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培训软硬件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2009-08-31也塔红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4期

也塔红

摘要: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在实施基层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一手抓培训硬件建设,建成了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培训基地;一手抓软件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专兼职教师队伍,保证了员工培训工作顺利实施,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

关键词:基层员工培训;软硬件建设;员工整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X9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1-0022-02

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厂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盛油的理念,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方针,坚持把培训工作作为推进企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疆油田公司培训工作精神,不断加强基层培训软硬件建设,建成基层员工技能培训基地,解决了困扰培训工作多年的难题;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充实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强化基层岗位技能培训,开展技

能竞赛,为员工搭建成材舞台,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实施,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员工队伍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高涨,培训工作呈现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一、建成培训基地,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建设培训基地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对一线操作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训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快捷方式,员工培训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得到极大提升。多年来,缺少一个设施齐全、标准规范的技能培训基地成为制约百口泉采油厂培训工作发展的瓶颈。

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员工技能培训基地顺利竣工。建成后的培训基地位于百口泉采油厂生产基地原物资供应站院内,占地5000平方米,规划为三排一竖。即由东向西由左至右分别为:第一排抽油机操作区,由五台抽油机组成,两台10型抽油机、两台5型抽油机(井下配重为1.2吨)、一台3型抽油机。中间为立式分离器计量装置和两相流装置,最右边为集输单级泵考核点(内设4个工位),两个60方油罐为集输大罐量油考核点。第二排为自喷井和注水井井口,中间为电机找头考核点(内设4个工位),最右边为管路连接考核点(内设6个工位)。第三排为工具房。一竖为计算机电教室、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其中计算机电教室有计算机31台。除抽油机及集输单级泵考核点、大罐量油三个考点为露天外,其余皆为钢结构建筑,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并设有明显的安全通道标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员工技能培训基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困扰我厂培训工作多年的难题,而且为培训工作凝聚了人气,开创了培训工作的新局面,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投入使用一年来,培训基地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新增了交互式电子黑板,成为集多功能培训为一身、室内外培训为一体,可全年进行的综合性、实用型的培训场所,在新员工技能培训、青工技能大赛、日常岗位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厂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通过鉴定中心验收

百口泉采油厂员工技能培训基地自2007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走进百口泉采油厂员工技能培训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贴在宣传栏内的《百口泉采油厂技能培训基地管理规定》、《培训基地设施管理规定》、《中石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考核制度》、《人身安全十大禁令》、《集团公司六大禁令》等规章制度。计算机教室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着《计算机房管理规定》。这些制度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使得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2008年,中国石油新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一行四人对我厂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组成员和培训部门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单位的专兼职培训教师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对培训基地设备设施的配备、规章制度的制定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同意我厂培训基地挂牌为中国石油新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采油、集输工种实际技能鉴定考核基地。

(三)举办技能大赛,加强岗位培训,培训基地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在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厂第四届员工技能竞赛,来自全厂9个基层单位的107名选手参加了大赛。赛场上选手们努力拼搏,奋勇争先。此次竞赛激发了员工钻研学习业务,苦练基本功的积极性,员工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明显增强。

为促进新员工迅速成长,练就过硬技能,2008年9月在培训基地举办了新员工技能大赛。来自采油、集输等6个单位的6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四天的紧张角逐,18名员工受到了表彰。通过举办新员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新员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技能培训基地自7月份建成后,培训主管部门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各个技能培训班相继开办,培训场地基本没有空闲过,利用率非常高。2007年7月举办了新员工上岗培训班,对新分配的22名新员工在培训基地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培训完,学员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取得初级工上岗证。2008年元月开办了四期一线骨干人员计算机和机械制图技能培训班,135人参加了培训。2008年3月启动了一线员工岗位基本技能轮训工作,培训以五会为重点,开办了8期采油计量巡检和维修工培训班,290人参加了培训。

二、依托培训基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培训,制度激励,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百口泉采油厂非常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形成了具有本厂特色的一套培养、选拔、使用模式。

注重培养选拔优秀的操作层技能骨干加强培训。每年经过基层推荐、人事科审核等层层选拔,择优选派5~10名一线技术尖子参加克拉玛依技师学院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学习。

制度激励。根据油田公司技师管理的有关规定,我厂制定了《百口泉采油厂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实施细则》,成立了技师、高级技师考核评聘工作组,对技师、高级技师的选拔、聘用、考核、待遇、奖励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激发了一线操作员工岗位成材的积极性。

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总体目标和人力资源建设目标,从“在岗培训—派外培训—提高性培训”三个层面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力度。在岗培训由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技师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高其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派外培训方面,每年选送技师和高级技师赴内地大港、大庆等兄弟油田进行培训。为进一步提高技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每年还选派一批技师和高级技师到乌鲁木齐、天津、上海等城市参加培训师培训、培训者培训。2008年技师、高级技师赴内地学习培训10人。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队伍成长的环境。结合企业生产需要,百口泉采油厂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积极为员工搭建比技术、练硬功的广阔舞台。

