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09-08-28吴晓明吴寒斌

江西教育A 2009年7期
关键词:视野育人政治

吴晓明 吴寒斌 高 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必须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研究总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征、新举措、新途径、新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主动思考、积极应对的战略任务,对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征

1.非对抗性是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区分,这在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表述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各种理论对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重视程度不同,片面强调教育者或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地位都必然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主客体之间的对抗性,从而大大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的是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一种愉悦相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助的理想状态,大大消解了主客体之间的对抗性,因此,非对抗性是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

2.系统性是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特征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相互联结的各要素构成的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存在不仅依赖于要素的存在,而且依赖于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系统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形成的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而言,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功能是要大于各个组成部分之和的。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既离不开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作用,又离不开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自身不仅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动态系统,而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系统各个要素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这与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要求不谋而合,系统论的思想为我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原则,即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同样对构建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旗帜

和谐不是一团和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旗帜,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坚定不移。胡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6.25”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旗帜”和“道路”问题,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面不倒的旗帜;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学生历来是思想比较活跃的群体,再加上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教育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健康成长,尽快成熟起来。

2.以人为本是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观念和行动中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大学生,为了一切大学生,为了大学生的一切,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工作实践中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推进教改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首先就要花大力气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十年苦读考入大学就是为了探求真知、发展和完善自我。学校的办学水平好不好、教学质量高不高直接影响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此,高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千方百计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硬件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形成学术梯队,大力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教学大师、教学名师,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二是注重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大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心理上还不够成熟,人格上还不是很健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处理好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理论灌输、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等方式加强他们的道德认知,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懂得美丑,更为重要的是要特别注重他们的道德内化,使他们把各种道德规范、社会准则内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同时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这样就能很好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个性、独立性强的倾向,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从客观普遍教育的层次推进到学生微观的个体的心理层次,进而达到促使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目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力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多了解学生们各种需要,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真正做到把学生放到心坎上,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减少他们在面对一些特定社会问题产生的困惑和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对于贫困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建立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贷、奖、勤、补、免”五位一体的助学体系,积极落实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及时送到每一位贫困生的心里;在具体工作中,还要讲求方式方法、体现人文关怀,确保贫困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防止为学生办生活上的好事却增加了他们心理上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有机统一起来,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3.环境和谐是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保障

众所周知,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能决定人的发展方向。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离开了环境,人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心,激发人的上进,要做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这也表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时刻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和谐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必要保障。一般而言,校园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主要有: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人文环境、管理和服务环境等。只有使这些子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不断挖掘它们蕴涵的育人功能,并把它们融合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系统,才能最大限度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在和谐视野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须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的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正确处理和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营造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和谐氛围;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育人”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努力形成建设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大力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和谐发展的新台阶。◆(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宣传部)

猜你喜欢

视野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居· 视野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视野
真相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