APP下载

大地不会忘记

2009-09-02李玉林

慈善 2009年4期
关键词:民政厅北川都江堰

李玉林

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很少有关于他们的消息,尽管有也只是一些枯燥的数字,是他们完成工作的总结,而很少有他们——数字背后的这些人。他们不会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大家或许觉得他们的工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他们自己也这样认为,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必须做的,没有谁觉得自己了不起,也没有谁觉得那些受到表彰的英雄应该是自己。

然而,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阳光雨露般的关怀,如果没有他们卓越的工作,非凡的奉献,不可能如此迅速如此完美地温暖、滋润着那些因灾害而伤痛的心:社会上空前规模的慈善捐赠,没有他们的卓越工作,非凡奉献,不可能那样及时准确地送到灾民手中,捐赠者的愿望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圆满地实现。

他们是国家的民政干部,是社会的慈善工作者。

从黄明全说起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又见到了黄明全,那是5·12地震发生几天后的事情。黄明全是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黄厅长向李部长汇报四川省民政厅抗震救灾的情况。事后,李学举部长对黄明全说:“老黄呀,我记住你说的一句话:我们不怕地震,我们需要睡觉……”

一个共和国的大部长为什么会记住这样一句话呢?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脱口而出的实在话。这实在话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黄明全他们那个时候的工作、生活状况。

两位挺大的领导一个习惯说实在话,一个乐于听实在话。

其实,地震发生后最初的两三天内,黄明全厅长和省民政厅、慈善会的其他同志虽然都没真正睡过觉,却很少有睡意。那时,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精神都在极度的亢奋中。在民政厅分管慈善会工作的副厅长张力就对我说过,地震发生后的60个小时内,他基本没有躺着睡过觉,厅里、慈善会里的所有同志差不多都这样,厅长黄明全就更是如此了。

黄明全经历过不少灾害,特别是这一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四川也有20个市、118个县遭受了冰冻灾害无情的袭击。救灾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慈善组织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做的一项工作。黄明全那时还在组织、领导着冰冻灾害的灾后救助和灾后重建的工作。南方冰冻灾害发生后,在四川西部的甘孜和与贵州接壤的古蔺,我曾实地体验了冰冻灾害的巨大破坏力,也听到、看到、触摸到四川民政、慈善在那些地方留下的爱的印记。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大地疯狂晃动的那一刻,善于思考的黄明全在5楼办公室里,正盘点冰冻灾害的灾后重建工作,筹划将面临的新的任务。突然,他感到椅子和办公桌动了起来!剧烈的晃动使他本能地从座椅上迅速站起来,他环顾了一下摇晃并发出响声的办公室,桌柜已经移动,上面的东西有的已经晃到地上了,天花板也开始脱落,窗外不远处的一个高高的塔吊大幅度地来回摇晃,像是马上就倒了。他急忙大步跨到门口,紧紧扶住门框。我印象里,四川省民政厅和慈善会包括厅长在内的所有办公室的门,工作时间好像都是敞开的。我没有问过他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统一规定,但我明显感到了其中的好处:便于沟通、便于监督,无论找哪一级领导都不会有障碍。大地震意想不到的来临时,还便于他们逃生。那时,四川省民政厅厅长们除副厅长一人外出,其余都在各自的办公室里。我曾听张力副厅长说,当时他记起专家介绍的一间屋最坚固的地方是门口的说法,便即刻随摇晃的大楼踉跄地跨到门口,他站稳后便看见,同在一层楼的厅长们都已经站在门口了。可见几位厅领导当时都很冷静,没有惊慌失措的。厅长黄明全当时一边随着楼体摇晃,一边想:“大地震来了,重大的灾害来了!”那一刻,他已经感到了心的沉重和肩头的重压。剧烈的晃动还没有停止,大楼里的人就急迫又有秩序地往楼下奔,没一会儿,大家就全都集中到院子里了。余震还不时袭来,大地还在痉挛,天又下起了雨。黄明全没有丝毫迟疑,即刻把厅长们招到眼前,主持了地震发生时一次特别的厅长会议。