在技师的管理和使用上,实行加强培训、大胆使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技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2008年我厂开办的各类技能培训中,技师担任培训教练42人次;组织技师参加考评员培训10人;选派技师参加技能鉴定考评工作20人次;选派技师赴内地进行教学技能深造11人。

(二)技师带徒,岗位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成长迅速

近几年通过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培养股份公司级技能专家一名,油田公司级技能专家2名,具备技师资格的员工68人,聘任53人,具备高级技师资格的11人,聘任10人,是油田公司拥有技师数量最多的二级单位。技师、高级技师和技能专家队伍在各基层单位关键岗位担任了班站长、岗位长、兼职培训教师等职务,他们以精湛的技能、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在员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劳动竞赛、传授技艺和技师带徒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日益增强。

1.传道授业,技师成为培训阵地的“先锋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技师的重要职责。我厂的典型做法是技师带徒制度,具体做法是厂培训部门挑选具有培训能力并热心传授技艺的技师、高级技师,通过自由组合、组织协调和公开竞聘三种方式结对,签订师徒协议。技师带徒重点传授绝技绝活、职业道德及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同时,一批技师、高级技师被充实到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参与厂员工技能及中高级工技能鉴定考前培训,担任技能大赛选手教练,培养学员上百名。一部分优秀学员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技师参与培训,实现了企业和个人的“双赢”,技师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为提高技师培训的整体素质,我厂培训部门选拔推荐优秀的兼职培训教师参与油田公司的员工培训和克拉玛依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初中高级工职业技能考评工作。从2003年开始,克拉玛依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每年都要选拔我厂具备考评员资格的技师担任油田公司初中高级职业鉴定考评员。截至目前,已有20余名技师先后参与了此项工作。

在参与厂、油田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员工培训的基础上,各工种优秀技师还兼任厂、油田公司级技能大赛的教练工作,在展示才华的同时,为采油、集输等工种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技能人才和优秀的比赛选手。特别是在2008年5月油田公司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采油工、集输工、电工)中,我厂荣获采油工团体优胜奖、少数民族员工计算机竞赛团体一等奖,6名选手取得个人单项好成绩。其中,一名选手获集输工种比赛第一名,并荣获新疆油田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少数民族计算机比赛中,三名选手分获个人二、三等奖。

2.发明创造,技师成为创新前沿的“冲浪者”

现场操作工具和工艺的改进是技师队伍的又一大亮点,在长期的培训工作中,我厂4名技师对处理外抱式抽油机刹车箍脱落的专用工具经过反复观察、摸索和研究,研制出2种不同的刹车箍专用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优选了其中一种,改进后的工具重量仅为原工具的1/2,单人操作非常轻便,仅靠螺杆紧固的力量就能轻松地将抽油机刹车箍抱住,拆卸起来灵巧、方便。改进后的刹车箍拆卸专用工具,不仅可用于培训,在油田生产推广和应用后,能够大大减轻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还可节约2/3的人力资源,并对各单位用工紧张的局面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同样,在生产实践中,技师们又是解决生产、设备检维修过程中关键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创新者”和“冲浪者”,在参与科研项目、技改攻关、新产品开发、QC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专利技术和发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我厂百21作业区、检188作业区先后成立技师攻关小组,针对油田现场生产难题进行课题攻关,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统计,近三年来,百口泉采油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技术专利12项。其中,获国家专利5项,正在受理的项目有7项。这些项目中,技师独立完成或参与的项目就达9项。

3.基层管理,技师成为岗位实践的“带头人”

生产实践中,技师多为各单位岗位长或技术骨干,在企业开展学“五会”、反“三违”,创建绿色油气田,全力打造“四好”班组和“五型”班组等一系列活动中,技师们是油田安全生产、班组建设、岗位练兵的“领头羊”。技师们不仅是技术上的佼佼者,还是带队伍的一把好手,我厂百21采油作业区八个班组的岗位中技师就有6人,在长期的工作中,每一个岗位长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各班组中制度齐全、考核透明,每个班组提炼了各具特色的班组文化理念。诸如:有事您说话;没有做不好的、只有不想做的;班组的荣辱我的责任等等,让人耳目一新。独特的班组文化,凝聚了队伍,“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作业区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近两年,该作业区先后获得“新疆油田公司基层建设示范点”、“新疆油田公司红旗单位”、“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及自治区总工会颁发的“新疆油田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并接待了自治区总工会厂务公开督察组、油田公司观摩学习等多个团体。

一个技师带出一个队伍、一个队伍带出一片蓝天,技师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各族员工中掀起了向高技能、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学习的热潮,学习型、清洁型、安全型、文明型班组不断涌现,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员工层出不穷,员工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并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2002年百泉人实现了上百万吨的梦想,截至2007年,我厂胜利完成了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百万吨稳产5年的工作目标。同时,连续七年保持安全生产“0”事故记录。

培训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我厂将紧紧围绕培训规划继续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狠抓培训措施落实;持续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形势、政策以及培训规章制度的舆论宣传力度,在全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培训、重视培训、参与培训的良好氛围,为我厂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