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2009-08-27赵红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民性山河杜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闻一多称赞他是“中华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伟大的一道光彩”。杜甫是一个以大量诗歌抒写人民生活的诗人,他是诗歌之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安史之乱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人民的沉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杜甫也卷入生活的底层,在这历史危难之中,他经受了思想、生活的磨砺,切身体会到人民的苦难,这一切使他可能描绘出时代的苦难图画,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

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是杜甫诗歌人民性的第一特征。

《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站在人民百姓的角度具体地写下了人民所遭的灾祸,深刻地反映了武皇开边、强逼百姓从军的惨状,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60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全军溃败。为补充兵力,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此时,杜甫由洛阳去华州,经潼关,目睹事实,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形象地揭露了官吏的横暴和人民的困难无告。《石壕吏》写一老妪,二儿战死,一儿戍边,老妪被逼去从军做饭。《新婚别》写一对新婚夫妻,新娘送新郎当“征夫”,新娘独自悲叹“结发为夫妻,席不暖君床”。“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杜甫的诗记下了这些史书不载的细节,发出了百姓的哀怨,警告后世,表现了杜甫如椽之笔的巨大力量。

杜甫一生生活在贫困之中,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流寓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筑草堂。秋天就遭到大风雨的袭击,在大风卷走茅草、屋漏沾湿的苦况中,由自己的苦难联想到广大流离失所的人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一种推已及人的广阔胸怀,表现了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儒家仁爱思想的杰出体现。

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是杜诗人民性的第二个特征。

杜甫有许多吟咏祖国山河的诗篇,如描写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描写洞庭湖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袁枚说:“江山也要伟大扶”,杜甫许多吟咏祖国山河的诗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了壮丽的色彩。

千古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写于国家被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处于分裂的状态,山河依旧春城残破,遍地衰败,这种情景使杜甫看见花鸟这些本来使人轻松愉悦之物,都感到它们有如自己的感情,花为国破流泪,鸟为衰败惊心,把自己的伤心移于物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唐军收复洛阳、郑州、汴州等地的消息传来时,杜甫“喜欲狂”的心态。他人已白首,但仍作青年所为,要放歌、纵酒,并且立即想到要回家乡。后代诗论者推崇此诗,宣其为老杜“平生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由此可见,杜甫的哀哭是因为国破,喜狂是因为国家的胜利。

对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罪行强烈的憎恨是杜诗人民性的第三个特征。

杜甫许多诗中都对上层统治者的横行、宦官奸臣的强行,表达了自己的憎恨。在《丽人行》中诗人写到:“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赐名大国”四字讽刺天子的滥封号:她们凭什么功绩晋封大国呢?末句“慎莫近前丞相嗔”,一面表达出对统治者的憎恨,一面把话说给被统治阶级压迫的人民,表现出阶级对立的情绪。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把统治阶级声色享受的生活极力渲染,最后逼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震撼千古的名句,他是用仇视的目光对待那些奢糜的生活的。在《哀江头》中诗人直接揭露唐明皇。“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运用汉朝班婕妤拒绝同汉武帝同辇的典故,指明唐明皇和杨贵妃为末主所为,才人仰射飞鸟,去博得杨贵妃一笑,这些放纵的生活种下了国破的祸根。

赵红星,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猜你喜欢

人民性山河杜甫
山河已无恙,奋斗在路上
登高
山河美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绝句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曹薰铉重拾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