藏族干部三郎木滚是分管救灾的副厅长,那一刻他已经就进入了一种不同寻常、比以往更加紧张更加急迫的救灾状态,黄厅长安排他即刻摸清震中在哪里,震级多大。当时电话已经打不通了,三郎副厅长即刻驱车赶往省地震局。大约只过了10分钟,下午2点40分的时候,三郎副厅长就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省地震局。在地震局门口,三郎看到地震局一位副局长,车还没有停稳他就跳下车,人还没站稳就问地震的情况。那位副局长神情有点沮丧地告诉他,地震中心在汶川,震级是7.6级。尽管实际震级要比地震局最初检测到的还要大许多,可这也是挺惊人的一个大震级了。得到这一情况后,三郎副厅长马上掉头,返回民政厅向黄厅长汇报有关地震的情况,并向厅长说马上到地震中心。这时的时间是2点50分。在黄厅长的同意和安排下,三郎没再耽搁一分钟,也没来得及做任何物质上的准备,带上救灾处向军副处长,开车向汶川疾驶。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是三郎这位负责救灾工作副厅长多年来的职责,也是他多年坚持不变的习惯。汶川属阿坝州,那里是他的故乡,55年前他就出生在阿坝州山岭连绵、沟谷陡峻的马尔康,一个淳朴勤劳的藏民家里。汶川县是风景秀美的山城。是他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还留着他的足迹、他的业绩、他的美好心愿。他忐忑着,想像这场地震给那里造成的灾难。

这期间,黄明全厅长已经安排厅里一位负责同志联络省委省政府,接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一位负责同志联络国家民政部,向民政部汇报情况,接受指示;一位负责同志组织有关人员即刻清点救灾仓库里的物品,做好对受灾群众紧急救援的准备。

黄明全紧急部署了眼前的工作,和省政府取得联系,向民政部汇报了有关四川地震的情况,而后带上办公室主任陶明明也赶往地震中心,为的是了解地震灾情、了解当地受灾群众的情况,紧急部署救灾工作。这样大的地震灾害,只一个副厅长亲临现场是不够的,他必须也要尽快赶到那里。一向十分沉稳的黄明全,此时心里像是燃烧着大火,他只恨自己身上没有生就能够飞翔的翅膀。

到都江堰的黄明全、三郎木滚

灾情就是命令,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就要有国家的民政干部。这些话早已牢牢刻在黄明全,这位电工出身,担任过乐山市市长,在省民政厅厅长的位置上也服务了四五个年头的公仆心里。他在执行命令,一个没有文字、没有声音却像疾风暴雨,像高山大河

样悬在头顶、横在眼前的命令。他在完成一项使命,一项将永远铭刻在他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大的使命。

他们的汽车在雨中,在骚动的不平静的道路上向汶川方向行驶。他的目光一直随着车窗外、道路上凝重而不安的气氛跳动。成都的路上到处都是从房子里跑出来的人,人们已经不敢再呆在屋子里了。到都江堰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倒塌的房屋,看到了路上惊魂未定的人们,看到了灾情。越往前走,倒塌的房屋越多,灾情越重,周围的百姓有的全身是灰,有的满身是血,有的在大声哭泣,有的正拼命地焦急万分地挖寻埋在废墟下的亲

人。空气中弥漫着让人感到窒息的灰尘。看到这切,黄明全感觉就像是有一座大山突然飞坠到他的心底,他极力托着这重压,想:这里的灾情已经这样严重了,那震中的汶川又会怎样呢?他眼前有点模糊,心一阵阵比刀割还要难受的坠痛。

三郎副厅长已经在此之前到达都江堰。那时,地震发生刚刚一个小时多一点。他看到路边倒塌的房屋,看到了一片片的废墟,看到了废墟下被掩埋的人,心痛着想这个地震还不只是汶川的问题,都江堰也有灾情,很重的灾情。

由于手机自地震那一刻就中断了信号,也没有其它的通讯手段,他无法和黄厅长联系,不知黄厅长也正在赶往这里赶往汶川的路上。三郎决定先到都江堰民政局。地震发生时,他们的局长正好出差在外。在离民政局不远的一块空地,他看到位副局长和局里的些干部正围在两张桌子前商量怎样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当时他们还不了解地震中心在哪里,都江堰的震级是多少,整个都江堰的损失到底有多少。突然间看到省民政厅的领导来了,省上的人来了!这是他们最先看到的省里的部门领导。民政局的几位同志即刻把三郎副厅长围住,一边悲痛地述说着灾情,一边焦急地问三郎怎么办。

