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分钟快乐引领

2009-08-27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小老鼠狐狸文章

享受阅读的静谧、享受思考的乐趣、享受放飞想象的快乐、享受与作品中人物同喜共悲的惬意,记录飞扬的表情、记录瞬间的感受、记录每一天的精彩……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在生活中记录,在记录中生活。原来每一天,一件件小事,成为回忆,成为凝固的雕塑,也就成了一本五彩缤纷的书。习惯、爱好、兴趣演化为写作,写作成为生活常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本身就成了写作。(妮子)

【设计理念】

“7分钟快乐引领”,是我根据写作教学的三个重要内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开发出来的课内习作教学指导。以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理解写作价值,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为宗旨,内容均以好玩、有趣、富有启发性、学生读后会快速悟得写作要领的经典小故事、小论述为主,学生广泛、快速参与讨论,悟得写作之理。

一、写好文章应该读多少书

写好文章学生应该读多少书?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回答的问题。怎么去理解自己的答案,这可是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真正去做的。这一设计就是利用数据说话。因为理解数据的能力是人必须具备的技能。通过数据的理解,目的是唤醒孩子多读,多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要想写好作文需要读多少书吗?

生:我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师:你说得真好!你知道“破万卷”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读很多书的意思。

师:“破”是读的意思?

(同学们摇摇头)

生:是不是理解的意思?

师:是的,说得好。那“万”是不是真正的“一万册”书呢?

生:不是,应该是很多的意思。

师:我想给同学们看一组数据,然后你们再想一想。

(1)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55本。美国从克林顿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书50本阅读计划。算一算就知道,这些人,每周都要读一本书!

(2)如果你一天读15分钟的课外书,一分钟读400字(其实每个同学都会达到这种最基本速度),一天可以读6000字,一年365天,就可以读近220万字的书,如果一本书按照10万字算,一个学生一年就可以读22本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3)美国一研究机构,经过20余年对千余例0~17岁的孩子进行“一个词需要重复多少遍,才能准确、灵活使用;一个词需要重复多少遍,才能终生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的研究,最后得出:重复3000遍能准确、灵活使用,重复15000遍才能终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小学阶段需要学会2500个、认识3000个汉字。十二册语文课本,每册平均不到5万字。60万字的课本,课文不到300篇,总字数不到20万字。一篇课文假如读20遍,平均一个字重复1300遍左右,加上其他内容的阅读,仅仅从小学语文课本来看,一个字平均重复不到1500遍。《骆驼祥子》一书十多万字,共用2413个字,平均每个字重复不到50遍。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计算,读每本十万字的60本书,每个字才算重复3000遍。读300本书才达到15000遍。因为读一本书,终生难忘的东西不可能超过10%,如果按照掌握10%计算,一个人要想真正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的确应该读上3000本以上的书,每周读1本书,3000本书正好是60年的读书量,这其实就是“活到老,读到老”的意思。另外,古代的书,一册书的字数没有10万字,大多是二三万字。这么一算,现在的3000本书,就是古代一万卷书。

生:老师,我终于明白了,读书破万卷中的“万”是真的一万册。

师:我看到这些材料之后,算了算才明白,古人所说的这句话,万就是一万册书。

师:高老师再给你们一个同龄人的读书消息:

邹奇奇出生于1998年10月,她生活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她的母亲邹灿从事中英文翻译工作,父亲约翰是微软工程师。8岁时,邹奇奇在美国就成了名人,著名主持人奥弗拉、美国广播公司“早安美国”节目等都采访过她,该节目主持人称她为“美国文坛小巨人”。她3岁时就开始阅读各种书籍,4岁时开始用笔记本电脑写作,2006年出版的故事集《飞扬的手指》更是轰动美国,并在中国出版。7岁时,她与妈妈合作写成了一本书——《无法控制的魔力》。

她的母亲说邹奇奇在三岁之前,约翰就给她念了几百本图画书,所以3岁之后小宝贝就能自己读书了。其实从邹奇奇的说话姿态、做事的风格,可以看出她刚性的一面。目前,她已经读完了2000多本书。她喜欢的图书包括天文、地理、文史、传记,最爱看的书是历史和科幻小说。邹奇奇的读书速度奇快,一分钟能读900字,一天能读3本书,读完一本607页的《哈利·波特》仅需9个小时!

