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2009-09-01李林雨
【摘 要】语文教学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一、问题激疑法;二、情景再现法;三、激情感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开端 切入点 教学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使用开课几分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
语文教学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决非可有可无,不足为虑。它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好的切入点像磁铁,能使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切入点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归根结底,设计切入点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问题激疑法
在开课几分钟巧妙地提出恰当的问题,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究知识。问题提得恰当、巧妙,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谓提问“恰当”,是指精心地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知识规律的探究上。所谓提问“巧妙”,是指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教师在选取问题时,应抓住“热点”,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我们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1.选取兴趣点提问激疑。所谓兴趣点,就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知识点。兴趣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作品中的“我”,你会如何回答祥林嫂的问题。学生回答众说纷纭,在解释这一问题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运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回答,从而掌握课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及小知识者的软弱与无奈,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选取带有质疑推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去思考,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内容(或结果),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结尾?学生兴味十足,设想了许多结尾进行交流、讨论、比较,最后还是一致认为课文的结尾更妙。作者设计这么一个意外的结尾,使读者对女主人公因虚荣而付出的代价产生震憾,这样的结尾既有余味可寻,又升华了主题。
3.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俗语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其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可能学生提的问题都是自己不懂的,比较浅显,但是,随着教师引导的深入,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不断地深化,此时,教师可适当点拨,试着由学生自行解决,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选取疑难点进行提问。抓住疑点提问,既可化难为易,又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归纳性提问。提问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引爆点,使学生沿着问题的指向,深入到课文具体内容中进行归纳性分析,然后跳出课文,经过思维的“过滤”和总结,条分缕析地明确出答案。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激疑法要讲究“提问艺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发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思维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二、情景再现法
巧妙地利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有利于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深入课文,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发现。在教学《阿Q正传》时,我就利用这部作品的电影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活跃了教学气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有时我们不具备一些现代化的教具。这时,我们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甚至利用提问、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在教学杜甫的诗歌《旅夜抒怀》时,我就让一位有美术功底的学生根据他对该诗的理解画出作者当时的情形,这位学生寥寥几笔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位孤独地站立船头仰望远方星空的老者形象。这既加深了这位学生的印象,也促进了其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激发情感法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情感陶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学生能提高兴趣,认真完成教师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设计多种情境,寓情于境,从而乐学好学。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积极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运用生活中生动的实例,展现文章的观点,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2)运用思辩问题或设置学生可能涉及的生活问题为切入点。(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4)教师的范读或学生的范读、齐读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5)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审美享受。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效果显著。当然,方法不一而足,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甚至自身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
★作者简介:李林雨,河南省唐河第二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