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历史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2009-08-26孙勇
孙 勇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必须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这种能力的涵盖面很广,本文试图就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所需要的能力展开一些讨论,大致包括: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独立学习、主动求知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用辩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第一、再现历史事实、多渠道获取真实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所谓的再现历史事实就是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把相应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知识掌握清晰,理清历史脉络,真实、准确的记忆历史事实。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它不能象其他实验性学科一样再现和还原过去的事情,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寻求资料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之中教给学生准确、科学的史实,一方面还要教给学生在课内课外获取真实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和渠道。
当前的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社会生活中发达的科学技术,声光电的综合利用使得已经成为历史的声音、影像、文字、照片都可以重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又都是极好的资料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宝库
1、 恰当运用典籍资料
大量的历史书籍和资料都有明显的趋向性,服务于特定的利益群体。学生在查找历史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甄别,恰当运用。
学生在学习古代历史的时候往往受到历史事实之外的影响,比如学习七年级中国历史第十八课《三国鼎立》的内容之前,学生受到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影响很深,在头脑中对于曹操的形象多持贬斥的态度,而对于刘备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和曹操的所作所为的学习,学生的印象逐步发生改变,进而还原出真实的三国时期的人物群像,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确欣赏影视作品
目前将一些历史事件改变成的影视作品大多都有戏说成分,但是我们在观看的时候让自己的思路更趋向于历史事实,通过相关的历史书籍、资料作为作证进行分析和选择,则不仅非常利于学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寻求历史真相的能力。
近些年来仅中央电视台就有很多长篇历史剧《太平天国》《辛亥革命》《长征》《台湾1895》等等,都是通过恢宏的历史场景表现中华民族在危急关头进行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剧作为了增加收视率一定会在其中穿插很多事实以外的故事作为点缀,这些对于正在学习历史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障碍。
3、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最具代表性的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以历史为专题的网站、博客、论坛也都建设得如火如荼,这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当前很多博物馆也都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造,馆中的陈列品用视频、图片的形式展出,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成为学生们获取历史知识,还原历史真实的最佳途径。
现行的课本附录中都给学生提供了历史学习的参考网站,教学过程中,讲授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向同学们推荐《中青网》——史海泛舟栏目,那里的中国通史、史学动态等栏目成为学生们很好的资料来源;中国近代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向学生推荐《民族魂》网站,通过参观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纪念网站对自己当前学习的内容提前了解,对历史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学生应具备独立学习、主动求知的自学能力
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更多的增加了艺术家的再创作,有很多戏说成分,导致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严肃性缺失,给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带来严重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学习、主动求知的精神,看到历史的表象,还要去追踪其深层次的东西,分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1、访问长者了解过去的生活经历
历史的学习如果加上个体的亲身体验和经历,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近现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长者,这是当时的历史事件的经历着,他们有着教材中文字叙述所不能表达得更多的信息等待学生去发掘。尤其是现代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新中国成立以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都是这些老人们的亲身经历,让老人们将这些事情进行回顾一定会深有感触,对学生有很深的触动和教益。
2、考察古迹明晰时代变迁
在教学中,完成某一课题的教学任务之后,再布置课外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己走访、调查、阅读等多种渠道去完成,进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是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当前考试方法的改革决定历史教学不再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而要做到宏观的把握历史规律,学会归纳、比较历史现象,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深层次的原因。
世界史教材第一册《拜占庭帝国和基督教》一课中要求通过分析基督教的产生、性质的变化,认清形势的变化对基督教的影响,培养学生具体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讲课过程中便采取多给问题点,让同学自己去联系的方法,具体的介绍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变化、表现等各方面相关的知识,最后提问:你对基督教的认识?要求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去考虑和回答,最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1、辩证思维,了解事物的两面性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看待任何问题都要采用辩证的方法,这是我们应该交给学生并使之灵活运用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势必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产生相关的影响,这些影响相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就有不同的表现结果,正确的对此做出分析是检验一名同学历史观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对辩证的方法作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并以此影响每名同学的学习方法。世界史中古希腊的著名政治家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被后人载入史册并永远传诵,但是应该让学生知道他确实为整个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出了古代世界的高度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但这些都是基于它的奴隶主的阶级本质的,而对于奴隶来说还是处于极端的专政状态之下。这样通过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去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才是科学的、严肃的、对历史负责的。
2、追根溯源,抓住根本问题
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表象去把握事情的本质,在探求本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讲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内容时,很多学生认为正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给英国提供了出兵的理由,也正因为如此,林则徐受到了清政府的查抄和贬黜,所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林则徐查禁鸦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当时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介绍一下当时东西方的政治格局之后,尤其是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件重新审视,很自然的就得到了其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扩张利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不是中国军民的查禁鸦片。
第四、创新能力
“创新性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性,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性,是指相对于个体开发的可能性和自我潜在能力的创新性,如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学科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别于他人的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现象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能够从历史史料、历史现象中发现有别于他人的见解、观点。
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上,先前已经探讨过的四种能力综合起来再加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可以使学生科学的、准确的学习历史并通过学习形成自己区别于别人的历史观点。
总之,现代的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已经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浓厚,若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没有形成的能力帮助,学习历史只能是应付而已,无法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掌握了以上所说的诸多能力,便可以在悠悠史海纵情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