师:邹奇奇可不是什么神童,她与你们一样。你们可以算一算到现在为止,你读了多少册书?不要气馁,从现在开始读不晚,从现在开始爱上写也不晚!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反思】

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都是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理解数据的能力”也是生存于21世纪的人应该具备的技能。有人会说,让孩子理解这些数据太早了,其实这些数据该给成人看。其实不然,通过我多次使用这一案例,我所教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喜爱读书。

二、“我”也是专家!

“每个孩子都是专家”,这一点我相信每位老师都能理解。“兴趣”是我们经常说的事,但兴趣不如用专家好,不如用专家更有人情味,更具有人性化。学生害怕写文章,其实与没有认识自己是一个专家有关。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开始还给学生“专家意识”。

师:同学们,你们好!经过我与大家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我觉得你们都是专家。

(同学们都笑了。)

(从学生的笑容中,你可以看出他们有着承认自己是专家的心理。看来学生们是喜欢我说他们是专家的。)

师:黄韵竹的朗诵非常好,可以说是朗诵的专家。

师:再比如秦俞的每次作文都很特别,可以说她是一个会奇思妙想的专家。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学生们都接上了。)

生:李舒敏是跳双飞的专家。

生:吴翊圻是我们班调皮的专家。

师:是的,调皮的孩子是聪明的,调皮也应该算一个专家。

生:顾德承是我们班的计算机小专家。

…………

(答案是越来越多,学生高兴的样子真的很好玩。每个学生都说了,都高高兴兴地自己说了,或者被人家说了。真的有种“大家”的感觉,激情之声停不下来。当他们不说了,我便顺势说。)

师:我与你们一样非常高兴,我班的学生都是专家,我每天都能遇到专家,真的好快活!从今天起你们承认了自己是专家,有没有信心做好这个专家,让其他班级的学生、老师、及你没有见过面的人都知道你?

(话音没完,一只小手举了起来)

生:高老师,没有见过面的人怎么能知道我们,认识我们?

师:是的,没有见过我们面的人很多呢,大多数的外国人我们见不到。我们现在13亿人口,你又能认识多少人?在电视中,大家都见过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你们一定认识他们,他们认识我们吗?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能认识他们?

师:好多同学看过《西游记》,大家都知道这部书的作者吴承恩,吴承恩肯定不认识大家。我们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吴承恩的?

师:这三个星期,我把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给大家读完了,你们都知道了黑柳彻子这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知道你吗?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黑柳彻子的?

(几个问题的追问,使得每个同学理解了如何去做一名专家。)

师:其实做一名真正的专家并不难,第一要真的去做,第二要真的去写。有这两点,按照这两点来做,就足够了。你们相信吗?

(学生们点点头,是十分快活地点点头)

师:那好,今天的小练笔,就请你们写写自己是怎样的小专家吧?

【反思】

学生写了,写得特别认真,特别小心,生怕别人不理解他(她)是小专家,生怕人家读不懂自己的介绍。从这次习作训练上,我感受到让学生能充分地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认识自己应该从小开始,这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教育。

三、学会自己装修“文章”

我一直说,现在学生写文章比作家厉害,写完之后,简单看一看,就交给老师了,老师批完之后,再简单看一看分数、等第、评语,就将文章扔在一边了。如此写作,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上写作?那如何让孩子热爱上自己的那一篇篇文章?我觉得应该引领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当做自己刚刚盖好的房子来看待,清楚这幢房子需要装修才能入住。

师:新房子盖好了!马上就居住吗?必须做哪些事?

