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帮助学生启动构思

2009-08-27许丽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启动思维能力想象

写文章离不开构思,前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认为在整个写作过程的三个时期中,最困难的是构思期。“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所谓构思就是在写作之前,运用心思,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或称之为谋篇布局,是写作主体指向文章内容形式生成的思维活动。

作家在启动构思时都可能会经历一个过程,冰心写《一只木屐》,从开始产生写作意向到最终写成竟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用冰心自己的话说:“这只木屐在我的脑海中漂浮了十五年”。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远远低于作家的学生,更是会受着写作构思的困惑。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启动构思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尝试:

一.奇思妙想启动构思

每个人在下笔作文之先,都有一个“想”的过程。奇思妙想,就是指思维不受限制,让“想”的翅膀翻飞,从而心鹜八极,尽接千里。在作文构思乃至整个创作过程中,只有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能获得写作的最大自由,感受到写作的最大乐趣。

心理学是这样为“想象”下定义的:“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意旨为轴心,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帮助学生克服构思困难的有效途径。由此事联想到彼事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以拓宽思路。联想有助于学生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构思技巧。考场作文要得高分,很大程度上依靠这种奇思妙想。

当然,在进行奇思妙想启动构思时,我们也要注意:想象和联想要紧扣题意,而不能漫无边际,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且应当遵从思维规律,合情合理地表达内心真情,因为无论想象和联想的大树多么丰茂,它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大地上的。

二.两极辩证转化启动构思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作文构思中,应善于利用辩证转化的原则来启动构思,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实虚两极的转化。

“实”就是具体地、直接地写;“虚”就是抽象地、间接地写。

作文训练中的“实题”提供的多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实物等方面材料,写此类题目若是一味求“实”,不注意“实中有虚”,则表达上易呆板,也缺乏积极的思想意义或必要的思想深度。此时“实题”一定要“虚做”,或揭示具体事物的本质,或揭示具体事件的意义,或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回避正面实写,代之以旁敲侧击。如《在阳光下成长》,可由“阳光”联想到“父爱”“母爱”“师爱”“友爱”,而不能只在“阳光”本身做文章。

作文训练中的“虚题”提供的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思想和意念。我们若能借助一个比较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则能让深奥的事理情感浅显化。这种化虚为实的写法能使读者在一种艺术的氛围中,更精确、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意蕴,从而出奇制胜。比如有学生写《坚守心灵之树》这个作文题,就从“一片雪花”的飘落写起,由雪花拒绝水汽、冰面、水花的挽留而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的生命价值来体现童心的可贵,巧妙地对童心价值进行阐述。抽象的事理被具体化,写得匠心独运。可见,用有形写无形,可谓是撰就美文的法宝。

2、褒贬(抑扬)两极的转化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使故事与情感曲折离奇,悬念叠起,可看性、艺术性就增强了,而褒贬(抑扬或正反)的转化便可使行文达到重峦叠嶂的效果。

抑(贬)是批评,扬(褒)是赞美。这种褒贬(抑扬)转化的手法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如刘禹锡的《陋室铭》看题目是在贬陋室之“陋”,但文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写“陋室不陋”,这种化贬为褒的写法令人感到独具匠心。又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开篇,鲁迅板着脸写尽了阿长的缺点,看得读者不断咋舌感叹农妇的可怜可厌。直看到最后,才发觉不知不觉中了迅哥儿的“套儿”,那是怎样深挚的感情啊,深植在调侃和埋怨背后的,是只有大地才能读得懂的敬仰和怀念。

所以说,褒贬(抑扬)的转化既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手法,也不失为作文构思启动的途径之一。

3.散聚两极的转化

有些作文题目提供的是几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材料,可称之为“散题”。如《小桥、篱笆和狗》,“散题”须“聚做”,就是通过各种联想,合乎情理地将涉及到的材料完整地连起来。

“聚题”则须“散做”,“花开数朵,各表一枝”,说的是以点代面,部分是完全可以表现整体的。如有位学生写《心灵的回声》,以音乐为背景,写了不同音乐下自己对生命的不同体验,音乐是主动者,音乐入心,引起我心灵深处不同的“回声”,这里有对希望难觅的痛苦,有无奈,有孤独,作文紧紧扣住了话题的要求,从一个更小的角度,阐释了“回声”的另一个子概念。

当然,无论是聚,还是散,都需要打开思路、建立多方联系。“思维就是联系”,作文就是找联系,联系社会是最主要的,写作就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好作品都要具备社会意义。总之,视角的变换,能够使文章的构思另辟蹊径,别开生面,“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从平淡中显出“奇崛”来。

三.培养学生内在能力启动构思

上述两点可以说是作文构思的一些技法、技巧,但仅凭这些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内在能力,以真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构思能力。

1.重视学生“认识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认识力”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鲁迅先生如果没有对封建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的准确认识,就无法创作出《狂人日记》。所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力”,我们更需要在引导他们观察社会、积累知识之外,注重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只有真正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他们才能从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题材,才能在构思立意过程中刻意求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分析评论文章。培养他们自觉结合课文所学、结合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认真揣摩思考,写作评论文章,这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力”。

2.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写作是最能表现学生思维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作文运思的过程,可以说是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在构思阶段,扩散思维处于首要的位置。通过扩散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储存于大脑仓库中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建立起写作和生活的联系。

在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就一般的常见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所谓的反弹琵琶,比如对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打破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思路的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所谓的旁敲侧击。另外,供写作借鉴的范文不要过于单一,应力求多样化,如《春》可以和林斤澜的《春风》比较阅读,教师还可适当补充相关文章(如《感悟春天》,由自然之春而及人生之春),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发现材料和立意的多样化。

在写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思维能力,而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鲁迅先生的“拼凑法”、列夫·托尔斯泰的“融合法”,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某些篇章进行再造性想象、扩展性想象、延伸性想象的训练。如,诵读《白马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让学生用短文再现饯行的情景;要求学生刻画《心声》中程老师听到李京京精彩朗读时的心理涌动;让学生思考“卖炭翁”离开“宫市”后将向何处,续写结尾。

实践证明,这种依“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象——描绘情境”为顺序的情境作文训练效果极佳。

3.重视模仿能力培养,着重强化学生的文体规范意识。

一个初学写作者离不开模仿,这也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鲁迅也曾教诲我们:“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可见,构思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首先从“拿来”入手,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主动去选择、排除、同化有用的生活材料入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着重学生文体规范意识的培养,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进行模式作文写作练习。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有关构思的方法,总结有规律可循的构思技巧,帮助学生构思,并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内在能力,以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构思能力,克服构思启动的困惑。

许丽莎,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启动思维能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电启动机的正确使用
俄媒:上合组织或9月启动扩员
美启动对我金属丝网托盘的反倾销反补贴损害调查等
别用左手启动家电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