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影视剧作的悬念

2009-09-02杨延平

电影画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麻风病人朱丽叶罗密欧

杨延平

在拙作《略论影视剧作的悬念》一文中,我们已从定义和实例两个方面对悬念进行了解析。我们确信,悬念是一部影视剧作成功的要素之一。但是,如何才能制造悬念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是冲突。通过冲突产生悬念是最普通的方法。在冲突中,主人公的崇高理想与对手强烈的敌意针尖对锋芒。只要剧本布局巧妙,观众就会看下去,关注最终谁胜利。请回忆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潜伏》、美国电影《第一滴血》以及《最后的武士》。

但对于大多数故事,你不能只用一对一式的冲突。这种单一情势的情节只能使剧情在原地打转。要使中心情势丰富多彩,需要引进激化了的矛盾和新的纠纷。引入这些逐步加强的危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悬念。

其次,塑造一个强大的对手。毫不奇怪,绝大多数故事的悬念是靠一个坏人建立起来的。例如美国电影《生死时速》。因此,加强悬念的可靠方法是塑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只要对手足够强大,我们的主人公就会岌岌可危,这样观众才会屏住呼吸。

观众总是和好人站在一起。好人面对的反面角色越凶残,剧情就越有悬念感。

第三,叠加悬念。这种技术比较“武断”,说穿了,就是让主人公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剧是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危险成倍增加。当然,主人公最后总能安全归来。英国电影《野鹅敢死队》采用的就是这种格局。如果你怀疑这一套只不过是低级情节剧的无聊小把戏,那么可以回想一下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在一开头就把哈姆莱特放在极危险的处境中,然后一场接一场地使他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直到最后悲剧性的结局。

第四,可怕的另一种结局。所谓另一种结局是一种很悲惨的命运。如果主人公不能解决他在故事中面临的问题,这种悲惨的命运就会象斧头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你的剧本给他安排了两种命运:生与死,幸福与毁灭,爱情和孤独。你只要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把这两种命运表现出来,就会立即自动产生悬念,而且贯穿全剧。

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它开门见山,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九儿将嫁给一个麻风病人,尽管这个病人是个老板。可怕的另一种结局已经昭然若揭。那么,她会嫁给那个麻风病人吗?这个悬念是不可抗拒的,它的中心就是九儿必须健康地活着,并且得到真正的爱。

但是,如果九儿将要嫁的不是个麻风病人,而仅是个上了点儿年纪的老板,那又会怎么样呢?那观众就会漠不关心。因为,这故事很平淡,没什么可怕的。

第五,把你的观众放在更高的位置上。许多人认为这是所有悬念技术中最有的一条。但是,“更高的位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观众知道你的角色不知道的一些事。

以《冰海沉船》这个故事为例。电影和电视已把它使用了五、六次。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悬念感太强。观众知道船将要撞上冰山,并沉入海底,但乘客却不知道。

这项技术常用常新,永不过时。如果剧本中写到泥石流,然后切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他正朝着泥石流走过来,编剧就是把观众放在更高的地位上。观众知道老人不知道的事情,而且他们可以看到老人是瞎子。

让观众知道一些角色不知道的事情,这样就能产生所谓期望性复杂情境。与期望性复杂情境相反的是突发式悬念,即预料不到的复杂情境或险恶转折。主人公本来已有很多麻烦(在悬念结构的影视剧中,他注定会有这么多麻烦),这时有些事情突然间出了毛病,这下子他的麻烦比以前增加了三倍。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朱丽叶和仇人家的罗密欧结了婚,处境正很困难。她爸爸把她叫进书房,告诉她已经为她选中一个叫帕里斯的小伙子,准备让他们结婚。这对新娘又是个意想不到的难题,一个险恶的转折。

我们在设计情节的时候,有时需要在期望性复杂情境和不可预料的复杂情境之间做出选择,即在悬念和震惊之间作出选择。期望和预料能加强悬念,突发事件能加强震惊。

对于悬念和震惊这两者哪个比较好,人们争论个没完没了。事实上,每一个具体情况都有特殊性,都互不一样。应以手头掌握的材料为基础作出选择。

第六,双重悬念。就是说,如果你把弦绷得很紧,而且松得得法,你甚至可以同时使悬念在故事的两个水平上起作用。

1、整体悬念。在第一场就介绍正面主人公和他的对手,以及他们冲突的焦点,这个冲突立即建立起悬念,再用各种纠纷来丰富它。这些纠纷将加强不断上升的紧张感,直到高潮,这样就能制造一种贯穿头尾的悬念,它是整个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

2、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如果仔细地看每一场比较重要的戏,总可以发现它自己也有开头、中段和结尾。

我们再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场戏为例。我指的是阳台那一场。许多人认为,这一场整个是在倾诉至今为止写得最美的爱情诗,但让我们来解剖它。

罗密欧在舞会上爱上了朱丽叶,当天晚上跑到她的阳台下。他的问题也是所有男人有过的问题,而她的问题也正是所有女人有过的问题。他们都已堕入情网,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对方的想法。这就是悬念。朱丽叶出现在阳台上,她不知道罗密欧就在阳台下面,但观众可看见他了。悬念感因此变得更强。她向星空倾诉自己的爱情,罗密欧听见了。部分缓解。

现在罗密欧从暗影中出来,表白他对她的爱。他们在相爱,紧张彻底缓解。但是马上又有了新的忧虑,因为两家的积怨,朱丽叶害怕他会因此而丧命。

但他们决心让他们的爱情超越家族间的仇恨。她宣称无论如何也要嫁给他。这时出现了新问题。在何时、何地,如何嫁给他呢?朱丽叶说她将在明天给他个信儿,确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这时保姆叫她进去。这一场戏在强烈的希望和深刻的忧虑中达到高潮。婚姻既可能使他们达到目标,也可能使他们毁灭。

这一场戏很重要。在行家手里,它本身就可以变成一出小型的戏。莎士比亚就用一连串这么富有悬念感的场面来讲述他的爱情故事。并且,一如我们所看到的,他在解决一个危机的同时,又制造出另一个危机!于是,进展性的紧张感逐步加强,直到戏剧结尾,这对爱人一同死去。

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再对悬念这一“魔法”进行讨论了。在这里,我们必须牢牢地记住美国作家小巴斯费尔德在《剧作家的四种媒介》中所讲过的话:“剧作家可能发现某些久经考验的、可使剧本适合观众口味的成分,但是他还必须学习如何用其独特的风味去调制他的肉汤。一份食谱并不能造就一个好厨师,一个公式也不可能造就一位成功的剧作家。”

猜你喜欢

麻风病人朱丽叶罗密欧
爱情至上的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一只狗的遗愿清单
一只狗的遗愿清单
你的星光耀世界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村护士刘大飞:病人的心灵守护者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
意大利朱丽叶铜像被塞满情书和同心锁
遗愿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