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式校园 促进生态式发展
2009-08-26
背景材料
1911年,“慈爱保姆传习所”由美国碧卢夫人在广州西关创立,奠定了广州市协和中学的基础。1916年学校正式启用“协和”的名字,取“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并定址广州西山至今。1952年,廖奉灵校长将学校献给国家办师范教育,广州市立师范学校迁入,改名为广州市师范学校。二十世纪后期,广州市师范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师范学校。2001年,广州市政府为解决广州市优质高中学位不足,把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复名为“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现更名为广州市协和中学)。从此,百年老校迎来新的机遇,焕发出新的生机。
虽然,协和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但是,摆在协和人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一是转制之时,协和教师绝大部分是师范教师,没有普通高中的教学经验,高中管理体制还没建立起来;二是社会上对高中教育认识已经根深蒂固——对传统名校向往,加上没有自己的初中,生源较差,每年招生的总体成绩在同组排最后一位;三是协和的校舍破旧、课室及活动场所不足,教学设置是师范的模式;四是从大专配置编制的人员到高中的压缩,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所有这些不仅是制约协和的发展,甚至是影响协和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生存。转制之初,虽然全校努力拼搏,但是收效甚微,面临第一届的高考之时,师生还信心不足,彷徨不安。
一、指导思想的前瞻性
2003年,重新组合的学校班子,没有以强硬的措施,用死板的制度管理学校。而是提出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目标,提出以“和”为核心的“协和教育生态思想”(该思想确立之初是融合教育生态学、协和“和”文化,后来不断发展,又融合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思想)为办学思想,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去发展学校。在“协和教育生态文化思想”上,以协和特色的“和”文化为主干,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如图1),建立有协和特色的教育生态系统。但是,如何让师生真正认识到该办学目标的精髓,特别是“教育生态”一词的理解,就必须以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加以表现,而建设“生态式”校园就担负起这种作用。
生态式校园的建设,她不仅仅是为学校建造一个符合生态学的环境,更深层次上看,只有在物质基础建设的层面上体现生态的理念,由于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园,使师生在其中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在欣赏到生态美景和在体验到生态功能同时,学习到生态学的知识,促使师生去理解学校、及个人的“生态式的发展”,促进了协和教育生态的构建和发展。实现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学校环境和师生的和谐发展。
生态式校园建设的研究以专项课题和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通过师生、专家共同开展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提交建设领导小组,应用于校园建设。在建设过程验证研究成果,或提出新的研究项目。在这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政治、语文、艺术甚至历史等学科的教师均参与其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开设的相关课题达上百个。这样的“全民参与”与“车轮滚动式”方式,推动校园建设工作和教育、教学、德育、科研等方面,给学校的发展产生“螺旋式”提升的效果(图2)。
由于有“协和教育生态思想”的指引,由于前期经过专家和师生的充分讨论,加上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所以在6年的研究及建设中,协和避免了大量的返工、复工和停工的可能,节约了由此引起的大量浪费。同时,与国家提出的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校园、实施“节能减排”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理念不谋而合,也大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二、建设内容的创新性
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校园只是绿化、美化方面,而协和建设的生态式校园是在校园开展生态式布局、生态式建筑、生态式园林、生态式网络等全方位的建设①,注重“和谐、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和以人为本”,同时更注重发挥自然及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图3)。
1.生态式布局
校园的布局要考虑师生的生理、心理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能找到自己的空间感觉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生态布局在水平分布上除注重校园景观轴的设置,在场所设置上要考虑公共性,功能性,同时适当考虑师生的私密性需要。在学校整体建筑规划上,我们以不同的功能分区及场所构建,打造出满足不同个性发展需求的“环境绿洲”:在横向上,学校设置学习场所、体育娱乐场所、静思场所、群体交流场所、个人独处场所等各种不同功能的场所;在纵向上,构建垂直布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把教学、实验、阅览、级组科组管理、信息交流和选修活动放在同一区域进行,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益,以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
2.生态式建筑
建筑作为凝固的文化,反映出“我们建造了大楼,大楼也塑造了我们”的设计理念。学校的建筑始终贯穿着经济、适宜、安全、保健(灰尘、噪声、通风和卫生等)、畅通、灵活、效率的生态思想,也从美的意念渗透协和文化传统来建设,让建筑传递着“和”文化,教育着师生。而大楼灯光、通风、强弱电的线管、各功能室的配置等,都因地制宜,力求符合环保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室环境和办公室环境方面,学校则充分考虑光线的需求、噪声的控制、座位的舒适、学习和工作的需求等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思想。
3.生态式园林
有自然之理,才有自然之趣。因此我们本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无为而治”思想,采用自然式的园林设计,减少人工式的园林设计,避免日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我们摒弃“圈地式”生物园和地理园的设计,将整个学校通过全盘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实现天文、地理、自然、经济的一体设计,使校园成为一个大生态园和自然博物馆。
4.初具节能减排及环境和谐的生态效应
