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琴过程中音乐感觉的培养

2009-08-28马海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乐谱曲子弹奏

马海燕

音乐感的培养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一种感性的培养,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是对一个人素质的培养。在各种比赛中,常有同一首乐曲被很多人演奏,大家都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乐谱的要求,然而,最终的获奖者却一定是在音乐上略胜一筹的。初学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涂的哪种颜色多,他就会多吸收哪种。人们常说:“音乐感都是爹妈给的” ,在教学中是有一部分孩子接受能力较慢,但这并不代表先天音乐感不好的孩子就永远只能无味地弹奏,其实后天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引导,对此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如何把一个条件一般的孩子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达到有乐感的演奏呢?我认为:

一、技巧的培养应与音乐感觉的挖掘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技巧是表现音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情感更重要。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音乐就是死的。就像一句很美的台词,虽然很多人都说得十分清楚,只有赋予这句台词以适当的、恰如其分的感情,才能将其中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弹琴时味同嚼蜡,这与其教师初期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有着直接的原因。教师和家长从一开始就只关心孩子弹奏的完整性,而音乐性被忽视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上第一节琴课,第一次接触到音乐时太多强调了技巧,反而使他日后养成只管手型和节奏的习惯。如果从第一节琴课开时,我们从乐感方面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钢琴的启蒙教材“小汤姆森”的第一条曲子,很简单,一共有四小节,每一小节都一样,都是全音符的中央“C”,老师通常要求手型正确、拍子正确就算完成。我有一个设想,如果把这四小节,处理成各种场景,如模仿大狗熊从远处森林走过来了;模仿妈妈去上班时,越走越远的脚步声等。这时我们要求孩子把提供的场景,通过钢琴表现出来,然后适时地加以表扬。这样孩子的兴趣会很高。当然不仅仅在课堂上,回家每天练琴时,家长也要启发孩子,每个音符都要唱,而且要有表情地唱。在弹奏每个小曲子前,最好根据音乐的内容给孩子编一首动听的小故事,然后再让他去弹,这样孩子弹奏出来的曲子就不会没有表情了。拿到新曲子时,教师可以先用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去启发他,而后还可以让孩子谈谈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并按照自己的处理弹奏出来。长期训练,对开发孩子用耳朵的意识和对音乐的想象力都有好处。

二、全面地、完整地学习新曲子

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有不少孩子只偏重于练习音符,忽略了乐谱上其他的要求。他们可以准确地奏出每一个音,但却不知道在音乐上有什么要求,甚至不知道这首曲子的速度。其实,在大部分规范化的乐谱上,除了音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标记,它是乐谱的很重要的部分。如速度标记,不同的速度有时可以使同一首曲子产生极其不同的效果。还有诸如强弱标记和一些表情术语等,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往往是乐曲音乐表现上的提示。如果不去注意乐谱的这一部分,而是只看音的高低长短,那也就失去了正确理解、表达这首乐曲的机会。因此,在开始演奏一首曲子之前,让孩子先看清楚谱子上作曲家所标识的所有表情记号,要尽量做到位,哪怕是夸张一些,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孩子心理上才会有音乐句子的走向感觉,才能把自己的感情渐渐地溶到作品里,这种能力是在家长和教师的慢慢诱导下,渐渐地培养出来的。

三、倾听琴声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没有听觉,音乐就不存在。从孩子学琴的这一天起,就应该教他们有意识地用听觉来检验、欣赏自己的演奏,千万不能把听觉游离于自己的演奏之外。如果孩子从来不欺骗自己的耳朵,那他的演奏也一定不会欺骗别人;如果孩子一直都以很高的要求去听的话,那他的演奏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以智慧、心灵去要求,以手、身体去演奏,并以听觉去检验、去欣赏、倾听,把自己的内心和注意力完全贯注在听上。没有良好的技术,孩子无法去倾听,没有充分的练习,同样无法去倾听,因为心神常常会被按错的音打扰。只有在完完全全把握住一首乐曲并把它的一切印在脑海里,把情感与演奏紧紧交融在一起,孩子才有可能去倾听,才有可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四、音乐感的培养还要多听CD、音乐会

随着演奏技巧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要求孩子对所演奏乐曲的了解。对独奏曲,要了解它们所属的音乐风格;要体会古典作品与浪漫主义作品表现上的差异;研究怎么演奏好某一位音乐家的作品;区别名家各自不同的风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奏在音乐表现上是否准确、完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质变,因为听多了,就会把所有听到、看到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去,这是很自然的感情的流露。

总之,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地去诱发、引导孩子,渐渐地,这种感觉就培养出来了。当然家长和教师还要灌输孩子其他的理论知识,因为钢琴是一门综合艺术。例如,在文学方面让孩子多看书,多了解音乐史,要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了解他写这首作品的意图,让孩子用理性的思维去很好地分析和演奏作品。当孩子真正成熟之后,感性和理性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那么他演奏出来的作品,就会更动人,就能把演奏者的二次创作表现出来,演奏的作品也会更有内容和感染力。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乐谱曲子弹奏
弹 奏
山之高
是你一直想着我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乐谱:放飞梦想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有风吹过
吹曲子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