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需要人文的光芒

2009-08-27陈作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性人文想象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改革和课程优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然而,由于我们长期受到谨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惯性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我们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从而忽视了对作为人的主体的理性认识。

实际上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表现得尤为灿烂。而学生的作文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正是在这个关键点上,当下的学生作文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基于当下作文教学的“泥淖”,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突围:

即对学生加强人文性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环境里接受人文气息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一)追求人性之美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须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我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因此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二)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中,首先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多写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作品尤其鼓励学生有“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

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需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要让主体对事物的看法,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的解剖等在作文中得以倾诉,对邪恶、对挫折、对正义,有自己独特看法和见解,使其天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形成了作文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课堂成为了萌发学生联想比较、综合抉择、开拓创新的阵地,课堂上充满了人文的阳光。

(三)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

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讲评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

※【本文系刘俊峰负责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课人文精神内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08]G0280】

陈作林,男,教师,现居甘肃临洮。

猜你喜欢

人性人文想象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