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师.学生.教材
2009-08-28尹旭华
尹旭华
课程改革的施行,远程教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要重新认识课堂及其教师、学生、教材等诸组成要素,树立新的课堂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材观。
一、重新确立课堂观。现代课堂应是“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这些特征:
1.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代课堂,既应重视教师的教,更应重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材、教具等物质要素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应敢于走下讲台,学生也应敢于走上讲台。变学生“听”为学生“问”,变森严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教学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教学互动、和谐平衡的新型课堂。
2.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平等的、多样的、多向的交流。建立“对话”式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模式,创建灵活互动的对话课堂,形成朝气蓬勃的对话场所,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3.课堂是师生共同提升的园地。教师的成长主要在课堂,学生的成长主要也在课堂,教师在教学生学中学会如何教,从而成就自己。学生在教师教中学,从而得到发展。师生互依互存,共生共长,这才是“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
二、重新确立教师观。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在教师。作为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就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树立新的教师观。
1.教师不只是蜡烛。因为教师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必须在培养学生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对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奉献自己的人。学生的人生蓝图应该由学生自己设计、描绘;学生的人生大厦应该由学生自己建造,教师只能是他们设计中的指导者,建造中的督导者、帮助者。
2.教师应是教的主体。作为教的主体,教师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应做思想者,实践者,专业知识的研究者、开拓者与创造者。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理解方式;对知识,应有自己独到的感悟与创造性的见树,而不应成为知识的奴仆,书本的搬运工,教参的传声筒。应该是专家式创新型教师。
3.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现代教师应走下讲台,在课堂上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重新确立学生观。应明确:
1.学生不应是“容器”。现代的学生接触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已不是任由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
2.学生应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能把学生当“容器”,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化的见解。学生是教学的伙伴与合作者。
3.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姓学,因学而生。生者,成长发展也。学生来学校就是来学习来发展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而发展有快有慢,发展需要动力,发展需要引导,发展需要鼓励。我们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并使之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由单一发展转向全面提高,从而成为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重新确立教材观。应明确:
1.教材不再是“圣经”。传统教学中,教师奉“教材”为“圣经”,学生只埋头在教材之中而不越雷池一步。学生接触的除了教材,就是教辅书了。这样,学生学得兴趣全无,教师教得索然寡味。一些学生尽管教材学得好,平时考教材内容或教师讲过的内容,成绩也好,但一旦变化一下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了。实际上,现在的教材已不是“圣经”。再好的教材终究是教材,而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其实,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早已经是多种多样的了。
2.教材是多彩的枝叶。如果说“大纲是根本,那么教材就是枝叶,根只有一个,而枝叶可以有很多,但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仅仅是很多枝叶中极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
3.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来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一个“例子”。也因为教材是例子,我们就要选好例子,用好例子,让例子真正起到举一反三、培养能力的作用。
树立新的课堂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只有树立新的“四观”,才能创建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才能实现课改提出的新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