三郎说:“我现在无法与厅里联系,你们应赶快去找市委市政府,即刻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眼下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抢救废墟下的人,一分秒都不能耽搁,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早一秒钟,就有可能多抢救一个生命。晚一分钟、晚一秒钟,就会留下很大的遗憾。要组织更多的救援人员,向武警、解放军、消防人员求援!此外还要组织一些人做好被救人员的安置工作,配合市委市政府组织医务人员做好伤员的紧急救治。”都江堰民政局的同志希望三郎副厅长能留下来,三郎说“我必须到汶川去到地震中心去,这是我的职责。”当时信息不通,无法与民政厅联系上,三郎让民政局派一个同志即刻去省厅,说那里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三郎的车子又往前开,走出大概只有3公里的样子,就看到了因无法前进而返回的车辆,已经没有车子能过去了。怎样才能到汶川呢?他想到从北川那边应该能走过去。他们的车子也马上调头……

黄明全厅长的车子正继续往汶川方向艰难地疾驶。道路越来越难走,汽车开到都江堰与汶川交界的紫坪铺水库时,实在无法前行了。前面往汶川方向的道路已经被彻底破坏了,甭说车子,连行人都很难过去了。黄明全决定先下车,就地深入了解都江堰的灾情,他们走到当地百姓中间,在废墟前了解当地受灾百姓的情况、慰问灾民。这些群众的房屋倒塌了或处在随时倒塌的危险之中。他觉得当时最急迫的就是抢险救人和转移安置。那时,余震还频繁出现,天还下着雨,必须得有帐篷被抢救出的伤员急需救治,地震中脱险的群众还处在危险之中,必须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帐篷、药品、衣被、食品必须马上运来。有些伤员应该马上送到成都,怎样才能组织大批的车辆呢?黄明全心里火烧火燎,他无论如何要把这里的情况即刻告诉厅里,让厅里的同志即刻送帐篷、食品、药物过来。

很快,省民政厅组织的第一批帐篷、食品就运过来了。很快,成都的出租车风驰电掣地开来了,越来越多,有上千辆之多。他们义务地把志愿者、药品从成都拉来,又义务地把这里的伤员紧急运往成都的医院,一趟一趟地往返。那时,成都——都江堰之间闪着应急灯的出租车洪流,成了四川人民记忆中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壮丽风景,成了成都整个城市的骄傲。黄明全焦急、悲痛的心里涌进了一股暖流,他忽然想到了省慈善总会的工作,慈善会应即刻向社会发出慈善救援的呼吁,人民群众一定会积极响应的。地震灾区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太需要了!

黄明全还是要到汶川去,都江堰的情况,使他想到汶川的情况会有多么严重,他更坚定了尽快赶到地震中心汶川的决心。作为一个民政厅长,他必须要掌握全省所有受灾地区,特别是地震中心的情况。这里的路不通了,就从绵阳、北川那边过去。他们又上车了,向北川方向疾驶。

他们又最先到达北川

三郎副厅长从都江堰改道北川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5点钟。路上,司机师傅打听说经绵竹到北川要好走一些,他们便朝绵竹方向行驶。到绵竹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黑暗中,他把车窗摇下,神情紧张地四处瞧看。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片漆黑!

绵竹是他很熟悉的地方,这里原本是很繁华的,往日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早已经灯火通明。三郎马上意识到,绵竹也遭灾了,很大很重的灾难。他们在黑暗中继续往前行驶,远远地,他们看见有灯光在雨中闪烁。他们赶紧寻着光源驶去,原来那里是绵竹市委市政府刚刚组织起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正在指挥当地万分火急的抢险救人工作。三郎这时了解到了绵竹的灾情,知道这里许多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了,汉旺那边更加严重,尽管还没有统计,还有不少人被压在废墟下,正十万火急地等待抢救。更多只身逃出来的人,在雨中、在依旧不断的余震中没有地方呆、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三郎确认这里也是灾情十分严重的灾区,也知道这里急需帐篷、药品、食品、饮用水,他和厅里联系不上,也不可能返回成都,他让绵竹民政局的同志即刻去成都找到省厅的同志,说省厅会立时给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没有一会儿绵竹民政局的一位局长冲破黑暗驾车疾驶到省厅,省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郭正二最先见到他、听取了他介绍的情况。这位局长还急着要返回他们那里,他们的绵竹情况实在太紧急了。郭正二急忙给他的车里装满了食品,又抓紧向厅领导、慈善总会领导汇报。很快,省厅、省慈善总会支援绵竹的紧急救援物资就运抵绵竹救灾的最前线。