(生讨论,然后一条条写下来。)

师:一篇文章写好了!马上就交给老师,或者立即投稿,可以吗?需要做哪些事?怎么修改?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师:下面,我读一则故事给大家听一听。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叶圣陶家中的事,叶圣陶先生不仅自己能写、爱写,也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爱上了写作,在《叶圣陶和他的家人》一书中介绍了他是如何指导自己孩子写作的,下面我把其中的一些文字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叶至善在三兄妹的合集《花萼》出版时的《自序》中,记叙了当时的情景:

“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适,我们就跟着他默诵。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还像个样儿。”

叶至诚也描写了父子们一起改文章的情景:

“父亲先不说应该怎么改,让我们一起来说。你也想,我也想,父亲也想,一会儿提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改法。经过掂量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种,然后修改定稿……除了文法不通、语气不顺和用字用词不恰当之外,有些空泛的议论和抽象的描写也常常给指出来要我们改。父亲不赞成在文章里多用‘喜悦、‘愤怒、‘悲哀之类抽象的词儿,也不赞成堆砌许多比喻和抒情的词句。他喜爱白描的手法……每看到我们的文章里有传神的描写,他会满意地说:‘这里可以吃圈。”

至善比至美大四岁,至美又比至诚大四岁,三人一起跟着父亲学写作,仿佛在进行一场竞赛。他们的原稿写得很潦草,经父亲一改,圈掉的圈掉,添上的添上,连他们自己都不容易念下去了。父亲总是对孩子们说:“要想到别人。”交到印刷厂付排的稿子,要为排字工人着想,他自己的稿子,总是誊抄得一清二楚。这时候,母亲胡墨林像收拾孩子们脱下的衣衫一样,自告奋勇为他们抄稿。她用毛笔正楷,将潦草的原稿一一誊清,字迹工工整整。

一年下来,三兄妹写的稿子积成厚厚的一摞。三兄妹就把存稿编排了一下,请父亲复看一遍,删去若干篇,编成了一本集子。叶圣陶替三兄妹的这第一本文集题了书名,叫做《花萼》。

师:我们就着这篇文章来讨论一下,看看怎么修改文章?从哪些方面修改自己的文章?(出示以下几个问题,引领学生讨论)

①写文章为什么要想到别人?为什么要字迹工工整整地誊抄?

②文章为什么还要父亲帮助修改呢?

③叶圣陶修改三个孩子的文章从哪些方面着手的?

④修改之后,为什么要反复读,并且达到通顺?

(学生发言略)

师:文章写好了,就意味着一间毛坯房建成了。毛坯房建好,里面可是“乱七八糟、无电无水……”要想住人,肯定要装修。

你们现在修改文章,相当于用少一点的钱来装修房子,要向朋友借一点,就是请老师、父母等大人帮助修改。从哪些方面装修?一是先把房子扫干净(错别字修改了,没有用的东西扫出去),二是把水电接好、厨房、卫生间、墙壁、地面整理好(把文章改通顺),三是买好必需的家具、贴上自己喜欢的字画、买点花草等,布置好房间(最后通读文章,看看句段的顺序乱不乱、结构合不合理吗,头脑中的好词好句放在哪里比较合适等)。

【反思】

这是我引导学生修改文章的又一方法,这一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简单的道理告诉孩子,让他们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做一个爱美的人,做一个会生活的人。只有这样对待自己的文章,文章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在一篇篇合格文章的激发下,也才能更爱写文章。

四、创造性地修改

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那是基础教育必须做的事。当然,写作教学也不能远离创新。如何在修改中引领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并且能够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修改?我从许多童书,看到了好玩的创造性的修改,相信以这些童书能够引领学生快乐地改起来,写起来。

师:下面,请你们听一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是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

同样是在车站卖报,两种卖报方式决定了两位报童不同的命运。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还创造了世界知名企业。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认为李秉哲修改了其他报童的卖报方式,让自己走向成功的,你认为我的观点正确吗?

