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教学

2009-09-01林春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比较法海燕杜甫

林春霞

语文教学,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那肯定是不行的。在教学中采取比较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外拓展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把比较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的说来,比较法教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感情的比较

作者的思想感情贯穿在文章中,或喜爱或憎恶,或欣赏或厌倦——讲每一篇课文时,我们都会与学生提到作者的感情。但此时如果能把感情上与之相对立的文章拿来比较,那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讲到梁衡《夏》的时候,可以先把王维的《苦行》:“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与之相比较。由历代文人对夏的憎恨引出梁衡对夏的喜爱与赞美:“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也让学生记住了“夏”这个黄金的季节;这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季节;这个溢满了农民辛勤汗水的季节。

二、创作风格的比较

创作风格各人有所不同,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但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风格也会不同。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作者风格的改变总能透出这个时代的变迁及作者的心情。

如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讲授这一课时,完全可以拿他写的《老人》作比较。同样是散文诗,前者清新、明丽,让人恍若置身于蔚蓝的大海上,让人感受到年轻快乐的朝气,爱情的美好;而后者则表现出阴冷、昏暗的气氛,让人感受到老人那种颓废、绝望的悲哀。两者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懂得人所处的时代及周围环境会影响人的创作风格,而创作风格的改变,会让读者耳目一新,重新认识作者。

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都会不一样,何况是不同的作者呢?在诗歌赏析里面,唐朝的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不得不提。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豪放不羁,我行我素的风格让人钦佩。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面对世事,面对人生的那种豪情壮志;从“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看出李白的勇往直前的人生信念。其实李白也同样忧国忧民,如他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但是李白的忧国忧民没有杜甫那样来得让人感动。杜甫的诗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让人一看就觉得好感动,因为从诗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真正关心民生疾苦的人。“时代选择激情,历史选择深刻”,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三、表现手法的比较

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采用对比的教学法,会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更加深入探讨文章,对文章的表现手法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讲到课外阅读欣赏文章《荷花》时,我让学生拿它与鲁迅的《一件小事》作比较。结果学生的探求欲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上,采取的是人物前后态度的对比。两篇小说中“我”在事件发生之初都表现出极端自私、懦弱、冷漠,但最后都是在主人公强烈的精神光源照射下,在“我”的心上得到反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都以同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变化——《一件小事》中“我”的一大把铜元;《荷花》中“我”高价买扇子。对比中又有对比,学生找到了可比之处,也就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更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象征的手法在讲课时也会经常碰到,如何让学生理解象征的对象很重要。如讲到高尔基的《海燕》时,如果不联系写作背景,单纯地看这篇文章,我们会觉得他写的是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大海上勇敢飞翔的事情。但是结合了时代背景,我们就能看出文中的海燕不再单纯是一只鸟了,而是象征了那个时代的革命先驱者。就像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样,正因为处在言论自由受到限制的时期,所以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只好借助物体抒发出来。所以讲到《海燕》时,不妨与《白杨礼赞》联系起来,因为这两者都采用了象征手法,即托物言志。不管是外国的作品还是中国的作品,象征手法是相通的。

另外,比较法还表现在文章体裁、结构等方面。同一篇文章的线索,从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发现:景(真实——梦幻——真实);情(哀伤——喜悦——哀伤);行(出门——停驻——进门);思(寻觅——超脱——寻觅)。当然,比较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思维拓展能力为最终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我们要把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老师在教的基础上要为学生留有“空白”,让学生驰骋其中,比较教学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比较法海燕杜甫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登高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Friendship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绝句
赏春
赏春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