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锋相对

2009-08-28

中国纺织 2009年8期
关键词:皮尔企业

龙 泽

近日,中国民企2亿欧元收购法国皮尔·卡丹部分产品在中国的“生产许可证”一事,引来一片哗然。从最初曝光的广州市健升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到卡丹路公司,从浙江嵊州巴贝到最后尘埃落定的温州四商人,皮尔·卡丹的收购可以说是闹得满城风雨。

收购皮尔·卡丹值吗

正方:第一财经日报王恒利

自从1979年进入中国以来。这个品牌在一代人心目中成为高档、品位、身份的符号,成为巴黎时尚的代名词。如今皮尔·卡丹在国内的一线城市逐渐告别奢侈品的行列,但在二三线城市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全球,皮尔·卡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锤炼依然魅力不减,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发出了900多个授权许可证。对于拥有工厂和渠道,渴望品牌的温州企业而言,收编皮尔·卡丹这个全球性品牌“借鸡生蛋”,自然是喜事一桩。

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礼成

浙江省目前服装企业众多,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离真正称得上国际品牌仍有相当距离。鉴于培育自己的品牌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收购像皮尔·卡丹这样的知名品牌不失为明智之举。

反方:新浪博客王福重

皮尔,卡丹的消费者,买到的是一个精神象征,一种虚荣心,而绝不仅仅是一种穿着。说皮尔·卡丹就是舒服,不过是一种心理反应罢了。如果皮尔·卡丹不在法国人手里,也不在别的高端品牌手里,而变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的牌子,那么,灰姑娘就不再是公主,而是还原成灰姑娘的原型。皮尔·卡丹就从一个带着光环的精神象征,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衣服和饰品。谁还会愿意花大价钱买呢?这时的皮尔-卡丹和满大街的假冒LV一样,只能卖个成本价。而花大钱买的世界品牌,逐渐地要变成一个本土品牌了。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清教

皮尔·卡丹本来就在中国贴牌生产,这个时候处置并不具备竞争力的资产,目的很明确——套现保命。他指出,中国企业在做出竞购国际知名品牌的决定时,首先要对所要购买的品牌以及自身的市场价值、人才及技术实力、研发资源、双方之间的融合度等做一个全面系统、合理的评估与审核,而中国企业目前尚不具备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实力和能力。

中国民企与世界品牌有多远

正方: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

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收购和并购都是产业发展很正常的现象,开始收购国际品牌是中国产业趋于成熟的表现。中国服装企业在过去更多是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为外国品牌做贴牌加工生产,因而这次收购是品牌化战略的一次突破。

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

从战略层面看,中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却是个品牌弱国。从各类调查来看,目前消费者追捧洋品牌倾向还比较严重,中国企业能够收购皮尔·卡丹这样的品牌,体现了中国企业品牌意识的发展,也是实力的体现。

反方:著名经济学博士、资深并购专家马光远

泊来的品牌不见得就是“金元宝”,对于这些民营企业,自己本身的管理水平就不高,而且不想自己去创品牌,想要拿来别人的品牌直接用,这样能不能融入到这个品牌内,还是最后落个不伦不类。

网友宣华华

皮尔-卡丹,一个在诞生地早已过气的品牌,竟受到万里之外的顶礼膜拜,真是一桩荒唐透顶的奇事。我们再次看到,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批“钱多人傻”的同胞,出于近似报复的暴发户心理,以及急于证明自己的焦虑,甘愿盲从盲信一切“洋品牌”,却根本不知“肤浅”为何物。

品牌也分“国籍”吗

正方:杭州杰施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施杰

皮尔·卡丹这次出售其部分产品中国生产许可证,仅成衣和饰品两项就卖了2亿欧元。这是一个将品牌价值发挥到极致的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各个领域的企业学习。虽然品牌拥有权可以转换,但品牌可以长久延续下去。品牌是最有价值的,品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这就是我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深刻启发。我们国内的品牌服装企业应该始终把品牌价值放在最重要的核心位置,做任何工作,都不能损害品牌价值。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品牌价值就一定能超越你的想象。

桥头商会广州白云分会常务副会长吴旭南

洋品牌不会终身姓洋,它会改变国籍的。品牌可以自创,也可以买来。为什么只有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才是自己的品牌呢?买来的品牌也是自己的呀。像BOSS SUNWWEN这个品牌,它还是国际品牌,但老板是我,而我是中国商人。

反方: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教授

许多消费者对国外的奢侈品顶礼膜拜,而对于本土生产的名牌却是嗤之以鼻。这与中国制造的品质有关,但更需要纠正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心态。中国消费者在现阶段的奢侈品消费中存在较强的社会性动机。他们倾向于将奢侈品与财富、地位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奢侈品消费提高社会地位,所以偏爱有强烈贵族象征意义的欧洲奢侈品牌。这些联想显然与中国新兴的地位格格不入的。