三郎继续向北川方向走,到震中汶川去,他似乎已经远远地看到了汶川,他的眼睛怎么了?怎么什么都看不见了!是泪水、雨水还是废墟扬起的灰土蒙住了他的眼睛?

这时,他们已经到了途经的安县,安县县城也是大片大片让人有坠落感、恐怖感的黑暗。他们谁都没有说话,沉默着继续在黑暗中急速前行。忽然,三郎看到远处有两处亮点。急忙叫司机驶近,他们看到一处亮点是正在抢救废墟下幸存者的现场,另一处有灯光照明的是救治伤员的医疗点。这里的光亮都是靠自行发电解决的。雨还在不停地下,地还不时在抖,抢救出来的伤员还需要紧急救治,可挡风速雨的帐篷却没有,人们只能打着雨伞进行着应该有着严格要求的治疗。三郎看得出来,这里太需要帐篷了。安县的人知道三郎是省民政的人,也着急地请求马上支援给他们几顶帐篷。三郎当时真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的神力,不能带着足够的帐篷随行。尽管他知道信息依旧不通,可他还是操起电话再打。他无奈地对他们说,他还要到汶川去,一路上他还要不停地与省厅联系,一旦联系上就即刻让厅里的同志把帐篷送来。

这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他们继续往前行驶,三郎的心情也愈发沉重了。在距离北川还有10公里的路上,他们遇到由北川返回绵阳的绵阳市委书记谭力。谭力见三郎要经过北川到汶川,便对他说,你不要去了,北

川县城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道路也都被破坏了。北川中学整个教学楼都倒塌了,好多大的预制板下还有许多被埋的同学。现有的人工救援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盲目的操作,还会造成新的危险和伤害。必须要有专业人员,必须要有大型机械。谭力书记让三郎副厅长和他一起回绵阳,说是要即刻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央请求支援,马上派专业救援人员和大型机械来。

三郎还是坚持要到北川,还是要实地看一看有没有可能找到去汶川的路。作为分管救灾工作的民政厅副厅长,他是一定要到灾区实地考察的,只有了解灾情、清楚受灾群众的真实情况,他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百姓要求的救灾救济方案。

三郎到了北川,北川县城确实已经是一片废墟,周边的山体还在滑坡。路,真的全被废墟和山体崩塌时滚落的十几米、几十米厚的山石和泥土封堵了。他熟悉北川通往汶川的路,熟悉这一路途经的几个村寨,熟悉村寨里那些遭受过灾害的困难百姓。他在想他们会怎样了,想汶川的那些乡亲们会怎样了……

他赶到了已经被震毁的北川中学,眼前的情景让这位强壮的藏族汉子几乎站不稳了。他看到硕大的预制板下还压着不少同学,他们有的在哭、有的在喊、有的睁大痛苦并有些绝望的眼睛,眼巴巴地盯着外面焦急、慌乱、手足无措、同样痛苦的人们。

三郎痛苦极了,太恨自己了他恨自己作为一个负责救灾的民政厅长,此时却不能即刻把这些同学救出来,他没有这个能力,没有一点办法。那一刻,他感到了大自然力量太强大了,而我们人类太脆弱、太渺小了。

这种感觉,在他之后几天到汶川的映秀、到地震中心的时候,又一次出现,出现在他焦虑、痛苦的思绪中。那时,他眼前的映秀镇是一片废墟,周围的大山也被摧毁成惨不忍睹的痢痢头。他熟悉的、秀美无比、曾留下许多美好记忆,有着许多好友亲朋的映秀,眨眼之间就没了、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他低下了沉重得几乎要坠落的头,忽然感觉自己和地上的蚂蚁、小虫差不多,甚至连那些蚂蚁、小虫都不如。他看见那些蚂蚁、小虫在地上爬着、爬着。

