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009-08-27尹胜英
蒲松龄是我国古代的短篇小说巨匠,是塑造艺术形象的杰出大师,他用生花的妙笔,在《聊斋志异》数百篇作品中,描绘了众多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至今仍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知识分子形象
是《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群体,各类知识分子在他的笔下须眉毕现,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一.蒲松龄借知识分子形象浇胸中块垒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刻画了许多知识分子形象,对他们浇注着非常浓重的感情,这与他本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世代攻读诗书,但祖上的仕途际遇都不佳。蒲松林虽然早年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以后“入棘闱,辙见斥”,直到七十二岁高龄时,才得到一个岁贡。在他六十一岁数次入闱失败后,曾写下一首《自嘲》诗:“骥老伏枥壮心死,帖耳嗒丧拼终穷。”蒲松龄的一生久困科举场,在失意的痛楚后,授徒之余,孤灯之下,直面严峻的社会人生,借狐鬼言志传情,撰写成一篇又一篇令人感叹唏嘘的志异奇文。我们从《聊斋志异》很多描绘知识分子的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心血和泪水,看到了作者在生活道路上留下的艰辛的脚印,看到了作者从切身体验中所熔铸的人物形象和富有人生哲理的主题。如《叶生》中主人公叶生的痛苦经历,读之使人不禁潸然泪下。他“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却久困名场,贫病交集而死,而他的魂却从知己丁成鹤而去,悉心培养丁成鹤之子,以生平所拟举子业,悉录教授,使得丁子连战皆捷。叶生聊以自慰地说“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这不正是蒲松龄设帐授徒,舌耕为生,并借以说明屡试不第,并非才智不足,实为“时数限人”的写照吗!《司文郎》《考弊司》诸篇,也都明显地有作者的影子。
二.《聊斋志异》中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聊斋志异》诸多知识分子形象中,蒲松龄给予最大同情,饱蘸着辛酸的泪水所描绘的,是那些品格端正、不务钻营之术的屡试不第的正直的知识分子。这部分知识分子,他们虽然看到了科举考试的黑暗,却还没有挣脱功名利禄的绊羁,但他们以文章立命,宁肯落第,亦不趋时,因此终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于去恶》中的于去恶、陶圣俞、方子晋,他们虽然人鬼殊途,性格迥异,但落魄的境遇是共同的,为人正直、洁身自好是共同的。其他,如《叶生》中的叶生、《司文郎》中的王子平、宋生,《素秋》中的俞洵九、俞谨庵,都是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其次是抛却了功名利禄、自食其力的人物。蒲松龄在塑造《黄英》中陶生的形象时,采取了与马子才相对照的方法,歌颂了陶生“卖菊亦足为生”的自食其力的立身行事哲学,打破了那种品评为雅、列花成肆为俗的陈腐观念,揭示了马子才一类人的“清白”的虚伪性。
再次是不顾自身安危,敢于抗暴、为民请命的人物。《席方平》中的席方平,是蒲松龄理想化的人物,席方平不畏冥司的黑暗,赴汤蹈火,终于告倒了冥王、郡司,得以为父伸冤。蒲松龄通过席方平所留给后世的财富,其主要点已不是“忠孝志定,百劫不移”,而是百折不挠的抗暴精神,在这样的人物面前,酷吏贪官都不寒而栗。
蒲松龄对于那些混迹于闱场、利欲熏心的名利之徒,则作了辛辣的嘲讽和揶揄。《司文狼》中的余杭生,在蒲松龄的笔下,通过宋生对他文章“有何难解,但不佳耳”的评论和瞽僧嗅其文章而恶心的态度,毕现了骄矜而又无知的俗态;《王子安》中对禄蠹王子安的讽刺更是入木三分,他终日幻想着如何登上高位,作威作福,在幻觉中出现了报马临门的盛况,连中进士,殿试翰林,出耀乡里,大呼长班,但结果却纯系幻觉,其妻笑谑他说:“家中只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似汝穷骨!”
在蒲松龄笔下,还有一类无所事事、不学无术、而又骄奢狂妄的读书人。《嘉平公子》中的嘉平公子,风仪秀美,温姬慕其风流,愿奉终身。当嘉平公子的父母得知温姬是鬼,“百术驱之不能去”,但当温姬看到公子的谕仆帖上错字连连,留下“有婿如此,不如为娼”,飘然而去,嘉平公子的谕仆帖,居然比“驱鬼符”还要灵,这笔正刻画了一个锦绣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的形象。此外,《仙人岛》中的王勉,《韦公子》中的韦公子,《黄九郎》中的何子萧等,或出于惊人,而不务实际;或自命风雅,而实际上庸俗不堪;或虚有其表,而实际上不学无术;有的甚至有某种恶习或劣迹,贻害于社会。
三.《聊斋志异》中各类知识分子独具个性的形象塑造
如上所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其中不乏性格、背景相近者,也有诸多知识分子同时存在一篇作品的情况。使相近的人物个性化是对作家生活根底和艺术功力的严峻考验,只有对人物性格有很深的理解和把握,对人物性格的底蕴和表现形式都非常熟悉,而又能握惯自如的作家,才能够做到。蒲松龄在对相同类型的人物描绘上,是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的。
《于去恶》中的于去恶,《贾奉雉》中的贾奉雉,《叶生》中的叶生,均为落拓失意的知识分子,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性格。于去恶在人世闱场失意,死后还矢志于冥间的考试,最终在桓侯纠正试场弊端,于去恶得中,被授以南巡海使。于去恶的善良、正直、重义的性格,是在他经历人鬼闱场磨难中表现的;贾奉雉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但却闱战屡败,在朗生的反复说服下,以戏缀之文,在闱场搪塞,“竟中经魁”,但他为此感到无颜见同人,遁迹山丘;再度出山后又因获罪权贵起家出世。贾奉雉的高洁正直、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是在坎坷的仕途道路上表现出来的。叶生的悲剧性格更加令人凄然,他虽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却久困闱场,困顿而死,死后还把心血花在知己者的子弟上,以借别人福泽,为自己吐气。
《司文郎》中写了三个知识分子形象。登州宋生、平阳王平子和余杭生是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加以表现的。在诚恳、朴实、谦虚、博学的宋生、王平子面前、余杭生的轻浮、骄横、无知,便活灵活现的勾画出来,读之令人喷饭。而最难得之处,还在于写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宋生、王平之二人的相互映衬,于细微处见其性情。宋生、王平子志趣相投,互相敬慕,但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则显示出不同的性格。对待骄横的余杭生,王平子的态度是“交往遂绝”,可见其耿介。宋生对余杭生也非常厌恶,但他却从容待之,对其狂妄之谈嬉笑怒骂,讥讽揶揄,使余杭生当场出丑;因王平子尝求教于宋生,并招待宋生吃水角子,余杭生轻薄的讥笑王平子的文章大似“水角子”,诚笃朴讷的王平子无言以对,而宋生则想方设法“必当以报之”;王平子在考场以犯规被黜后,已尚无言,而宋生却大哭不止。
纵观《聊斋志异》中关于知识分子形象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作者的出身和经历,及其敏锐的洞察能力,使他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体察得非常透彻、细致,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千姿百态,生动感人,真切地展示了各类知识分子的立身行事和灵魂,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书目:
[1]《聊斋》人物塑造艺术研究.盛瑞裕.武汉出版社.1991
[2]《聊斋志异欣赏》.吴组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蒲松龄研究集刊第四辑》.齐鲁书社.1982
[4] 《聊斋志异》.蒲松龄.齐鲁书社.1982
尹胜英,教师,现居湖北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