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初探

2009-08-31

江西教育C 2009年7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困生数学

周 婷

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以及高中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高中数学学困生也随之增多。这些学困生一般都是正常的学生,由于数学是基础性学科,数学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致使他们升学无望。数学学困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数学学困成因及转化进行探讨。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兴趣缺乏。数学成绩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是比较差。因为不喜欢数学,使得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求知欲不强,投入数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够,难以形成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吸收,最后容易导致数学学习的困难。另外,学困生的学习态度表现较差,学习表现为被动。

(2)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不良的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在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的结果,渐渐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学习即痛苦”的情绪反应,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被动。

(3)知识基础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困生数学基础差。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无法接受新知识,考试屡考屡败后,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容易失去。

(4)学习心理素质不强。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关头,即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交叉口,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有明显不稳定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数学学困生普遍具有盲目、厌学、焦虑、疏远、逆反性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2.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启蒙者也是引导者。在与学困生的交谈中,笔者发现有些学困生家长疏于管理,对子女教育关心不够;有些学困生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子女过分溺爱或者教育简单粗暴;有些学困生家长有陋习如酗酒赌博等,子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深受其害;有些学困生家境贫困,子女生活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习惯于以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优劣,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老师对“学困生”较为冷漠,这些“学困生”也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有的教师授课内容多,对学生要求过高,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着中学校园,追求安逸、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的思想困惑着身心发育尚不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如有名学困生这样说:“读大学与不读大学都一样,最终也是帮别人打工,我还不如早点步入社会,还可以为家里省些钱。”

二、学困生的转化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的交流

在学困生学习转化对策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感染力,沟通和培养师生的感情。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探索教育与教学艺术;二是要善于同学困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扫除心理障碍;三是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师生情感,促进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智力参与程度,让他们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指导学习方法,让学困生得法

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习不得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学困生往往思维不灵活,进行预习、复习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的笔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数学课的特点,随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怎样自学。

3.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原来基础打得不牢,而新知识又多是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当这些知识随着学习逐步深入而抽象内容增多时,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些新的知识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一些人认为大班教学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教学层次,实施分层教学,采取分层作业,对数学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对他们的辅导、转化、督促。这里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要耐心辅导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他们逐步提高。

4.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考高分,一旦不能实现,这种外部动机就会丧失。在教学中教师应阐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部动机,才能使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总之,对于学困生转化问题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如认知因素、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智能障碍等等。但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联合起来,肩负起教育的重任,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是可以进行有效转化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学困生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