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恋情不贪财 好姑娘把哑巴哥哥送回家

2009-09-02

现代家庭 2009年7期
关键词:干妈哑巴小张

胡 敏

只为了一份承诺,只因有那份善良,妙龄女子和萍水相逢的哑巴结伴流浪,相依为命——

帅小伙竟然是哑巴

2008年夏天,当载着周玲和小张的车子驶近江苏仪征谢集镇时,四处张望的小张开始不安分了,脸上有了喜色,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连连对周玲喊叫,意思是:就是这里!周玲这才确信,小张真的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周玲顿时百感交集,四年来伴同小张四处流浪、饱尝艰辛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闪回。

周玲家住湖北十堰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周玲是个孝顺的孩子,看着父母为了抚养她和弟妹累弯了腰,心中十分不忍。读完初中后,周玲主动提出不再上学,她想外出打工为家里挣钱。18岁那年,周玲只身闯荡社会,在辽宁营口停下脚来,到一家服装厂打工。每个月一领到工资,她就拿出大部分寄回家。她发誓一定要让弟弟上大学。

随后,周玲离开辽宁,投奔了山东兖州的干妈,跟干妈同住。很快,同院的一个小伙子就引起了她的注意。小伙子颀长健壮,长得周正帅气,而且非常勤快。小伙子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起床后总先拿把笤帚将院子打扫干净了,然后再出门上班。小伙子独住一个小房间,自己烧饭自己洗衣:平时跟谁也不说话,但见人总是礼貌地一笑。小伙子在对着周玲笑的时候,憨厚里还多了点羞涩。一天,周玲忍不住向干妈打听隔壁那个小伙子是哪里人。干妈说,你是说隔壁的那个哑巴呀!猛然一听说是哑巴,周玲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她有了点心疼。干妈说这个哑巴没来历,谁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只知道他是一个流浪者,前几年流浪到这以后就住下了,再没有离开过,现在在一家小饭店做帮工。

哑巴经常边洗衣服边烧饭,显得手忙脚乱的。善良的周玲看在眼里就总想帮帮他。一天,周玲闻到哑巴烧着的饭发出糊味了,而哑巴正在忙着洗一床被套,就赶快跑过去将哑巴手里的被套抢过来洗了起来。哑巴感激地“哇哇”直叫。等把饭菜烧好了,哑巴就执拗地拽着周玲,硬要留她吃饭。打这以后,他们就经常在一起用手比画着聊天。周玲一心想知道哑巴的来历。哑巴除了会歪歪斜斜地写下“杭州富阳”四个字,不认识任何其他字,连数字都不认识,只会比划着手势“哇哇”地叫。奇怪的是,周玲却很快就能大致看懂哑巴的手语了。周玲发现哑巴有微弱的听觉,能根据问话做出是和否的表示,就想着法子问他各种问题。

本来以为他是杭州富阳人。哑巴却“说”不是,他“告诉”周玲:他的家乡种水稻,吃大米,村里有一条河,他时常把鹅、鸭赶到河里去放养;他家里有六口人,父母在采石厂上班,哥哥和弟弟都在外面打工,他自己在家乡的一家纸箱厂上班:一天早上,他骑着自行车想去镇上玩,骑着骑着就迷路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这时,他看到了一列运煤的火车,就爬进车厢睡觉,被火车带到了杭州富阳。之后他又到许多地方流浪,为的是找到自己的家,但每次都使他失望。说起家,哑巴黯然神伤、潸然泪下,他对周玲说,我太想家了!你能帮帮我吗?周玲对哑巴充满了同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年之后,有一个老乡跟她说泰安有家足浴城需要足浴技师,工钱千元左右,问她愿意去吗?一听可以有份稳定的收入,周玲立即答应。

哑巴听说周玲要走了,顿时就着急起来,他用手比画着对周玲说,你不是说要帮我找家的吗?你怎么走了?情急这下他竟然还流下了眼泪。一年来,只有周玲能懂自己,她是唯一能够跟自己交流的人;周玲教他认了不少字,他已经会用简单的词语跟人交流;周玲还在生活上不时地给他帮助,让他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他舍不得她离开。周玲心里也有不舍,她已经越来越感觉到哑巴对自己的依恋,但她无奈地对哑巴说,我要工作,家里需要我挣钱。

见周玲执意要走,哑巴突然有了一个主意:那我跟你走,你到哪我到哪!

周玲同意了。哑巴高兴坏了,竟然手舞足蹈起来,开心得像个小孩子。这让周玲万分感慨,她明白,从现在开始,她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她要帮这个哥哥找到他的家!

