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课程改革实施还有多远
2009-08-28俞振国
俞振国
【摘 要】 农村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现状总体情况是:学生对实施新课程感兴趣;教师对新课改感到困惑;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但目前农村课改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教材的大幅度改变又使得我们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上产生的诸多教学问题引发了困惑,从而激发我们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这就需要创建新型的优质课堂。
【关键词】 农村 新课程 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整的一种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要发生显著的改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二、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探索中增强探究能力,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经验,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价值和意义更大。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新课改背景下还要实现学生从回答问题向提出问题的转变,问题是学生心理需要与知识水平之间产生的困惑,科学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三、如何创建优质课堂
现代教育已进入了一个以追求质量为特征的时代,优质教育的实现离不开优质的课堂,要实现优质课堂的创建,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获得,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在创建优质课堂的探索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注意在做、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和操作演练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几种困惑:
困惑一:教学方法如何体现课改理念和培养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色,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的合理性在于课堂结构的严谨性、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教学评价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但其弊端是显性的,它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时,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但课改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将如何继承值得我们去思考。
困惑二:如何处理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教材中许多内容超出了课标的要求,学生无法学有所得,有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降低求知的欲望;弃之不讲,会给今后的教学评价留下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许多内容教材中又缺少体现,补充内容,教学时间不够,否则,又无法到达课标要求。
困惑三:活动课的内容和次数如何设计
活动课是新课改的特点之一,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规划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但课时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活动课的设计。一种好的方案无法实施,师生双方都感到很无奈。
困惑四: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展开
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能力的平衡状况,学习材料搜集的客观可能性,学生对课余时间调控能力的大小等等,但学生一般都不具备这些基础和条件。如果在基础和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全面展开自主学习,会流于形式并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
几种对策
对策一: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体制
课程改革给学校创设了一种能够包容多元文化的开明的教育氛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应用课改的理念来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这里直接关系到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最终能否给学生实施开放、多元的评价,取决于学校管理者能否给教师实施人文化、个性化的评价。
对策二:探索整合与新课改相吻合的教学内容
遵循课标要求,参照各种版本教材的内容设计,合理取舍教材内容,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按照课标要求适当补充课外材料,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
对策三:探索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进一步按课改要求调整教学方法,把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如根据学科特点编排学习小组,预先设计问题探究,提倡学生多途径、多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编写学习计划;倡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主解决存在的疑虑和遇到的学习障碍、自我评价等等。
对策四:探索与新课改相匹配的辅导方式
学生受家庭条件、课余时间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搜集材料的途径、方式等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在学生提出合理要求的时候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如提供学习材料,指导研究方法等等,减少学习上的阻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合作意识。
对策五: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相关联的交流渠道
集体备课时在经常性地研讨基础上,以分片形式积极探求与兄弟学校、科研部门展开深入的、广泛的信息交流,使我们的新课改能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高起点地进行。
改革与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不能因为前进道路上有困难而裹足不前。只有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我们才能走向成功,达到理想的彼岸。让我们与改革同行,潜心研究、深入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用激情和智慧去谱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