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川灾后重建看执政党的文化自觉

2009-08-28张志明

中国民族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人文科学

张志明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向何处去这一决定21世纪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的核心问题,从而成为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根本指针,成为顺乎党和民意的重大战略思想。应当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否包括一个地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人文生态的保护是否成为一个地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干部考核体系如何为地方的文化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导向机制?四川在灾后一年来文化重建方面所展示出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为我们思考和解决上述迫切问题提供了范例,增强了信心。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这种文明成果在党的执政理念中的最新体现。用生态文明的理念观照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的发展就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必须同时包括政治、文化、社会、人以及执政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执政党就必须用人文生态的理念去认识和对待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样执政党才能真正承担起自己的文化使命。古人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人文生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廊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内在凝聚力的动力源泉。反映在一个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的地区,人文生态就是这个地方的文脉乖口血脉,是这个地方区别于任何别的地域的人文个性和文化品质,是这个地区生生不息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自我认知自我认同的基础,是一个地方生命历史的写照,是这个地方的子子孙孙自信、自豪和骄傲的根本。

在当代社会,人文生态保护早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共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理念,成为很多国家的国家要务和全体公民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执政党执政水平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只有在一个地方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尊重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充分认识人文生态对这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科学地处理好地区城市发展与人文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判断一个地方党委和政府有没有文化,注重不注重文化发展,有没有现代文化理念,是不是很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其有没有深切的人文情怀,而这种人文情怀体现在当地的施政实践中,首要的就是必须在经济发展中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化资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这样认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些地方的做法甚至让人痛心疾首。特别是在很多人文生态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往往变成了系统破坏地方人文生态的过程,不少本来很秀美宁静祥和且人文特色鲜明的城市和乡村,被“发展”得面目全非,从而永远丧失了其人文特点,丧失了其灵性和气质。我们的城市和乡村再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将在丢掉我们的历史和记忆中,丧失掉我们的人文精神和精神家园,失去我们的文化自立和文化自尊,也将失去真正的现代化。有的人甚至个别领导干部,把文化看得太粗了太呆了,不了解文化的性质。他们只知道文化所产生的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文化本身的价值,他们只有文物和文化产业的概念,而没有文化的概念。这种对待文化的功利主义态度,其危害是显见的。只有全面认识文化和文化发展,只有把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融入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营造和建立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才真正有助于国家的现代化。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建基于我们5000年中华文明的根基之上,必须源流于我们5000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血脉之中,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尊严和骄傲,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只能是更好地强固我们的文明根基和传承我们的文化血脉,而不是文化的断裂和破坏;应该像珍惜我们的眼睛和生命一样精心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血脉,决不能借口经济发展而对那些无价之宝随意处置。

让人特别感到欣慰和振奋的是,四川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度文化自觉,以及经济社会重建与文化重建的良性互动,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文化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我国人文生态保护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四川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各民族千百年来在这片沃土上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元、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巴蜀文化,藏族格萨尔文化、康巴文化、安多文化、嘉绒文化、自马文化,彝族毕摩文化,羌族释比文化,民族村寨文化(纳西古寨、甲居藏寨、桃坪羌寨),古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吐蕃文化、觉项文化(木雅)、川古文化、纳西文化、蒙古文化、中原秦晋文化遗风等交相辉映的传统文化特征,决定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原生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一年过去了,四川备族人民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忠于职守,忘我工作,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着“灾后恢复重建文化不能缺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不能掉队,扩大内需保增长文化要大有作为”的理念,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取得了全省文化重建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重大阶段性成就,充分体现了执政党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有效实施文化建设的能力,并为全国文化建设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诸多启示:

对党走向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了信心。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能够从执政党的文化使命和国家的文化安全高度,在百废待兴的灾后重建中把文化重建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重视和扶持,就已经充分体现了执政党的文化自觉,也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是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特殊成功的范例,值得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和借鉴。相信,以四川灾后文化重建的成功经验为契机,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切实从党执政的文化使命和国家的文化安全的高度,切实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真正把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价值取向,就7定会促使我们党走向高度的文化自觉。而一个在执政条件下实现了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就一定会像民主革命时期实现了高度文化自觉的中国共产党一样,继续受到中国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真诚拥戴,也一定会更加顺利地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一步廓清对文化生态保护的认识。四川文化重建的成功经验再次给我