这种感觉在那之后许久一直储存在他的心底,时不时就会升腾起来,在他不断填充着各种信息的心头萦绕,折磨着他,刺激着他,也激励着他。

在北川中学的废墟前,三郎忽然看到了省厅的高康健副厅长。地震过后,三郎副厅长和黄厅长先后赶往汶川之后不久,厅里相继得到了绵竹、绵阳、北川灾情严重、情况紧急的信息。高康健副厅长便带着一个工作组赶到了北川。

两位厅长和民政厅的几位同志在现场紧急研究救援方案,紧急处理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郎想这时经过北川到汶川已经没有一点可能了,他决定返回绵阳,和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一起落实组织专业救援人员、调运大型机械尽快到现场的问题。

三郎到绵阳的时候,看到厅长黄明全已经在那里了。

黄明全赶赴北川的时候,夜晚已经临近,雨还在下。黄明全看着雨中渐渐变得昏暗的天空,无法安静下来的心依旧在阵痛。他急切地走在通往北川的路上,那时他还想着怎样经过北川到汶川。靠近北川的时候,他就感到、看到北川灾情是非常严重的。黄明全、三郎木滚是最早到达都江堰、北川灾区的省政府部门领导。那时的北川县城已经是一片废墟,废墟下有遇难者和急待救援的幸存人员,还有许多人连同建筑物一起被掩埋在倒塌的山体之下。北川境内的山水之间还伴随不时发生的余震在飞沙走石。比起都江堰,北川的灾情显然更加严重。当时,主要还是群众的自救。那些在地震中逃出的群众,靠双手扒挖废墟下的幸存者,抢救生命。黄明全与当地领导在危险和危难之中一边考察灾情,一边研究救援方案,一边组织救援。他们看到那些被救出的伤员和逃出倒塌建筑物的群众,还在危险之中,那些被损坏的建筑物随时都会再次坍塌。周围的山上也不时有石块和泥土滚下。他们知道必须尽快争取有专业工具的外部救援人员来这里救援,也更加感到了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紧迫。这项工作如果不即刻做,一定会有新的伤亡发生。黄明全当时已经在想,全省的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怎样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刻不容缓地做好这项前所未有的工作。

三郎看到他们的厅长正和绵阳市委书记谭力研究紧急救援的问题,正四处联系专业救援人员和大型机械。他看着他一向十分敬重、十分信赖的厅长,心底顿时涌起一种一时难以说清的复杂情感。他本来还有许多话要说给厅长,可当时的情况怎么能允许他说那么多话呢?他向黄厅长简要介绍他一路走来见到的情况,简要地谈了自己的想法。黄厅长安排他先赶回民政厅,对他说,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的领导和中央电视台的同志正在赶往省民政厅的路上。黄厅长让他回去接待这些同志,向他们介绍灾区的情况,提出请求支援的明确要求,带着他们到灾区,并随时安排好民政部下拨的救灾物资,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物资运到灾区一线。

那时,黄明全已经得知,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就立即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得知中央已经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温家宝总理和同行的包括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内的几位部长及省委书记刘奇葆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已经在都江堰灾区指挥着全省抗震救灾工作。根据省政府的指示安排,当晚7点钟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也赶到了都江堰“前线指挥部”,及时了解温总理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抗震救灾的指示和要求,并即刻传达落实。

在越来越大的风雨中,在电和通讯依旧没有畅通的情况下,温总理就在用彩条布搭的篷子里,率领指挥部在都江堰简易帐篷里就地开展工作。在一张四川地图前,温总理初步了解情况后,当即提出五点要求:一是部队要立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向震中地区前进,要克服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早一秒到达受灾地区,就可能早抢救更多生命;二是要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哪怕修一条临时道路,也要把道路打通:三是要进一步摸清受灾情况;四是各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包括药品和食品在内的救灾物资运进灾区;五是地震部门抓紧会商,对地震趋势做出科学研判。

那之后,温总理又前往都江堰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校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悲痛地向遇难学生的遗体三鞠躬。