上海唯好(国际)品牌管理机构总经理马春林

此次收购反映了国内企业希望短、平、快建立成熟品牌的心理,但这不是很现实。事实上,一个服装品牌的运作是一项综合、立体的系统工程,不是收购一个牌子就可以的。在我看来,与其花大价钱买一个单纯的牌子,还不如踏踏实实运作一个自己的品牌。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市场上还是有很多比价成熟的民族品牌的。

2亿欧元值得吗

正方:传媒人郑戈

本来国内企业收购国际知名企业或知名品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甲企业愿意收购乙企业,是市场行为,在必须合法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法律保护。企业愿意出多少钱收购,企业老板定会算帐的,划算和不划算,自己心中有数。站在收购皮尔·卡丹的旁观者,应多一些理解支持,刘建学等的做法,旁观者应钦佩其勇气和胆识。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此次民企抢购的是皮尔·卡丹在华产品授权,而并非整体收购整个皮尔·卡丹公司。这意味着一旦收购成功,这些贴上全新皮尔·卡丹商标的产品,将由收购者针对国内市场销售。皮尔-卡丹虽然在一线大城市无法与路易·威登(LV)等一线品牌抗衡,但在二三线城市仍有相当的影响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反方:广东省浙江商会会长邹立胜

2亿欧元收购的只是中国区的使用权,不包括工厂、皮尔·卡丹的设计理念、经营手法等,只是一个品牌而已。说白了,就是个商标而已,注册个商标不过1000多元,现在他们要花2亿欧元去买一个商标。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

如果中国的企业真的花那么多钱去收购一个国外的品牌,还不如收购当前中国设计师的很多品牌。同样的投入,完全可以在国内打造一艘知名品牌的航母。2亿欧元也可以为中国培养知名品牌,看得远的话,其实也是一样的。

国产还有市场吗

正方:上海服装集团内贸公司总经理姚桂林

温州等地的服装制造业十分发达,

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均在此进行贴牌生产,收购皮尔·卡丹后,服装企业在销售上打上皮尔·卡丹商标的产品,与为外国企业代工或生产自身品牌商品相比,利润将有非常大的提高,品牌效应是无可替代的。

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董事长周胜

我不认为这次收购会对中国原创品牌造成什么影响,第一,“皮尔·卡丹”这个品牌过去就在中国市场存在;第二,收购一个品牌,最重要的是能否坚持品牌价值观,是审美的坚持,而不是仅仅购买一个商品的标志,那是没有意义的。

对我们本土品牌而言,除了那些真正的一线国际品牌——它们有传统背景和文化追求,这种所谓实用型品牌是没有什么威胁的。

反方:网友田爱丽

皮尔·卡丹此次转让的是大中华区商标授权,仅限在中国生产、中国销售,不能跨区域运作。此外,皮尔·卡丹的授权运营模式在中国市场涉足领域较多,产品种类相当繁琐。如皮尔·卡丹箱包的产地来自厦门,拉杆箱则来自广州,鞋子的产地有意大利、广东中山、广东佛山等地。如果并购成功,那么之前已签约、未到期的经销商的合约该如何重新签订?如何赔偿?由谁赔偿?就算日后拿到其商标所有权的企业,对现在代理商进行重新整合也相当复杂。

媒体毛颖颖

这些年,皮尔·卡丹的运营模式主要是授权,授权后你随便加工生产,然后世界各地到处开店,相信中国民企很熟悉这种模式,也很清楚有多少老牌子就这样被“中国化”到了做砸的边缘。这种残局中国民企有没有能力扭转,或者说咱们能做的不过是买断一部分产品的品牌使用权,让“授权”、“贴牌”稳定下来,继续把皮尔·卡丹残余的“老本”、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北方市场)残余的“老本”吃上几年?

记者手记:虽然四家民企已经花2亿欧元的价格买下了皮尔·卡丹在中国的“永久代理权”,但今后他们将如何延续这个品牌的价值,进行品牌定位、研发、设计以及营销,尤其是代理商的调整,都将成为我们时时关注的焦点。且不去评价皮尔·卡丹退居一线品牌的价值还有多大,能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带来多大意义;也不去议论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之间的差距,但从这次收购案中,我们就已清楚地看到了品牌价值的魅力。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如此执着追逐民族品牌、世界品牌的动力。

而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从几位民营企业家的勇气和魄力,受他们的带动和影响,有越来越多中国世界名牌梦想在向我们走来。随着近期十几家民企还将组团去意大利进行鞋服品牌收购、合作等事宜的接洽,甚至还将收胸意大利休闲鞋类第一品牌GEOX,使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了,中国世界品牌之路是越走越近。

猜你喜欢

皮尔企业
皮尔·卡丹的选择
别了,皮尔·卡丹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他用恐怖片挑战种族歧视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改变命运的纽扣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