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报道的格调把握
2009-08-31沈月平
沈月平
近段时间,不断有读者反映我省媒体的情感报道存在着格调不高的问题,有过多、过滥苗头。如何把握情感选题的价值取向,怎样提升其引导力?多位阅评员经过交流研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可供媒体参考。
一、体现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
情感是人世间的感情发生和交流过程。它有高尚的、健康的、合乎常理常规的、构成家庭社会和谐的情感;也有低级的、卑下的、不健康的、极端自私自利的、损人害己的、破坏家庭与社会和谐的、为绝大多数人不齿的情感。一切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媒体都应该着眼于生活中健康、丰富、深厚的“大情感”,而不应只局限于狭窄的“男女情”、“婚外情”等非主流情感题材上:应该歌颂传扬高尚的、健康的、饱含人间真善美的情感,批评、鞭笞、嘲讽、预警一切卑鄙、丑陋、邪恶的情感观念与情感行为。在这方面,媒体持何种立场、何种价值取向,足以反映媒体和媒体人的道德、情操和品位。
二、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情与法的关系。凡是违法的行为,绝不应持欣赏、同情的态度和笔调,只能是揭露、批判,并伸张法律正义。
二是情与德的关系。有些事情不算违法,但是与主流价值观、公序良俗有冲突,也不应欣赏美化,而应批评劝告。力求释放出道德光芒。
三是个情与国情和民族风俗的关系。有些行为在外国可能习以为常,但是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百姓不习惯,也不应宣传炒作。
四是不同类型情感题材发稿的比例关系。情感类稿件应以正面题材为主,即使揭露婚外情、包二奶等畸情、孽情的题材,也不宜多。目前媒体上呈过多、过滥之势,受众是很有意见的。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爱情,要引人求纯,以心相许,互爱互助,不弃不离,符合公序良俗。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題。爱情具有强大的创造力,但失去理智驾驭的情爱也会产生破坏力,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因此,作为媒体,应当讴歌真诚、纯洁、高尚的爱情,传播美好的爱情故事,弘扬现实生活中荡气回肠的真情挚爱典型,使人们品尝爱情的美酒,珍惜人生、创造未来;而不是游戏人生,去食错爱、乱爱的苦果,导致终身的痛苦与悔恨。
写亲情,要做到引人向善,教人自律。亲情是维系社会伦理的纽带。社会生活中,既有感人至深的骨肉亲情,也有只认钱财不认亲的不义行为:既有为父母舍得一切的孝子,也有悖伦忤亲的逆子。亲情故事要教人做孝子慈父,当好哥好姐好媳妇好弟妹,而不是相反。写亲情的成功作品,一定是扬善、劝善。
写真情,应当引人向上,催人奋起。如我省一刊物前段时间报道的南京一个无。肾科学家,做出杰出贡献,使众多得肾病的人看了受激励,使每个正常人看了受教育。还有贵州一位妈妈把一对医院认为没有希望的脑瘫儿培养成正常人。给大量类似患儿家长带来希望。这些表现人间真情大爱的故事,在媒体上刊载出来,都给受众以积极、高尚的濡染。一个社会要进步,其主流意识形态总是要引人向上。所以励志同样是所有社会永恒的主题。
写孽情,要引人为戒。启人警醒。一是对可能引起负面作用的情节不应细,对犯罪的技术细节过程不应写,防止分辨能力差的青少年习用模仿。二是要把不良后果写足写透。三是要对犯错犯罪的动机进行剖析,引导读者深入反思,抵制诱惑,提高免疫力。四是字里行间要体现理性、正气和鲜明的褒贬,那种把三角四角恋婚外情,作为时尚去津津乐道地欣赏、把玩,甚至变相美化、推崇,是完全错误的。此类作品多了,会导致人文环境的恶化。
写悲情,要引人正视,教人自重自爱。一个家庭或者个人因为天灾人祸发生非常不幸事件容易引起人们同情,处理不好则可能引发对社会不满。今年广为报道的无锡女孩割肝救父自杀未遂事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只在“悲”字上做文章。没有明确告诉读者一个基本事实:这个患者享受着医保,一直在医院治疗,家里有房子,基本生活有保障,女孩并没有辍学。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这种病目前尚无有效办法。而报道只是突出悲情,对患者家境、治疗情况语焉不详,引发部分人在网上胡乱宣泄、中伤社会,实为教训。
情感是一个大空间,大话题,关系人生荣辱,家庭祸福,社会兴衰。媒体应有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价值判断。鲜明的是非美丑观,努力向社会提供健康向上、有益无害的情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