黄明全的心里显然亮堂了许多,尽管电还没有通,可他原本暗淡、焦躁的心里却亮起了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很快,兼任省慈善总会会长的彝族干部张作哈副省长也赶到北川了。作哈副省长到达之后,他们即刻研究怎样更好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尽快抢救伤员。抢救方案制定后,黄明全厅长与张作哈副省长一起赶赴北川中学。他们听到北川中学倒塌,有学生遇难,还有不少同学被压在废墟之下的情况。到达北川中学时,已经是次日的凌晨3点钟了。

张作哈,黄明全,一个分管民政救灾的副省长,省慈善总会会长;一个省民政厅厅长,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尽管在过去的若干年内,他们都曾面对过许多灾难,面对过许多困境中艰难度日、急需救助的百姓,可北川中学废墟前的一幕,让他们太震惊了!从未有过的震惊,

震惊得目瞪口呆,整个人顿时全懵了。

5层的教学楼坍塌得只剩下了破碎的一层,遇难学生的遗体,一片片横七竖八地就横在眼前,凄惨的、捶凿着大地、撕碎着夜空的哭声令人肝肠寸断。救援人员、师生亲属、当地干部、群众正不顾一切地抢救废墟下幸存的孩子。救援人员每抱出一个孩子,都会有一群人扑上去,他们是正找寻自己孩子的家长,寻找自己妻子的丈夫,寻找自己丈夫的妻子,每个人都像是要急疯了……

张作哈副省长、黄明全厅长的心在颤抖,泪水也禁不住一个劲儿地在眼眶里打转。但很快,他们如刀割、如锤打的心里便涌进了一种力量,这是责任感的力量,是与这地、这天争夺生命的力量。当时北川中学废墟前的抢救人员中,还只有数量不多的武警、消防战士,也没有急需的大型机械设备。他们忍着悲痛,与满身泥土、满身汗水、雨水的市县领导,多方联络,紧急调运大型机械设备和专业救援人员,现场指挥着更大规模、更有成效的救援。

他们依旧惦记着震中汶川,他们要对大地震中所有灾区,所有的受灾群众负责。张作哈副省长已经在考虑,如何落实总理的指示,尽快打通北川通往汶川的道路。黄明全厅长也在考虑怎样才能尽快摸清所有灾区的情况,怎样才能使所有受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已经是13日的下午了,张作哈副省长决定继续留在北川,并连续坚守了最艰难的头5天。这5天里,他一直在一线、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他从来没有这样紧张、焦虑过,每说一句话都像是在吼,嗓子吼哑了,也全然不知。那天,黄明全厅长在张作哈副省长的安排下赶回成都,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全省的救灾工作,他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要成立省民政厅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上所有重灾区,争分夺秒地组织好对灾区的救援。

他返回省民政厅的时候已经是13日的下午了。

这将近两天一夜的时间里,他只在颠簸的汽车里合了一会儿眼。眼睛是合上了,可眼前依旧是一片片倒塌的房屋,一个个死去的学生,一群群悲痛欲绝的人们:他记不得吃了什么,好像吃了点面包,喝过几口矿泉水,可他并没有感到饥饿。

汶川是一定要去的,一定要尽快把帐篷、食品、衣被运过去!——黄明全这样想。

都江堰、北川的灾情使他看到,受灾群众的房子倒塌了,没倒的也不能住了;粮食、衣物都被砸在废墟里了,有人不幸遇难了,更多的人还处在震情频发的危险环境里。黄明全惊醒地告诉自己也告诉斤里的同志:在抢救受伤人员的同时,必须刻不容缓地把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必须保证他们有地方住、有饭吃、有水喝。否则,就会有更大的损失。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些遭难的群众再有新的伤害了。

同一时间内的成都

黄明全在都江堰、在北川的26个小时里,在通讯偶尔畅通的时候,不时会接到省厅同志请示问题的电话。他也随时会根据灾区最前沿的情况,及时部署厅里的工作。那20多个小时里,四川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的每一个同志都在十分紧张、十分急迫的工作中。