师:这种修改是世界上少有的!事实上,世界上的无数发明创造就是对前人的发明进行修改。写文章也是如此。

师:同学们早就学过我国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我不再讲了。下面我读一篇新的故事,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是英国作家朱莉娅·唐纳森的作品,任溶溶译的《咕噜牛》。

一只小老鼠,叽布叽布,在密林深处溜达。一只狐狸看到他,馋得口水直滴答。

“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啊?进来吃顿饭吧,树底下就是我的家。”

“哦,狐狸,你太客气啦!可是很抱歉——咕噜牛约我来吃饭,一会儿就见面。”

“咕噜牛?咕噜牛是谁啊?”狐狸问道。

“咕噜牛就是咕噜牛!怎么,你连这也不知道?他有可怕的獠牙,可怕的爪子,可怕的嘴里长满了可怕的牙齿!”

“你们要在哪儿见面?”

“就在这块岩石旁边。烤狐狸这个菜他最喜欢!”

“烤狐狸?对不起,小老鼠!我还有事要先走!”狐狸说着,飞也似的就开溜。

这只小老鼠,叽布叽布,继续在林中溜达。一只猫头鹰看到他,馋得口水直滴答。

“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啊?上来喝杯茶吧,树洞那儿就是我的家。”

“哦,猫头鹰,你太好心啦!可是很抱歉——咕噜牛约我来喝茶,一会儿就见面。”

“咕噜牛?咕噜牛是谁啊?”猫头鹰问道。

“咕噜牛就是咕噜牛!怎么,你连这也不知道?他的膝盖特别鼓,脚趾叉得特别大,鼻头上的毒瘤特可怕!”

“你们要在哪儿见面?”

“就在这条小河边。油炸猫头鹰这个菜他最喜欢!”

“油炸猫头鹰?对不起,小老鼠!我还有事要先走!”猫头鹰说着,拍拍翅膀就开溜。

这只小老鼠,叽布叽布,继续在林中溜达。一条蛇看到他,馋得口水直滴答。

“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啊?进来喝杯酒吧,木头堆里就是我的家。”

“哦,蛇,你太热情啦!可是很抱歉——咕噜牛约我来喝酒,一会儿就见面。”

“咕噜牛?咕噜牛是谁啊?”蛇问道。

“咕噜牛就是咕噜牛!怎么,你连这也不知道?他有黄澄澄的眼睛,黑舌头,紫色的倒刺长满在他背后。”

“你们要在哪儿见面?”

“就在这个湖旁边。炒蛇肉这个菜他最喜欢!”

“炒蛇肉?对不起,小老鼠!我还有事要先走!”这蛇说着,扭着身子就开溜。“这只蛇真是蠢!什么咕噜牛!难道他不知道,咕噜牛根本就……”

“……哎哟!哪来这么个怪物——他有可怕的獠牙,可怕的爪子,可怕的……”

“哦,不,不,不!救命啊!怎么真有……怎么真有……咕噜牛?”小老鼠拼命地喊道。

“我最爱吃小老鼠!”咕噜牛说道,“弄个老鼠汉堡,味道肯定非常好!”

“味道好?你先别说我味道好!有件事情,恐怕你还不知道。在这林子里,大家怕我怕得不得了。只要跟我走一圈,马上就让你看到,他们个个见了我,吓得全都赶紧逃。”

“那我倒要开开眼!”咕噜牛哈哈大笑,“你在前面走,我跟在你后面瞧。”

一小一大往前走,咕噜牛忽然停下,“草丛里面嘶嘶响。你可知道那是啥?”

“一定是那条蛇在爬。”小老鼠说,“蛇啊蛇,你好!”蛇抬起头把咕噜牛瞧了瞧。“哦,我的天啊!”他说,“我得赶紧把命逃!”哧溜溜他就不见了。

“看见没有?”小老鼠说,“大家见我都逃跑!”

“这事还真是有点儿怪!”咕噜牛说道。

一小一大继续走,咕噜牛忽然又停下,“树梢顶那儿咕咕响。你可知道那是啥?”“一定是那只猫头鹰在叫。”小老鼠说,“猫头鹰,你好!”猫头鹰低下头,把咕噜牛瞧了瞧。

“哦,我的妈呀!”他说,“我得赶紧把命逃!”呼啦啦他也不见了。

“看见没有?”小老鼠说,“大家见我都逃跑!”

