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探索德育创新之路

2009-09-01曹阳明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5期
关键词:德育儿童艺术

曹阳明

德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一个开放、多元、自由、日渐民主的社会舆论环境,又给小学德育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使小学德育的实践更为灵活,更为高效,更为务实,更加丰富多彩。为此,学校摒弃了墨守陈规的僵化思维,勇于探索德育创新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

一、“读经诵典”,让传统美德滋润儿童心田

近年来,伴随着全国中小学“书香校园”的读书热潮,学校在书香校园活动中努力通过“经典诵读”来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经过反复筛选和研究,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全校每个小朋友的必读经典之书,要求人人会读,人人会背,人人会做。

学校向全校师生与家长作了深入细致的宣传,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并从每天的晨读、午读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诵读检查和评比。为了使“读经诵典”活动更加贴近儿童,学校打造了《三字经》、《弟子规》古典文化长廊,配以注音、解释、精美插图和小故事;学校还以经典内容为材料,编创了相声、小品、歌舞等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经典著作的理解,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文化的兴趣和热情。2007年11月24日晚上7点,学校体育馆内灯火辉煌,“读经颂典”暨家长开放日汇报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全校近千名家长陶醉在孩子们“经典诵读”的琅琅读书声和生动有趣的节目中,会场上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经典诵读”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称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读经诵典”活动中吸收了诚信、知礼、宽容、谦让、勤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营养,促进了学生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家校心桥”,让德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学校设计了相对不同的考评内容,并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将德育内容细化为具体的量化考评目标。为了好记和好评,考评目标均用四字来概括,如“尊敬师长”、“生活自理”、“节约用钱”等,并且把德育卡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每个年段又分“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两大栏。在校有10个子目标,在家有6个子目标。每个年段还设计了一份品行养成的小结,小结每个学生的主要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每个新接任的班主任对学生过去道德成长的轨迹既有个清楚的了解,又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密切家校联系,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五下午放学前都要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填写好,让孩子带给父母,对于有些表现特别的学生(包括进步和退步),班主任还要写上评语。父母把孩子在家一周的表现打分后,如实地反馈给学校,于下周一让孩子带给班主任。由此,每周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就会了解得非常清楚。学校还专门增设让学生互评互议、自己写努力方向或决心等栏目,使每个同学既能正确评价别人,又懂得如何评价自己,更懂得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强化了学生德育成长中的主体意识。

学校设计了学期汇总表,把学生每月在家得分、在校得分予以累计,期末根据总分给学生以优秀、良好或一般的评定。同时,指出主要优点和主要缺点。这样,学生既知道自己品行表现的总体状态,更知道自己品德养成中的优势与不足,使自己始终明确努力的方向。

到了六年级毕业,学校专门设计了品德鉴定意见:“xx同学,经学校六年的实际考查和你自己的不断努力,我们认为你品德(优、良),习惯(良好、尚可),心理(健康、基本健康),已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祝您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做一个品德高尚的现代文明人。”

三、“校长助理”,让德育管理如虎添翼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理解,越来越难以沟通,这是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慨叹。学校德育工作如何能够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了解他们真正的渴望和要求呢?经过反复调研,我们悟出只有学生才是最了解学生的道理。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兵教兵”、“兵带兵”、“兵管兵”的管理策略。学校首批19名学生校长助理,在国旗下光荣地从校长手上接过了聘书,开始正式上岗工作。

让学生校长助理参与学校的管理,可以听到孩子们最真实的心声和建议,使德育管理更富有针对性。一位六年级的校长助理建议:“学校应推荐一些好书给学生阅读,因为现在同学们中流行阅读一些‘韩流爱情小说。”针对这一建议,学校展开了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韩流”爱情小说主要流行在六年级的部分女生中,而且这与六年级学生此时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特点相关联,这引发了学校对学生阅读内容、青春期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学校推荐给各年级100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同时召开了高年级学生阅读研讨会,并开展了相关的青春期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校长助理与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能最先发现学生品行习惯中的问题,并可以随时进行劝阻和帮助。许多助理已自觉成为学校行为规范的督察员,真正发挥了小主人的作用,锻炼了从小参与管理学校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公民意识。

四、艺术文化,让德育熏陶润物无声

艺术能悄无声息、潜移默化地陶冶人,感化人,净化人,激励人。所以,学校德育离不开艺术文化的熏陶。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营造学校艺术氛围。学校底楼建有介绍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等各种艺术知识的“艺术廊”;在二楼、三楼的外墙开辟了如“我的自画像”、“我的宝贝——玩具展”、“太阳的脸——涂鸦墙”、“花儿朵朵开”等深受孩子喜爱的互动型专题艺术展示;功能室、教室专门设计了“学生作品展示栏”,还开设了一个小型学生书画展览馆,让孩子们有展示成功、体验成功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亲近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人文思想,真正把孩子当作了校园的主人。

组建如民乐、舞蹈、合唱、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多个艺术兴趣小组,并每年开展一次艺术节展演活动,邀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亲子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

组织学生参观各种艺术活动,并先后开展了三周年校庆暨迎奥运文艺汇演、圣诞英语艺术节、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每次活动都有几百名同学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他们学会了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

猜你喜欢

德育儿童艺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纸的艺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爆笑街头艺术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