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
2009-09-02陈相锐
陈相锐
【内容提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和幸福。”这是本文的探讨,更是笔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关 键 词】生命化 生命化教育
一、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必然
简单地说,“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利富自个性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中针对现代教育中对“人”的忽视,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的确,如果教育忽视了世界上最可贵的生命而仅去关注没有生命价值的“分数”之类的东西时,教育的本质便是可悲的异化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承担着生命化教育的重任,.其理想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善恶观、是非观,学会正确地判断纷繁杂的社会现象和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用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开启学生智慧,把学生培养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
格,鲜明个性,有创造性的智慧人。
二、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实践
1.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人的一种生存、活着的状态。对学生进行生命化教育,让学生关注生命,首先要敬良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丁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都已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住着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较为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基丁上述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真正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主动去思索生命的意义,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确立自己人生奋斗的方位。
在《珍爱我们的生命》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情有感地讲了这一个故事:四川省巴尔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留点什么给这个曾经给她温暖、让她懂得爱的世界。可是此时她的全身已经开始溃烂,捐赠遗体用丁实验已经不太可能,于是她想到了捐献眼角膜。但她最担心的是眼球是否能完好无损,就向人夫提出请求:拔掉氧气管和输液管。生命之花最终凋零了,但却有四位患者承接了她的光明。她有一段临终的录音,那是对承接她光明的人说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我祝福你,希望你重见光明,尽情享受春光。”故事深深感动了学生。在感动之时,教师提出:“珍爱生命——让我们用真心书写对生命的感悟吧!”。学生书写一些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和生命感言,如“生命的永恒在追求中,生命的价值在发现中。”“人,在世生命虽有长短,生命的意义却各有千秋! ”等等。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用感人的故事启发着学生珍惜和爱护生命,肯定生命的珍贵沉重,张扬生命的顽强伟人,认同生命的社会价值。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化教育的目标,最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只有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会有对生命的炽烈追求,活山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2.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教师必须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必须还学生以自尊,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这一系列的“还给学生”是“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学生的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操作上要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互动、交往和对话的活动,在民主平等的学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这样就能真正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达成让学生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的目标。
在《师生交往新观念》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课前笔者要求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参与活动。第一组同学课外阅读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挑选其中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对小豆豆的班主任、小豆豆和小林校长的理解;第二组同学采访身边的同学,谈谈自己希望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我们和老师之间通常会有哪些矛盾,又是怎样化解的?第三组同学采访老师,请老师谈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的烦恼和老师对学生的希望。在课堂交流中显示出体验生命富有意义,收获可观,体会真切,汇报交流的形式更是多样。有将小豆豆的故事精彩片段以文字镜头呈现说明的,有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教师烦恼的,还有以小品形式表现师生如何沟通的等等。课堂中形成了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交往应“民主平等、主动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等结论不再是通过老师枯燥的说教记在学生的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和课堂活动主动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当在,笔者写下了一句感言,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自主、合作学习真的好!
3.促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
关注学生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生命化教育,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源于学生的生活,真实地面对学生的生活,尊重他们的身心发育特点,不回避学生生活的喜悦与烦恼,了解他们因社会生活变动而带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切合学生的内在动机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个人生活,而且要引导学生过积极的的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进步,关怀他人,关怀民族、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促进个体与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的融合,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提升自己的品德、知识和能力,从而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促使自己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生活和发展中完美。
在《享受学习》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我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一个“学习是苦多还是乐多”的辩论活动。要求赞成“学习乐多”的同学调查周围同学对学习的真实感受,寻找周围热爱学习、学业有成的典型人物,寻找自己学习中快乐的事;认为“学习苦多”的同学查找有关表达“学习是辛苦的”的成语或诗句,寻找自己学习中感到困苦的事。课堂中学生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自由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辩论中,学生联系自身实际,阐述学习是苦乐相伴的,但只要努力克服,寻求解决的方法,困苦会是暂时的,懂得学习会给我们带米超越自我的快乐。教师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展示“我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人眼睛的故事和利伊拉克战火中的失学儿童”等材料,以让学生了解当我们在享受学习权利的同时,还有我们的同龄人却远离课常,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在对比中体验拥有学习权利的快乐,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感受生活、生命的美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柔情,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最终促进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
三、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已见初步成效,课堂上平等、和谐的气氛,教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重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都是生命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这些也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更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现生命化教育的成果,如多数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较好地调整心态,乐观地面对挫折等。
为继续探讨并更好地开展生命化教育,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富生命气息,笔者尚有以下思考:
1.积累案例,拓展资源
生命化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善丁积累案例,拓展课程资源。新课程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生命之所在,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空间是思想品德新课程资源的广阔大地。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同归生活世界,要打破书本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和艺术加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积累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使情景直触学生的感官,从而引发学生共鸣。但是,教学案例、教学素材的搜集和整理靠的是平日里的不断积累,要慢火炖老汤。
2.关注差异,关注细节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细节。生命化的教育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由丁不同的主体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同,采用的学习方式也自有不同;不同的主体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因此采用的学习方式也有差异;不同的主体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性格与喜好,因此采用的表现方式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化教育要天注差异。关注细节,就是关注着生命的成长。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一个人在各个不同时间段的表现与变化,无不告诉着我们生命成长的轨迹。“一颗水珠可以映射出太阳的七种颜色。”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作为老师如能再细心些,再深入些,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将会在我们的用心地呵护下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3.善于总结,提高素养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这就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润泽生命是一个默化的过程,它散入于生活的各环节中,各种细节之中,具有视而不见的无痕性,必须用心去感悟,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教师的素养,第一个就是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的广度与深度。简单的说就是学识的修养与人格的修养。第二,就是对教育的一个理想与信念的问题。因为教育是一个基于信念和心灵的行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性行为,不是去模仿什么一招一式,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只有是你自己很确信的东西,是你自己内心世界流露出来的东西,你才能够打动人,才有感召力、感染力,才能使师生都得到感悟,而提高生命的质量。第三,就是教学的智慧,教学的技艺。一个老师在课堂中,他的讲解,他的自我展示,都折射出教师自己的文化厚度,还有思想的高度。教师对生命,对学生,最终都要反映教师背后的这种素养。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平等对话的过程。生命化的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应当让每一个生命体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使这种关注成为教育活动的动力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生命化教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引导生命发展的方向,让课堂成为张扬生命个性,挖掘生命潜能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苏虹,《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质思考》,中小学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