“你还真是不得了!”咕噜牛说道。

一小一大继续走,咕噜牛忽然又停下,“前面路上啪啦响。你可知道那是啥?”

“一定是那只狐狸。”小老鼠说,“狐狸,你好!”

狐狸抬起头,把咕噜牛瞧了瞧。

“哦,救命啊!”他说,“我得赶紧把命逃!”转眼间他也不见了。

“看见没有!”小老鼠说道,“他们个个见了我,全都吓得赶紧逃!溜溜达达走半天,我的肚子早饿啦!听说咕噜牛肉很不错,我倒真想尝尝它!”

“咕噜牛肉!”咕噜牛一声叫,快得像风,他转身就逃!

师:讨论:《狐假虎威》与《咕噜牛》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去说)

师:如果用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比如《叶公好龙》等,创造这样好玩的新故事,你敢去做吗?

(要求学生尝试进行这一习作)

(学生习作略)

师:课后推荐几本书,请同学们读一读。

一是《木偶奇遇记》与《金钥匙》,读完这两本书,你一定明白大作家是如何修改自己喜欢的名著。

二是《一只彩色的乌鸦》《一只孤独的乌鸦》《人鸦》,读完这三本书,你一定明白一位大作家是如何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好。

【反思】

创造性地修改一些名人之作,或者说以中国人的思维修改外国作家的作品,是一种非常好玩的习作教学。孩子们都很喜欢,因为这一训练轻松快乐。但是,我国小学习作课堂缺少着这样的引领,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发现,从三年级至六年级,玩玩几次这样的习作,能够帮助学生从另外一个层面认识什么是创造、创新。

五、我的文章没有木头人

读学生写人的文章,最大的感觉是,一个有生命的人被多数孩子写成了木头人。怎么改变呢?借助一些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多多交流,文章中的人物当然也要像生活中的人物一样。

师:同学们,你知道火车座位和汽车座位有什么不同吗?

生:火车座位是面对面,汽车座位是背对面。

师:对,火车座位设计成面对面,汽车座位是后面的人看着前面的人的后脑勺。

师:你知道为什么火车的座位是面对面?

生:不知道。

师:其实这里有一个故事。

最早的火车座位的排列方式,跟汽车座位一样,就像我们班级的座位。由于乘坐火车的时间比汽车要长得多,乘客们普遍反映,长时间乘坐火车感觉头晕、恶心、焦虑、身体不适。研究人员发现,单调乏味的长时间的旅行,是导致身心疲惫、出现病状的重要原因。

怎样改善这一情况呢?

设计师根据研究人员的提示,将火车的座位设计成现在的样子,面对面的几个人,可以看见彼此的表情,相互间的喜怒哀乐,而不再是看着前面的人的没有表情的后脑勺。

果然,人们乘坐火车的不良反应得到重大改善。

(同学们都有着很惊讶的表情。)

师:你猜到了吗?设计者其实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人的丰富的表情来改善旅途的单调。表情很重要。写作也一样,我们的作文中,也需要注意人物的表情描写。有了表情,读者的阅读之旅就不会枯燥,不会厌倦,而是觉得很有趣。

师(出示两段话):请学生自由朗读,并进行对比。

A.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乎乎地站在门口,怒气冲冲地。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纹丝不动。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B.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乎乎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生:句A.只说毛老师气乎乎、怒冲冲,我们读后印象不深。句B.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怒气冲冲的毛老师就站在我们面前,因为它有具体的关于毛老师的表情描写。

师:请你们说出B中表情描写的语句,反复读一读。

(从“气乎乎”、“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等语句中可以看出“毛老师”当时非常生气。)

师:下面再看两段话,说说哪些表情描写非常好。

A.“怎么办呢,该不该上去呢?”唐明贼似的看看四周,比先前更紧张了,两腿在桌底下直发抖。“上,一定得上去,这是最后一个竞选项目了,为了以后让学生们能对我另眼相看,我一定要竞选到这劳动委员……可是……”唐明深深地咽了一下口水,头低得快贴到桌上了,呼吸更急促了。“李华一下来,我就上去……”他这么想。

