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2009-09-01曾小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作文教学

【摘 要】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联想能力的培养,本文先论述联想的类型主要包括相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其次论述联想能力培养的四个途径主要是:积累生活,丰富知识;弄清作用,掌握方法;赏析佳作,丰富积累;指导练习,强化训练。

【关键词】作文教学 联想能力 能力培养

联想是指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由此及彼,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表象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是无限丰富、极其自由的。联想所联结的两个(或几个)事物之间,只要存在一定的关联,即可开展联想。例如,两个(或几个)事物间如有一定的相似点,则可开展相似联想;如有一定的相近性,则可开展相近联想;如果完全对立,则可开展对比联想。所以说,联想无任何框框,联想永无止境。联想愈丰富、愈自由,就愈能打开作文的思路,升华作文的文意,获得独特的见解,创造优美的意境,就愈有可能使作文达到创新的水平。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用联想,妙用联想。

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就出现不同的方式和类型,归结起来,联想可以具体地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相近联想,指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与它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关系上接近的其他事物的联想。“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时间相近的联想,“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空间相近的联想,而“云想衣裳花想容”则是关系上的相近联想。运用相近联想,可以冲破时空限制,广开思路。

第二,相似联想,相似联想通常指由一种事物的表现联想到另一种在性质上或特点上与其相似事物表现的过程。相似联想以事物间相似点为基础,既可能是一种体现事物外部特点的形似,也可能是一种体现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神似。

第三,相反联想,是由事物间具有相反的特点引发的联想。相反联想也叫对比联想或反向联想,这种联想以事物的对立、矛盾关系作为依据。

第四,类比联想,类比联想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想到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在问题解决中,类比联想在于寻找未知问题与已有知识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达到对未知问题的推测和理解,实现解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更广泛的相似联想。

第五,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等。对比联想既反映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事物的相对立的个性,如黑暗和光明都具有“亮度”这一共性,不过前者亮度小,后者亮度大;夏天和冬天都是季节,不过一个炎热,一个寒冷。对比联想使人容易看到事物的对立面,对于认识和分析事物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联想能力主要有哪些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培养。

首先,积累生活,丰富知识。联想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认识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上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写的生活有较多的了解,才有可能联想起许许多多相同或不同的人和事,相反,一个知识贫乏、生活面窄的人是难以浮想联翩的,因此,要使联想丰富,积累生活是最重要的。《红楼梦》第48回中香菱说诗这一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直”字无道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香菱对王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开头是觉得“无道理”、“俗”,但当她运用了联想的手段,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诗歌联系起来,进行补充、发展及阐释,最后理解了诗歌。

其次,弄清作用,掌握方法。有人把写作中的联想称为“闪光的彩翼”、“思想的翅膀”。写作需要联想,联想在写作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当代一位女作家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联想的作用:寒冷的清晨,玻璃窗冻上了冰凌花,一般人见了只是想:“嗬,昨晚真冷。”但是善于联想的人却会想到:“严寒像一个顽皮的魔术师,时时地编出新节目来,玻璃就是它演出的舞台。”或者会想:“冰雪覆盖了大地,然而春花夏草并不愿离去,常悄悄地把自己的剪影,请风儿送到窗子上,唤起人们对夏日的怀念。”这样的联想,可以推进思路的扩展,写出意境深邃、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合情合理的联想可以启发思考,开拓思路,写作时各种事物涌上脑际,思如泉涌,左右逢源,笔下生辉,写人叙事、描景抒情、议事论物、娓娓动人,使作品内涵丰满,意深词美。

写作中,学生除了要弄清楚联想的作用,还要学习联想的思维方法。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联想的思维方法。联想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形式,它是由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或更多事物过渡,使事物之间彼此联系起来,从而打破时空、类别的限制,为思维开拓广阔的天地。联想就要紧扣一个“联”字,找出此事物和彼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有些事物,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从道理上讲却是事不同而理相通的。只要抓住事物的联系点,思维便会活跃起来,甲与乙、乙与丙就能恰当地联系起来,这样城门失火,池中悠然的鱼儿也在劫难逃就不再是什么奇事了。

再次,赏析佳作,丰富积累。运用联想方式写就的好文章,不但可以让学生领略文章的意深词美、思绪万千的妙处,认识和感受联想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蓝本,让学生可以借鉴、模仿,因此,选择一些成功地运用联想方式写成的佳作,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分析、感悟,不失为一条培养和发展联想力的捷径。如著名作家秦牧的《土地》,以土地为线,围绕“一寸土地一寸金”运墨落笔,旁征博引,论古道今:有2000多年前晋国公子重耳在亡命途中关于土地的故事,有古代帝皇封赐疆土给公侯所举行的礼节仪式,有19世纪不愿把泥土撒在天灵盖表示投降而惨遭杀害的人们,有古巴人高举着“土地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标语牌,有海外华侨“乡井土”的来历和湛江“寸金桥”的缘由等。作者就是这样插上联想的翅膀,上天入地,纵横驰骋,从而使作品思路开阔,汪洋恣肆,引人入胜,令人深思。再如他的《长街灯语》中长长的街灯竟像“蝴蝶闪光的触角”、“一颗颗珍珠”、“一串串葡萄”、“一朵朵梅花”,联想多么奇特,又多么新颖,吸引读者进入了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去领略那诗情画意,去接受美的熏陶。又如冰心的《笑》通过雨后月夜环境里安琪儿的笑联想起少年的笑、老妇人的笑,表现了作者追求人人和善、友好相爱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欣赏这样优美的文章,对联想的要求、作用自然心知肚明,这个生动形象的示范作用不知胜于老师的多少口舌。

最后,指导练习,强化训练。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单弄清楚定义、分类、作用和方法等还远远不够,就如一个人只知道一大堆的游泳道理并不等于学会了游泳了,还得经过有序的科学的训练。河北的冯伟臣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他曾在作文课上以“砖的联想”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首先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分别从砖的形状、质地、制作过程及用途进行联想。各组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学生踊跃发言说:“砖的外形方方正正,可拟题为‘做人应奉公守法”、“砖质地坚硬,宁碎不软,宁折不弯,可拟题为‘做人要有气节”、“砖出身于软泥巴,经过烈火烧烤才变得十分坚硬,经得起重压,不怕风吹雨打,显出一幅铮铮铁骨,可拟题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块砖作用不大,当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少一块也不行,可拟题为‘谈个人与集体”……这节课学生讨论热烈,回答踊跃,奇思不断,妙想联翩。能长久地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联想力的提高是不困难的。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就文章的全局来说,联想能拓宽思路,弘扬题旨;就文章的局部来说,运用联想能丰富和深化文章的内容。学生善于运用联想,思路自然开阔,也就会进入写作的新境界。

★作者简介:曾小萍,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