张力,一个从大学教授到省民政厅副厅长位置的知识分子,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民主党派干部。省慈善总会的工作就是由他分管的。地震发生后的那次特别的厅长会议上,黄厅长安排他负责救灾物资的筹集、调运、分发。尽管那时他们还不很清楚灾区的实际情况,但他们都想到了灾区会需要大量的帐篷、食品、衣物。张力和厅里的几位同志一起清点了储备仓库里的现有物资,当天天黑之前就往汶川方向拉了两车帐篷。张力还想到,在此前不久抗击冰雪灾害的时候,省慈善总会接受的物资中,还有一批剩余的方便面就存放在省厅大楼的地下室。他马上安排慈善办公室主任郭正二组织慈善总会的同志即刻清点并马上搬运到办公大厅,以备应急。他们都想到了,这些天里,省厅省慈善总会的同志无疑都要日夜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方便面可以给大家当饭吃,下灾区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带上一些。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大地震两天两夜之后,张力才抽空儿回家看了看。张力的小孩是读中学的学生,所在教室在教学楼的最高层。夫人是大学里的教师。他当然很惦记他们,特别是在很高楼层上课的儿子。地震当天,张力处理了工作中紧急的事情,想打电话与夫人联系,可当时电话不通。儿子手里有个“小灵通”,“移动”不行了,可“小灵通”还能打通。他急忙借了个“小灵通”,与儿子通了话。夫人很快也联系上了。他的夫人地震发生后回了趟家,他们家在居民楼的11层。他夫人是看到整个大楼并没有损坏才敢上楼的,家里的柜子、摆放在高处的电器都倒了。柜子里的东西散落一地,电器好多也损坏了。他夫人打电话问他怎么办。他说人都没事就好了,那些损坏的东西就先别管了。那时,有较强震感的余震一天要发生好几次,他让夫人和孩子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顿,11楼的家暂时就不要回了。黄明全厅长是三天后才与家里联系的,他夫人在省政协工作,孩子也是在读的学生,他不是不牵挂家人,他知道成都市中心虽有很强的震感,但基本没有人员伤亡。而且处在震区最前沿的他,面对那样惨烈、那样急迫的情况,面对那么多受灾的、在异常危险环境中的百姓,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想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有时也曾想过,但只是一闪,就被严酷的灾情、紧迫的救灾工作覆盖了。

黄明全、张力和厅里、慈善总会里的许多同志都意识到,民政厅救灾储备仓库里的那些东西,相对灾区的实际需要不过是九牛一毛。他们决定首先在成都尽可能多地采购灾区急需的物资。张力在地震当天直到第二天的夜里一直在联系这件事,曾在夜里两点钟把一个超市的老总叫醒,并径直跑到超市与超市老总商议采购物资的事情。张力先后找了他熟悉的互惠超市和红旗超市。这是两家较大的连锁超市,信誉一向很好,也热心“扶危济困”的社会慈善事业。要知道,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保证每天的正常供应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当时那种大地震发生、余震频发的特殊时刻。两家超市的老总都向张力说,成都市政府的领导已经给他们下命令了,说是无论如何要保证市民的正常供应,无论如何不能因为无货可买而引起市民的恐慌。张力很理解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在保证成都市民供应的同时,要尽全力支援灾区。结果在互惠超市购买了两车食品,在红旗超市购买了七车食品。第二天一大早提货时,张力看到提货的汽车已经排起了长龙。参与救援的解放军进来了,要吃的i公安干警到灾区要准备吃的;志愿者进来了,也要吃的,这都是必须要保证的。张力及时向黄厅长汇报这一情况,他们都想到不能只在成都筹集运往灾区的物资。黄厅长决定请附近省市的兄弟民政厅局代为采购,即刻给各省市民政厅局发出求助函,并向民政部汇报,请上级领导帮助协调。各省市的民政厅局立时就有了肯定的回复,包括贵州、西藏、新疆这样一些边远的、较为贫困的地区也都很快就把他们需要的物资准备好,启程运来。那时,我看见一位我熟识的贵州慈善会的同志,他是跟随车队押运救灾物资来四川的。他告诉我,贵州省民政厅和贵州省慈善总会这一天一夜里,已经先后运来了三批这里急

猜你喜欢

民政厅北川都江堰
黑鹳落处是北川
学会完成2020年度社会组织工作报告的报送
彩铅画《锦鲤》
国画《李冰垂钓图》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拜水都江堰
天使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