B.她似乎十分愤怒,瞪了我一眼,竟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飞快地奔向那里,俯身拾起地上的废纸。雨毫不留情地把她黑云般的发辫淋湿了,可她全然不顾。当她慢慢地向我走来时,那晶莹的眸子里透露出犀利、冷淡、鄙夷的目光。

(学生互相交流)

师:我们形容一个人没有表情,说他像个木头人。世上没有木头人,活人总是有表情的,遗憾的是,很多同学的作文中的人物,都像木头人,毫无表情。写文章时要想把人物写活,写得栩栩如生,如同站立在你的面前,就得注意让作文里的木头人笑起来,哭起来,恼起来,紧张起来,兴奋起来……

【反思】

从学生习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类似的问题,其实将其拿出来引领学生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味道。而写好表情,这里面涉及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写表情,必须会真正地观察人的表情。

六、相信自己的每一天都有精彩可写

我很想用这个话题给学生讲一两节课,并且在每学期的开学都要上,即把全体同学每个人的精彩进行展示分析,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精彩。我设想,假如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结束,如此的重复(形式重复,内容不重),学生不可能不重视,孩子不可能写不出自己的精彩。

师: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这24个小时内有着不重复的信息,难道真的是“船过水无痕”吗?

生:什么是船过水无痕?

师:船从大河中经过,没有留下痕迹。就是说你们每天做了很多事,却像船从河里经过一样,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

(同学们笑了!)

师:其实人睡着了,还在创造着神奇呢!多少书是写梦的,多少小说就是因为梦,多少创造就是因为梦。这里有一个故事,是发明缝纫机中的一个故事。

二百多年前,法国一名科学家发明了缝纫机,但是布放上去,怎么就不往前走。而这一问题不解决,缝纫机还是不能用。他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梦到了自己读到的中国小说《西游记》,猪八戒扛着钉耙走来了,并且是两个猪八戒,他们在一起打架,两个钉耙在一起,让他们飞了起来,随着钉耙的移动,两个猪八戒就往前跑。这位科学家立即起身,缝纫机的最后一个难题解决了。

(同学们都笑了,因为他们的头脑中也有两个猪八戒。)

师:这就是梦的精彩。难道白天双眼看到的世界不存在精彩?

(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白天看到的精彩。)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精彩吧!

(其实,此处的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可以用照片反映学生的精彩动作,用录音展示孩子一天中说的精彩,可以用对话展示几个人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用父母的回忆诉说孩子过去的世界,可以用孩子自己的话去说自己走过的路……)

(一节课,把每个学生都展示一遍,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自己。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一节课,如果不能把全班同学展示完,那就用两节课来展示。)

师:这是你们过去的精彩,今天的精彩请你们留心,请你们自己书写,明天的精彩会更多,保存下来一定会很有意义。

师:而我们完全可以用“每天的精彩”作为自己一辈子的书名,天天来书写。

【反思】

我想这样重复着精彩,如此关爱着孩子的精彩,孩子肯定会主动奉献精彩。写到这里,我也思考了自己。其实回想自己的过去,好多自我感觉很快乐的世界,头脑中早已经没有了印象。假如我自己早有这样的素质,现在肯定会更快活。通过这一课堂,我告诉孩子:你的每一天都有精彩。其实也是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有精彩。知道这一点,就能够以写作的方式享受自己的精彩,享受自己创造出的精彩。

七、“我”每天写什么

很多学生写日记,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怎么办?研究发达国家的写作教学,发现他们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写写感恩信,还有天天写“我”就行。

师:我知道好多同学说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今天,高老师就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难题。

(学生们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今天还有什么新的故事。)

师(点击课件):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文章:

那是洛杉矶郊县的一所旅馆,我正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恩信。

这3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叠纸,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内容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的比萨饼很好吃”、“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句子。

师:读完上面两段文字,你知道什么是感恩信?从哪些方面写感恩信?