周玲说,你该有个名字的,到了外面也可以让人招呼,你就姓张吧,以后我就叫你小张哥哥。哑巴很开心,他喜欢周玲对他做的任何事。从此,大家都叫哑巴为“小张”。

带着哥哥去打工

到了泰安,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周玲长得眉清目秀,跟帅气的小张走在一起,颇具夫妻相。几乎所有的邻居都以为这是一对美满的小夫妻。周玲从来不作半点解释,她觉得随便别人怎么说好了,小张在自己心目中就是一个哥哥,是自己的一个亲人,跟自己的哥哥在一起生活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周玲在足浴城上班,开始承担起了带着哥哥生活的重任。小张哪愿意靠周玲生活,再讲周玲赚的钱也有限,她又要寄回家一部分。于是,聪明的他买来了一个高压锅,卖爆米花。后来看到做烤肠卖能赚更多的钱,小张又卖起了烤肠。

生活虽然过得简朴,但倒也舒心平安,两人有一种相依为命的亲情。小张虽不会说话,但很懂得体贴爱护妹妹。周玲总要到午夜才下班,小张怕她一个人回家在路上不安全,就每天都到足浴城门口等候她下班,护送她回家。小张对妹妹的呵护甚至连命都愿意搭上的。一天,小张在街上卖烤肠时,旁边另一个卖烤肠的摊贩硬说小张影响了他的生意,要他离开,小张不肯,两人就发生了争吵,摊贩仗着人多,竟然对小张动起了武力。小周这天正好休息在家,看到小张被人欺侮,立刻挺身相阻。那摊贩见小周来帮小张,竟然抄起一根铁棍就朝周玲头上砸来。小张见状急得大叫,一个箭步冲上前来,不顾一切地伸手挡住了砸向周玲头部的铁棒,顿时,小张的手臂上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周玲见了好心疼,不顾一切地抱住了小张,她只想用自己充满母性的抚慰来减轻小张身上的疼痛。周玲怜惜地问他:痛吗?小张直摇头,却反而微笑了。一个充满关爱的拥抱让他忘却了身上剧烈的疼痛。

周玲从小患结肠炎,之后常要发作,痛得厉害时甚至在床上打滚。有次,小张见周玲实在痛得难以忍受,情急之下背起她就往医院奔。医生说,亏得送的及时,不然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决定给周玲开刀治疗。干妈知道了也赶来医院照顾周玲。小张更是忙前忙后,体贴周到地照顾着周玲,烧饭、喂饭、洗衣服、倒尿盆,什么都干。干妈看在眼里,不禁感慨地对周玲说,要是小张是个健全人该有多好!周玲听了只是笑笑,心里不由得想:健全人又怎么样,心不好总是白搭。

过年了,周玲想家想得厉害,但她又不愿意丢下小张,便决定带小张一起回家过年。哪知道,母亲看到小张后,再一了解他跟女儿的亲近关系,当即翻脸,毫不客气地向小张下了逐客令。母亲甚至跟女儿说,你如果

要他就不要这个家!

周玲怎么能不要自己的家呢?但她也无论如何不能放心小张一个人离去,考虑再三,她决定跟小张一起回山东去。周玲跪在了父母的面前,哭着说,原谅女儿不孝!说完就和小张一起黯然回到了泰安。

周玲是个孝女,不想跟家里人作对,她表示:我一定要帮小张找到他的家,他要是回到家人身边,我就可以放心离开他了。那以后,周玲加紧了帮助小张找家。仅根据小张自己提供的一些不确定的线索,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帮他找到家,无疑是大海捞针。但只要有一点点可能,周玲就一定要去尝试一下。一次电视里放介绍广东菜的节目,小张指着一个名叫“狮头鹅”的菜肴激动地叫喊起来。他说:这种菜他在家吃过的,坚持认为出这种菜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乡。次日,周玲就带着小张踏上去广州的火车。但一到广州,小张一看到充满南国风情的环境和建筑,就连连摇头,说不对。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打探、寻找,他们索性在外面流浪起来。他们往往是到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如果一时找不到打工的地方,他们就自己批一些小商品来卖。至于住宿,有钱就找便宜的旅馆:没钱就在车站的候车室的长椅上捱一晚上;实在找不到车站候车室,就在马路边席地而睡。每在这时,小张总是不睡,自觉地担当起了护卫妹妹的责任。周玲常常一觉醒来,看到小张坐在自己身边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再一看,小张将身上的外衣盖在了自己的身上,而他只穿着单薄的衬衣。周玲的眼睛湿润了。

转眼三年过去了,周玲带着小张,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浙江、广东等六省,也不知道到过多少地方,但结果总是令他们失望。又喜又悲的结局

2008年夏天,周玲带着小张流浪到了杭州富阳。小张一下子激动起来,这是他以前待过的地方。小张凭着记忆找到了里山镇曾经收留过他的项明华老人家里。老人见小张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很是感慨。听说小张至今还没找到家,邻居们都为他感到惋惜。众说纷纭中,有人出主意说,何不找媒体帮帮忙呢?周玲一想也对,次日便找到当地报社。那家报社深深地同情小张,也被周玲的善良侠义感动,于是向26家报纸、电视台的同行发出了协查信件。

很快,有了反馈。江苏仪征谢集镇的一个居民提供了一条线索,说谢集镇过去有家纸箱厂,厂里有个哑巴职工,而且也是十多年前走失的。其他的一些情况跟小张所说都很相像。

周玲有种直感,仪征谢集就是小张梦寐以求的家!

