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9-08-31熊兴吾
熊兴吾
摘要: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在湘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跟踪访问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提出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并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较好的就业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率 质量 跟踪调查 培养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事业也在迅猛发展并从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工作重心也正在发生战略性转移,即从原来注重规模发展转向注重质量发展。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如本科教学评估等),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而这外显质量特征即检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的标准之一即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不单纯是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高校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事情,它的影响已随时间的进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日渐增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稳定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做好就业工作,是每一所高校每一位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所必须面临的,而调查了解毕业生的第一手资料对作为改进教学模式、制定培养计划、了解学校教育目标的进展和实施情况,以及探寻和摸索如何做好就业工作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为此,我校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学校招生就业处布置在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对我校(含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和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质量跟踪调查活动,以便更进一步做好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笔者作为参与者之一,对我校及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建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约2000余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在湘毕业生共400余人进行了跟踪访问、问卷调查及抽样分析。
一、调查目的
我校合并升本以来,经过充分融合及整合,吸收原两校区的就业资源及优势,发挥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教师的人脉资源及潜力,所以到2008届毕业生止我校无论是毕业生当年的签约率、初次就业率和年度就业率及办理报到证人数等各项综合指标,始终位于省内同类高校前茅,连续七年获得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为了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以及从用人的角度及社会实践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迎接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出专资派专人,开展专项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回访,为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改善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我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服务管理,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尤其是为今后的新增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订、招生省份的扩展乃至招生科类、专业及男女比例的确定,提供反馈渠道和评价体系。在更深更高层面上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及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在湘毕业生和湘籍建筑类用人单位及中央在湘建筑类企业。
为了充分研究和对比,特以2000年为界,各选取了近2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问卷分析,对近200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人单位选取了国有事业单位、国有建筑企业、设计院、监理公司和私营装饰公司及设计事务所,分布在湖南长沙、岳阳、湘潭、株洲、益阳、常德、怀化、张家界等市及湘西自治州等地,它们能够代表湖南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
三、调查方法
针对毕业生人数多,地域分布广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分省、分地域、分组、分专业进行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笔者这一组对近200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400名与建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访谈调查,走访了近60多家用人单位。在调研中,我们走访毕业生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还跟毕业生本人见面或召集座谈会,调查了解情况以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资料的翔实性、调研的准确性。同时在调研过程中设计了三份表格,分别是由用人单位填写的用人单位《对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表》,由毕业生填写的《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水平评价表》和《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自我评价表》。其中由用人单位填写的评价表发放80份,回收66份,回收率82.5%;由毕业生填写的两份评价表各1900份,各回收1655份,回收率87.1%。
四、调查结果和调查分析
根据分工,笔者这一组,主要是针对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在湘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跟踪调查,通过此次参与,回收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五、思索和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我们学校总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比较明显,毕业生就业的质量高,竞争力强,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的欢迎。虽然笔者的调查受专业、时间、地域等限制,有一定局限性,但基本上尤其是在对与建筑相关的专业上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在目前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城市下岗分流需要转移的劳动力重新就业人员逐年增多、军转复退军人的稳定安置逐步加大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大批进城务工等客观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遇到困难。虽然多年来尤其合并升本以来,我校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升中有提高,但我们学校在达到较高的就业率后,就要开始追求较高的就业质量,而就业质量主要是由专业对口率、用工工资起薪、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个人满意度和就业稳定率这五方面所决定。如何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是我校当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笔者有如下设想和建议。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加强,端正的就业观念必须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培养。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的成功与否。
2.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适销对路
高校的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紧密注视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和企业岗位结构的新动向,随时调整专业和专业计划、课程结构和内容,保证我们的教育体系始终是适合与促进人的发展的,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并走在变化之前的。作为我校这一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及时调整学科内容,着眼社会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专业。使专业教学实现“活模块、宽口径”,使培养的人才能“下得去、用得上、放得下心”。
3.加强实践教学
以前的传统教育重统一、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而现今社会更多的是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是大学毕业生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问题。
应届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工作上往往表现为社会经验不足、适应能力差、眼高手低、喜欢跳槽、人际沟通能力差等。而这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在效益决定生存的时代,大学生就要想办法弥补自身的不足,珍惜大学时代的每一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实践中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锻炼。在拿到毕业文凭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一份社会文凭。另外,高校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并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4.强化应用型人才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建筑企业发展较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了基础建设的需求,与建筑相关的专业就业需求大。商业企业、三产服务业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近几年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是很高,单纯靠专业的调整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专业知识面,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综合型”,推行双证书,加强职业资格考核培训,加大学生在校技能培训和创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效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像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推行的汽车修理及驾驶等职业资格培训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获得了用人单位及大学毕业生的赞誉,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和谐气象。
5.开展毕业生职前教育与培训
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走向用人单位一般只经过一周左右的岗前培训,很多用人单位感觉到,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缺乏企业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处于一种半成品状态,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效人才”。因此,提高就业质量,给毕业生提供较高起点的就业前景,应该从大学生在一入学时就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目前,一些高校与企业之间正在寻求积极的合作,把岗前培训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这一方面我校应该可以加大力度,积极引进,大胆摸索,开展职前教育与培训。
6.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
既然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那么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的研制就应提上日程。把就业质量,甚至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雇主满意程度等纳入评价体系,才能更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真实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也能更科学引导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调整学校办学发展方向。但这一评估体系的研制及建立恐怕需要政府加大行政作为才能真正见效。
7.向政府提出建议,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学校在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的同时,不断完善就业制度,针对用人单位违约事件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立法力度,杜绝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的不良现象发生,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毕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应该是政府的民生工程,不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一牵扯到千家万户、社会各阶层的重担压到高校这一家单位的肩膀上,政府和社会应有更大更多的作为,政府应有更大的责任。
六、结语
通过这次对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在湘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跟踪访问调查,我校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胜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专业知识、敬业精神还是业务能力,均得到大部分用人单位满意以上的评价,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也对我校学生的培养和毕业生工作提出了许多好意见好建议。总之,在这突飞猛进的市场经济情势下,我们应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建立符合实际的高校教育新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高校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背景下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多实践多摸索。
参考文献:
[1]曾秀丽,王旭生,李晓.毕业跟踪调查引发的几点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87-88.
[2]钱舟扬,赵艳.黄冈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1):75-77.
[3]曾秀丽,王旭生,李晓.毕业跟踪调查引发的几点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87-88.
[5]毛京一,赖晓桦,腾月鹏. 完善就业机制提高就业质量[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1): 175-177.◆(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