生:感恩自己的妈妈讲的故事。

生:感恩路边的野花非常美。

生:感恩昨天的好吃的。

生:还可以感恩今天的太阳让人真舒服。

……

师:是的,万事万物都值得我们感恩。这里面还有一首诗,请大家读一读:

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感谢家人,给了我们亲情;

感谢师长,教给我们知识;

感谢朋友,给予我们友谊!

感谢伤害自己的人,他磨炼了我们的心志;

感谢扳倒自己的人,他强化了我们的双腿;

感谢欺骗自己的人,他增进了我们的智慧;

感谢蔑视自己的人,他觉醒了我们的自尊;

感谢遗弃自己的人,他教会了我们独立!

时时、事事,都该有颗感恩的心!

感恩,使我们宽容;

感恩,使我们善良;

感恩,使我们更加珍惜眼前这一切美好的事物!

师:从哪些方面去感恩,明白吗?

(同学们齐说明白了!)

师:以后每天写什么,还发愁吗?

(同学们笑着回答说不发愁。)

师:其实如果每天都这样感恩,你们肯定会成为相当棒的人了!心存感恩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人。

【反思】

当我读到美国孩子写感恩信,我很惊讶,我觉得这是引领孩子热爱写作最好的理论,是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的理论。实践表明,学生是喜欢感恩的,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记录每一天值得感恩的世界。

八、想象力可以这样培养

孩子的想象力怎么培养?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因为我国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作业较多,考试较多,课外

书阅读少,没有多少真正的自由。因此,想象力的培养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来孩子是最善于想象的,但从学生的习作来看,想象力不足,那是多数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怎么办?以同题材的童书阅读、写作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高老师将读很多书给你们听,希望你们想象的翅膀能够张开,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飞翔。

师(出示四本《世界童话之树》):这就是本学期我要大声读给大家听的书。不过这学期大声朗读整本书给你们听与上学期不一样,一是我会把写同一个人物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你们可要认真听;二是听完之后要好好想想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的;三是自己也学着写这样一个人物。

师:今天我要读四篇童话故事,分别是《狐狸是怎么哄骗两只小熊的》《喜鹊是怎么捉弄狐狸的》《狐狸和仙鹤交朋友》《狐狸和鲤鱼赛跑》。(很显然,学生听完之后,就明白了这四篇文章都与狐狸有关。今天的写,当然也让学生写狐狸。)

(我开始大声读这四篇文章,时间十五分钟)

师:这四篇文章是三个国家的作家写的有关狐狸的童话故事。大家都感觉非常有趣。我想在听的过程中,你们肯定会想自己也能写写小狐狸。余下的时间,你们想想,写写。请注意回想我读过的这四个故事,千万不要写与他们一样的。要写自己心中的小狐狸。

(学生开始写了。)

这套书,近200篇童话故事,可以分为二十多个主题,比如写鸡的,写老鼠的,写兔子的,写国王的,写仙鹤的,写朋友的,写吝啬鬼的,写小熊的,写狗的,写小鸟的,写强盗的,写聪明人的,写笨蛋的,写月亮的,写太阳的,写大学问家的,写苍蝇的,写梦的,写猫头鹰的……

每周拿出一节课,先读三四篇文章,十来分钟时间,然后剩下的时间让他们编一个自己心中的这些人物。实验表明,孩子笔下的这些人物,与作家没有多大区别,孩子们真是天生的童话作家。

【反思】

一个学期四本书、二十多个主题的阅读,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为什么要先阅读再写作?笔者在研究美国语文教育资讯时发现,美国的语文课堂从一年级一直到高三,写作前老师都要大声朗读十多分钟。从这一信息,我才明白,读与写的关系是多么地密切,才明白美国孩子喜欢写作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我国的写作教学,一直缺少着这样的阅读。所以,我经过这样的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真的会写了,由原来的不会想象,变得想象越来越大胆。■

猜你喜欢

小老鼠狐狸文章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