科学发展观应该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核心,考虑协和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建设过程中,协和高中紧紧围绕着以下问题开展研究与建设:如何保护原有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何将资源再生并进行重复利用?经过努力,以上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并成为协和大生态系统的特色。
其中,“校园水资源净化及重复利用”的研究与实施是最大的亮点。如今,学校园林景观和绿化用水已经使用回用的中水和收集的雨水,其用水的来源有5个方式:一是利用珊瑚砂生态过滤水池,可几年不用换水;二是利用水草的自然净化作用,也可长年不用换水;三是利用微生物曝气处理教学楼污水(每吨水处理成本为0.08元,已获得国家专利,公开号:101186385),一年中水净化回用3000多吨;四是利用防空洞积水;五是实施雨污分流,收集利用雨水,一年可收集雨水近万吨。以上方式一年为学校节约用水近2万吨。现在,学校正在研究第6种节水方式,是以生物强化吸附曝气方法处理学生宿舍区的生活污水,包括化粪池水、厨房废弃水等(广州市环保局科技示范项目),每天处理污水100吨。除此之外,太阳能应用、T5荧光灯替代T8荧光灯、无频闪日光灯、LED冷光源灯、PLC智能化园林控制系统、空气热能热泵热水器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以及即将建成的智能化温室、能耗数据实时自动采集的节能监测管理平台等,使学校朝着“生态式·节能型·智能化”校园迈进。
三、生态效应的辐射性
我们建设的不仅是环境优美的校园,还是一个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在生态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过程中来。如:在校园的建设中,学校部分园林的建设由学生设计、全体师生员工动手一起完成②;研究中有3个评为广州市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均由学生主体参与研究、设计和实施;学校各个园林的管理由学生以班为单位竞标形式获得管理权③ ……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现在的协和生态式校园建设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效应,生态校园的建设注重学科课程的渗透教育,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参与研究和建设的学生与指导老师都认为,研究和建设的过程,打破过往那种说教的形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深刻了。生态式的校园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师生们尽情地去观察、去了解、去研究,去拓展。真正体现了协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④所倡导的“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原则。在动态分析中,师生通过科学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发现更多,更具意义的新思路、新见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它的影响面通过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传播,辐射到许多师生也关心学校乃至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将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教师在参与生态校园的建设,更激发他们开展生态式教学⑤、生态式发展⑥的研究,党委及各支部正开展“协和教育生态”指引下的党委及支部课题,生态理念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得到延伸与发展。
学校的生态式建设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协和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校园建设的一枝奇葩,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和支持,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基地,到访者络绎不绝。
学校的生态式建设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如:创建“生态式·节能型·智能化”校园研究组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团队;生物科组被广州市总工会推荐为“广州市工人先锋队”;近3年,学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ESD)全国优秀课题成果3个一等奖,获得联合国ESD项目全国优秀案例评比6个一等奖,以及全国及省市各级奖项近50个;学校先后受邀在全国森林城市论坛、ESD项目国际论坛、全国ESD项目第九次国家讲习班上发言;在团中央及全国ESD执委会组织的“协和生态建设现场会”、广东省ESD委员会组织的“广东省节约型校园建设现场会”、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市示范高中建设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2008年,学校还被全国ESD委员会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ESD)示范学校”和“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的称号,被广东省ESD委员会授予“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学校”的称号。
从转制至今短短的几年时间,协和中学通过市一级、省一级评估,通过广东省国家示范高中督导验收,在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学校连续获得广州市高中高考工作一等奖,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结语
“思想有多深,行动有多远”。
协和有着悠久的历史,协和校园沐浴着和谐的春风,协和人享受着生命的美好,协和人更有和衷共济,努力拼搏的精神,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兄弟学校的关爱下,必定能不负众望,更上一层楼!
①《协和大生态园建设的研究》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②其中,瘦园的建设由2004级江河洁同学设计,全校2500名师生用了一年时间,搬砖头、挖湿地、植树造林而建成。
③协和校园面积近6万平方,共有三个广场、九个园林,由于有学生管理园林,整个校园绿化只需要3个管理运动场的工人兼职管理,一年节约管理经费10万元。
④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评为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
⑤2008年12月,生物学科《高中生物生态式教学——以协和高中为例》已立项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项课题。
⑥2009年4月,综合实践科《以校园生态式建设为载体,促师生生态式发展的研究》正申报国家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已通过省市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