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研究

2009-09-01王欣欣师伟力

飞天 2009年8期
关键词:祖师藏传佛教承德

王欣欣 师伟力

自元代以来,历代中央王朝对藏传佛教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加之藏区与内地,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致使藏传佛教开始向祖国内地伸延和传播。特别在清代,清朝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尊崇藏传佛教,给予大力的倡导和扶植,使藏传佛像艺术随着宗教的发展和传播达到了顶峰。于是,藏传佛教寺塔建筑在这些地区相继出现,并对这些地区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河北省承德地区的“外八庙”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等寺庙内都留存着大量藏式佛塔的圣迹,珍藏着许多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成为象征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

一、河北藏传佛教寺庙简介

藏传佛教是清朝的国教,而蒙古及西北各民族又多信奉藏传佛教。所以这里藏传佛教寺庙居多,并为供来承德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观瞻居住而建。其中数座又与平定准噶尔部、厄鲁特部来归,土尔扈特从俄罗斯来归和班禅觐见密切相关,因此外八庙成为清朝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象征。如安远庙,山庄东北面的山岗上,建于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是仿照新疆伊犁河北著名的固尔扎庙建造的,为安抚当时从伊犁迁来热河达什达瓦部的2000多个居民,专门修建此庙,因此也称为伊犁庙。普宁寺仿西藏最古老的寺庙桑鸢寺而建,是汉藏风格结合的喇嘛庙。它是承德避暑山庄外众星拱月般的建筑群“外八庙”中独具特色的一座,寺庙的前半部分为传统的汉式伽蓝七堂式建筑,后半部分依山就势而建,带有藏式寺庙的风格,主体建筑的周围还环绕着喇嘛塔等建筑。位于山庄正北方的普陀宗乘之庙因模仿西藏布达拉宫建成,被称为小布达拉宫。该寺是乾隆帝专为八世达赖建造的讲经说法的道场。

二、河北藏传佛教寺庙造像艺术渊源

探究河北藏传佛像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元明两朝之旧藏;二是清朝各地所进贡的精品;三是以小型金铜佛像为主的清代宫廷制作的精品。从其宗教功用来看,形成同样有三个方面:一是为皇帝自己奉佛修行造像,如乾隆年间在河北承德修建的三处六品楼所供奉佛像,共计佛像786尊,全是为了乾隆皇帝自己奉佛诵经所用;二是为皇帝及太后祝寿造像,如乾隆在位时为其母亲和他本人寿辰曾多次大规模造像,统以万计;三是为怀柔西藏和蒙古上层宗教和世俗人士,为他们信奉的藏传佛教兴建寺庙,塑造佛像,外八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据清乾隆年间陈设档记载,清朝承德外八庙和避暑山庄供奉的各类佛像多达20万尊。承德一时成了佛国世界,似乎四处都能看到天国的灵光。其造像风格无不受西藏与汉地的影响,而西藏的造像艺术除了本民族风格以外,又无不受印度风格、尼泊尔风格、斯瓦特风格、克什米尔风格的影响,所以承德成了当时佛教造像艺术的集成地。

三、河北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特征

藏传佛教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和世俗信仰为主要特征,注重像设,从而带动了造像艺术的发展,形成庞大的藏传佛教神系。佛教雕塑与寺院建筑结合,力求表现极其广泛的内容,是藏族塑像鲜明的特点,塑像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除以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作为装饰纹样和陪衬附琼外,往往根据佛教故事或经堂的需要塑造各色形象,浑然一体,引人入胜。藏传佛教造像在造型、姿态上与汉式佛像有很大差异,不仅题材广泛、造型优美,而且表情生动,形态各异,除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观念性和浓郁的神秘主义和丰富神奇的宗教内涵外,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河北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造像为主,虽然与藏传佛教成百上千的种类相去甚远,但是它们是藏传佛教中最常见的、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崇奉的佛像。造像题材可归纳为三大类,其各类造像的宗教内涵、功用及艺术特征表现为:

(一)慈祥俊美的菩萨像

在藏传佛教中,常见的菩萨像有观音、文殊、弥勒、普贤、金刚手、虚空藏、地藏等,最常见的组合是三大士、八大菩萨(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群楼一层有铜质“天男形”娇好而生动的八大菩萨组合像)等,这些造像的样式极为复杂,造像大多表情宁静、肢体为常人形体,称为寂静相。而且各种造像的菩萨寂静相与内地寺院宋以后慈眉善目的女子形象不同,保存了印度勇猛大丈夫的形象特征。

河北最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观音造像为普宁寺大乘阁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造像,为高27.21米的金漆木雕观音像。大佛为内省自静男相,鼻子高挺不见鼻孔,璎珞装饰全身,几缕蓝发着肩,帔帛轻披,每只手臂均有臂钏与手镯。面开三眼,表示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华美宝冠中间浮雕有无量寿佛坐姿像,结禅定印造像,宝冠上方圆雕有双手合十施礼敬印的无量寿佛像。无论是无量寿佛还是观音,所雕衣饰全有轻盈、滑爽的丝质感,整个造像形成一个手臂组成的圆弧体系,体型庞大却不显笨拙,四围手臂或合十、或平举、或上扬,都显得轻松而自如,是举世罕见的观音金漆木雕作品。

(二)具有写实意义的祖师像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两大倾向为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祖师造像便是现实主义的艺术代表。祖师像一般仿照祖师生前面貌塑造,虽然它没有菩萨那样有量度和相好的严格规定,但也要根据祖师生前的相貌、宗教生活习俗和宗教功用来进行塑造,这样就使得不同身份的祖师像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标志。河北祖师造像有共同崇奉的迦叶、阿难,也有黄教与噶玛噶举派崇奉的宗喀巴、米拉日巴。

(三)丰满妩媚的女性尊神

女性尊神在藏传佛教中的大量出现,与大乘教的密教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大乘佛教从时间与空间上拓展了神系,并从印度教中吸收了大量女性神,并将她们纳入佛教神系之中;再加上受印度怛特罗思想的影响,女菩萨有了两种形象,平和相和愤怒相,所以藏传佛教女性尊神也极为复杂多变。

河北常可见度母与空行母。承德外八庙就存有高25.2公分,铜合金、局部泥金一面二臂空行母。空行佛母的形象非常独特,为女性形象,单腿站立,脚下踩仰卧着的外道,头戴摩尼珠火焰冠,双乳高隆,腰间围兽皮,左手执骷髅碗,右手曲举,执钺刀。最为奇妙的是舞动着的佛母,左脚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成八字状支撑全身的重量,内屈的右脚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样呈八字状,撑在左腿上,用来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这是一种绝妙的高难的瑜伽姿态。表现的是空行佛母作为人间与天界的使者所具有的特质。

除此之外,河北承德外八庙中还有诸多密宗护法神及欢喜佛像,以西藏和梵式造像为主,兼容汉、蒙、满式风格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外八庙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特别是这些造像多出于康乾盛世。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故而藏传佛教造像得以兴盛达到顶峰。

河北藏传佛教造像复杂多变,每尊佛像都有它的象征意义,其艺术特征也以藏传佛教造像量度为准。总体而言,大量的藏传佛教造像是西藏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它蕴涵着慈悲、智慧、至美至善的美学理想,非常容易悟到西藏民族精神世界的关键。最简单地来讲,观看神、佛像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获取善业功德的途径,更何况宗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政治。

参考文献

[1]冉光荣,中国藏传佛教史[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2]郑振煌,认识藏传佛教[M],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

[3]王沂暖,佛学词典[乙],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祖师藏传佛教承德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承德露露诉汕头露露商标侵权案开庭 索赔9000万元
阅读承德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
浅析元朝统治下的吐蕃地区佛教文学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