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聚居区发展对策探析
2009-08-28崔成男
崔成男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朝鲜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这些新的特征,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朝鲜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朝鲜族聚居区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已有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但由于市场信用缺乏,投资效率持续下降,经济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任务相当艰巨。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问题依然存在。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工业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面向东北亚的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延龙图(延吉、龙并、图们)一体化为标志的城镇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经济总量不大,支柱产业支撑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延边州2008年人均GDP仅为17374元,只排在吉林省9个市州的第六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00元;能源矿产、林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重,规模以上企业中的3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大多集中在支柱产业上,2008年延边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70%是由延边卷烟厂独家提供的,这表明,其余支柱产业已基本丧失支柱功能;微观经济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亏损额增加25%。2008年延边州和长自朝鲜族自治县的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为60亿元和15亿元,但财政支出分别高达98亿元和s亿元,延边州“十五”期间财政赤字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加到30%,“入不敷出”的财政缺口愈趋加大。
劳务经济已成为东北朝鲜族聚居地区的民生经济,但近来劳务收入呈下滑趋势。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韩币汇率狂跌影响,2008年汇入的劳务收入仅为8亿美元,下降近30%并呈现继续下滑趋势。劳务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导致居民消费能力急剧萎缩,朝鲜族劳务经济发展面临潜在风险。
外贸进出口增长,但增幅减小,且回落速度呈加快之势。延边2008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延边州外贸出口受阻,工业品价格指数下降,多数工业企业生产面临巨大压力,重点出口创汇的木制品、农产品、纺织品订单急剧下降。据统计,2009年一季度延边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64亿美元,同比负增长49%。如何在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中开拓目标市场,已成为需要破解的新难题。
农业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同时由于农业基础薄弱,项目建设压力加大。延边2008年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增长97%,但边境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拉大;新增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缺口,开工率仅为35%,重大建设项目谋划滞后、储备不足,影响投资需求增长。提高农副产品供给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族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朝鲜族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延边歌舞团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诗《千年阿里郎》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朝鲜长鼓舞、花甲宴等8个项目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边州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唯一连续3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称号;文明社区建设开始启动,边境乡镇泥草房改造扎实推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果。
同时,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边境乡镇村屯通油路率为全省倒数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社会保障覆盖率低,赴韩劳务人员绝大部分既没有农村社保又享受不到城镇社保待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缺乏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导致心态失衡现象存在;贫困覆盖面广,延边州8个县市中就有4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中朝边境乡镇贫困比例高达50%;边境乡镇朝鲜族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朝鲜族人口再生产面临严重失衡;长自山原始森林资源除了核心保护区外已不复存在,延边海兰江流水量减少2/3,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流水量也在年年减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机遇与挑战并存
宏观机遇。国家制定“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力度。今年第一季度,延边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6项,共到位中央新增投资资金7194233万元,重点投资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这给朝鲜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新的宏观机遇。
开发开放机遇。国家发改委已启动编制《中国图们江区域台作开发规划》,吉林省已推进“长春一吉林一图们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延边州全面实施《延吉-龙井-图们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刚要》和《一山两河一区规划》。这些措施必将大力推进朝鲜族集聚区的城市化进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有利于拓展新的产业空间。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遇。朝鲜族聚居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微观市场主体的确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体制机制、市场环境和生产要素的约束。这些约束条件已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迫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市场空间。
同时,亦存在着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使外向度较高的朝鲜族聚居地区面临双重压力,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改善社会民生压力加大。
劳务经济发展面临风险。当前大部分朝鲜族劳务人员的劳务收入循环模式是:出国劳务赚取劳务收入——回国购买城市住房、用于子女教育或婚姻——再次出国。这一循环模式一旦被打破,数以万计的赴韩劳务人员只能回流,构成社会问题。
朝鲜族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当前朝鲜族聚居地区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城市化、社会化快速推进,但是由于社会建设滞后导致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进城朝鲜族基本处在边缘化状态,对和谐社会建设必将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涉外劳务人员长年居住异国他乡,对国内信息了解不及时、不全面,再加上境外宗教敌对势力恶意歪曲事实等原因,对国内发生的某些重大突发事件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产生误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根本途径
朝鲜族聚居区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发展
布局的整体性原则、经济发展过程的协调性原则以及发展条件的代际公平性原则。具体可采取以下对策: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竟相发展新格局;发展种类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农村金融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分析比较优势、市场需求、资源环境约束、国家产业政策等综合因素,确定产业布局和重点产业:发挥延边州、长白县的人文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依托长自山资源区,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矿泉水产业、朝鲜族食品产业等;依托图们江下游河谷平原带,重点建设绿色水稻、苹果梨、烟草亚麻等延边特色的生态经营基地;依托珲春为核心的边境开发区,发展口岸经济,形成面向东北亚市场的出口加工业基地;依托延龙图中心城市带,发展商业贸易、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现代产业集聚区和新的经济增长区。
发挥地缘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多元劳务市场,全面提升劳务人员的技能素质。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劳务收入向创业资本的转变工程,真正实现劳务经济向创业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朝鲜族聚居区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朝鲜族聚居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突出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消费、出口需求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需求协调拉动转变;二是突出第二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转变。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把节能减排作为主要抓手,加快形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对社会发展具有主导功能,政府职能错位,即“越位”干预经济,“缺位”供给不足的现象必须改变。建立行政问责制和政府职能绩效评估制度。建立东北朝鲜族聚居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问题预警机制,努力实现中朝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各族群众基本生活水平需求的满足。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延边精神,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民族文化产业逆势发展,鼓励延边歌舞团等大型企业文化创新,开发具有朝鲜族特色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延边品牌,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
要建立民族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专项督察和行政问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制,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