们一个重大的鼓舞和启示,那就是只要我们全党上下对解决一个重大问题达成高度共识并下决心,就从来都没有我们党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全党的文化自觉首先还是要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视野对文化生态保护达成高度共识。其中有几种错误观点往往成了一些人损毁人文生态的堂皇理由,必须要尽快加以澄清。一是有个别领导人文素养不高,根本认识不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甚至提出我们党要敢于破除旧的建筑、旧的文化,荒唐地把老的旧的破的建筑认为是与现代化不相容的要拆掉的落后的文化。这是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与历史文化割裂开来的极其落后愚昧而与现代文明理念背道而驰的错误观点,必须加以澄清和驳斥;二是有人只有文物保护的概念,而没有人文生态保护的理念,认为中国文化遗存太多,不应该都加以保护。这种观点也是没有道理的。意大利等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文化遗产比我们不少,罗马、巴黎、雅典等城市几乎满城遍地都是文化遗迹,但他们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都能保护得精心和完好,而且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国家和城市人文品质的象征,甚至是一个伟大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三是把发展经济与文化生态保护简单地对立割裂开来,当经济发展与一个地方的人文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往往简单地以牺牲人文生态为代价谋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政绩。如果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的话,就更不能够以牺牲人文生态为代价。

科学规划依法保护是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四川文化重建中的重要经验,就是科学地制定规划并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文化生态的重建和保护。应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文生态保护方面的有益经验,特别是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经验,尽快建立健全国家人文生态保护的普查、立法、执行、监督及奖惩机制。在立法方面,全国人大应尽快出台人文生态抢救保护方面的法律并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历史在S0年以上的任何有文化价值的建筑都不允许拆迁等,督导副省级以上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相应的人文生态保护法规等。

尽快改变“七龙治水”的多重文化管理体制。现代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都特别强调,在权力运行过程中,要避免双重指令系统,更要极力避免多重指令系统。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因为是全党关注的大问题,就事实上在文化重建中打破了常态下的所谓“七龙治水”体制,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对全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来说,能不能建议成立隶属于全国人大并直接对全国人大负责的专门机构来统一领导和协调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组织督导地方尽快进行全面的人文生态普查并登记进入国家文化遗产名录网库,并以国家公共财产的性质加以公示和保护,凡是涉及到国家财产保护的法律同样适合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监督检查各级地方政府落实人文生态保护法的情况等。

尽快建立严格的人文生态保护奖惩和保障机制。对于像四川省委这样很好履行了地方党委文化使命,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有效地保护了人文生态的部门,干部考核中要作为重要业绩予以激励,并与干部的提拔选用结合起来。而对那些为追求个人政绩而随意改变城市和地方规划,使城市人文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决策者要施以重罚,严重的要撤职并依法处置。另外,在目前的干部体制下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一个地方的书记决定一个城市和一个地方的文化命运,而且不同的书记往往又有不同的地方发展思路,结果随着书记的变换,很多城市也被“变换”得面目全非,甚至把一些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变换”得失去了人文底蕴。一个重视人文生态保护的书记就会给一个地方的文化命运带来福音,反之就会带来悲剧。四川文化重建成功的经验从积极的一面再次验证了这一点:要很快改变政治体制有一定的难度,但目前可以对这些地方党委书记的人文素质提出可操作的要求,并通过具体的任前考核予以确认。比如,党的组织部门应该对照人文生态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城市和地区,对这些地方书记的选拔使用,一定要先经过人文素养的考试,凡是无法通过的一律不许到这些地方任职。

把执政党的文化自觉转变为全体国民的文化自觉。四川文化重建成功的经验中,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灾区人民对灾后文化重建工作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这对于灾区从文化重建中实现了同步的精神重建和信心重建和在巨大的灾难之后很快恢复川人的乐观豁达幽默自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从更深远和长期的角度思考,执政党的文化自觉要更主动更积极地着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以着力培养全体国民的人文精神,致力于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公民从小达成人文生态保护的高度共识,并成为国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让人文理念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并培育引导调动起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承担起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运。这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根基。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人文科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点击科学
Tough Nut to Crack
科学大爆炸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