当载着周玲和小张的车子驶近谢集镇时,四处张望的小张开始变得不安分了,脸上有了喜色:当车子停在了纸箱厂门口时,看到熟悉的厂房,小张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连连对周玲喊叫,意思:就是这里!周玲这才确信,小张真的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正好小张昔日的一个同事路过,见到小张大吃一惊,认了半天才半信半疑地问:你不是瞿生林吗?

小张也认出了同事,激动的一把抓住他,“哇哇”乱叫。那同事感慨地对周玲说:小张的真名叫瞿生林,当年他突然失踪,让全厂人都十分焦急,也想办法寻找了好久,想不到他今天突然回来了!瞿生林的家就在离这不远的瞿庄。

还没等同事把话说完,“小张”,也就是瞿生林,已经迫不及待地朝家里奔去了。

瞿生林看到自己熟悉的家了,激动地一头扑上去,趴在墙上伤心地哭,哭累了又蹲在地上哭。看瞿生林哭,周玲也跟着哭了起来。周玲的哭里有喜有悲,搀杂着复杂的情感。瞿生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无疑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他长达十二年的苦苦企盼,自己伴同他四年的艰难寻找,多么不容易啊!然而,瞿生林跟家人团圆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跟瞿生林的分别!想到这点,周玲不由得悲从心起,很难平静了。

很快,乡亲们都围拢来了,都惊喜地问长问短。失踪了十二年的人竟然突然回家了!人们奔走相告,整个瞿庄都欢腾了。瞿生林走失的那年是20岁,如今该有32岁了;瞿生林的父母以前确实是在采石厂工作,瞿生林有一哥一弟一妹:弟弟瞿生平如今事业发达,在无锡开了好几家日本料理店,还把爸爸妈妈都接到无锡去享福去了,所以家里没人。当年瞿生林失踪后,全庄的人都很着急,乡亲们连着几天一大早就开着拖拉机出去寻找,把附近的几个乡镇都找遍了;家里人更是心急如焚,他妈妈都哭昏过去好几次。

此刻,在无锡通往仪征的公路上,瞿生林的弟弟瞿生平正驾着小车,带着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往家里赶。庄里有亲戚打电话告诉了他们瞿生林突然回家的喜讯,他们立刻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赶回家来。

生林终于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了,母子俩大哭着抱在了一起,迟迟不肯分开。其他亲人也都抱着生林痛哭,述说着他们对他的思念。

渐渐,他们知道了伴在瞿生林身边的周玲,知道了周玲这几年为帮助瞿生林所付的一切,都好生感动。生林的失而复得对瞿家来说是一件喜事;周玲的出现,对瞿家来说更是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他们都看出了周玲跟生林之间的深厚感情。弟弟瞿生平真诚地对周玲表示,你是我们瞿家的大恩人,我会一辈子好好报答你!我看你不但善良,而且肯吃苦、很能干,你就在我的公司干吧,我这里很需要人手!

妈妈更是直率地说,原来我总说我家生林命苦,哪知道他却有这么好的福气,像周玲这样好的姑娘就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我真希望周玲能做我们家的媳妇!

然而,周玲面对着瞿家人的热情挽留却抱歉地说,谢谢你们!可是,我必须回家了。说出这话的时候,她强忍着内心的不舍。四年的朝夕相处,情同兄妹,胜于兄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分开的!

瞿庄的父老乡亲们听说了周玲的事也都大为感动,都来劝周玲留下。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情义深重的姑娘!周玲也很感动,她谢了好心的乡亲,还是决定离开。

她是背着生林悄悄走的,她跟瞿家人说,先不要跟生林说,他会很难过的。

周玲自己何尝不难过?但她答应过妈妈,一旦帮“小张”找到家,她就回家的。

她决定选择做一个孝女。

瞿生林如今在弟弟的日本料理店里做厨师。弟弟给他买了一台助听器,他已能听清楚别人说话,而且也能用周玲教他学会的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对别人说得最多的是我想周玲!我希望她回到我的身边!

笔者采访周玲的时候,她正在家里养病,她的结肠炎又发了。她告诉笔者,自己身体好的时候,也到附近的服装厂打工,不论是操持家务还是经济上家里都很需要她。爸爸受伤了,弟弟上大学开销很大,家里的经济负担依然很重。如今25岁的周玲依旧是孑然一身。家里安排她跟好几个人相亲过了,但她似乎觉得都没有缘分。

瞿生林的弟弟妹妹经常会来电话,对她热情相邀。

周玲说,我何尝不想去,但一想到妈妈的态度,我就没有了信心: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困惑中的周玲始终为一件事感到欣慰,她真诚而又满足地说,我终于帮他找到家了,做这件事我自己心甘情愿,不图任何回报!

猜你喜欢

干妈哑巴小张
我的干妈
哑巴狗
跪喊娘亲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哑巴老师(三)
谁逗谁
留守的哑巴等
干妈
今天忙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