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加分该不该取消
2009-08-28
××省几位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奥赛加分后,××省教育行政部门拟对2009年包括奥赛等照顾加分政策进行必要调整,为此,一些奥赛获奖者的家长到省里上访。这些家长认为,政策调整涉及全省上百名已获各学科奥赛一等奖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给这些家庭和孩子带来不幸和痛苦。各大网站也对“奥赛加分该不该取消”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正方: 应该取消奥赛加分
应该肯定,奥赛的本意是好的。其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竞赛使大多数青少年在智力上有所发展、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为少数优秀的青少年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人才创造机遇和条件。遗憾的是,高尚的目的,却配之以急功近利的手段——中考、高考加分,结果,这些手段成了刺激奥赛的兴奋剂。这就好比为了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有些家长对孩子实行“扫地一次奖5元、洗碗一次奖2元”的所谓激励措施。如果装聋作哑,听不到有人在背后骂娘,我们看到的还真是“全民爱扫地、全民爱洗碗”的喜人景象。
奥赛是真繁荣还是真癫狂?回答这个问题只需做一个假设:假设取消中考、高考加分政策,看看还有多少学生、多少学校、多少家长热衷于奥赛?眼下,之所以很多学校、学生、家长都加入“我为奥赛狂”的队伍,看重的就是高考加分政策。
奥赛没有错,但和加分政策厮混在一起显然就大错特错。首先,奥赛科目大多属于自然科学,也是青少年在校必学的科目,既然如此,作为必学科目的社会科学为什么没有奥赛?这对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特长的学生显然有失公允;其次,我国的奥赛题目刁钻古怪,这在国际上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学校与家长为了挖掘孩子的“奥赛潜能”用加分来刺激,大面积逼迫他们做奥赛题,打击了他们正常学习一门功课的积极性,痛苦远比快乐多。
吾辈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国际奥赛小明星,却无人拿到成年人的诺贝尔奖?当然,专家学者的解释很精深,也让我们很有面子。而不少人却还是认为:也许恰恰就是从小就让他们在超级发达的奥赛中博弈,透支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信心。因此,任何一门学问,如果真爱它,就不要把它都弄成“奥赛”吧!
反方:取消奥赛加分应慎重
目前国家层面统一施行的高考加分政策(均加20分)有三项。除各学科奥赛奖可以加分外,另两项是:一、高中阶段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等三个活动的一、二等奖获得者;二、高中阶段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
以上三项加分政策中,各学科的奥赛奖虽说弊端多多,但终究是学生和家长花了心血和大本钱的,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的获奖者,终究属于硬碰硬一路拼杀出来的。讲得更直白一点,他们都是因成绩出众而获奖,基本上不存在玩猫腻的空间。但科技创新大赛、小小科学家活动、电脑制作活动等,其评奖的“可伸缩性”却很大。金钱和关系常常成为非正常获奖的“催化剂”。曾有报道称,有些获奖创新作品原本就不是“专家指导”的成果,而是“专家制造”的成果。还有,省级优秀学生称号,从名额分配到评选标准的把握,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弹性。不是我天性好怀疑,而在于这类评选标准均无法量化,不像奥赛成绩那样是硬碰硬的——分数达不到就入不了围,入不了围就无法加分……现实中,奥赛早已从高中学生、初中学生一路递延至小学生。以经济的标准衡量,国内中小学奥赛事实上已形成一条“产业链”,各相关利益主体均依赖该“产业链”分得一杯羹。因此,无论哪个省,要想彻底解决奥赛加分难题,操作起来阻力都会很大。
再说,打倒了奥赛并不表示学生和家长从此就过上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打倒奥赛,首先需要教育者、家长和受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把分数第一的那面旗帜给放倒了。奥赛本无恶,奥赛本无害。如何解决家长和孩子对其盲目迷信、教育机构将其变成逐利的工具等问题,那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