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亚太地区发展

2009-08-26RichardWelford译/李凤阳张凌宁

WTO经济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亚太地区责任企业

Richard Welford 译/李凤阳 张凌宁

编者按:尽管亚太地区有许多国家被视为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但该地区还有许多国家处于发展阶段,这些国家面临着诸如消除贫穷,提高国民健康和生活水平等发展中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型跨国企业不仅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所促进,还带来了它们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本文作者Richard Welford是企业社会责任亚洲(CSR Asia)的董事,同时也是香港大学企业环境管制计划副主任,长期从事亚太地区社会责任发展研究。本文中,他结合亚太地区发展具体情况,向我们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

履行社会责任需与社会结合广泛合作

在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发展的今天,围绕经济全球化如何助力发展的辩论也越发激烈,同时也有人对企业社会责任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质疑。如果跨国企业能够与公有制经济、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就更有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但如果亚太地区的企业更倾向于压低工资和产品、原材料的价格,那么经济发展的前景将非常黯淡。

很多发展问题的专家,在支持保护劳工权益、维护当地社区利益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良好实践的同时,也常担忧企业会忽略一些非常重要的发展问题,包括消除贫穷、对少数族群的社会排斥、逃税、转移定价、商业对政治的影响等。同时,与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提高自身标准和竞争力的能力十分有限。

一些不看好企业社会责任的批评家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无法建立一个包括开发机构、政府、工会以及其他公民社会组织为基础的广泛联盟。一些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使得公众对规章建设与监管问题的关注度下降,并导致东南亚一些地区逐渐忽视规章执行与监管。他们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企业所采取的良好CSR实践从本质上依赖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和政治状况。

必须要指出的是,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包括我自己)从未把企业社会责任当作应对发展问题的万能药。但是,企业与社会采取广泛合作,并以此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可能是存在的。并且,企业社会责任与良好的企业治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单靠企业自身不可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良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制定自愿性协议的企业数量还需要大幅提高。同时,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自律的局限性,而更加强调清晰的规章制度的作用,并且主动地努力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以创造一个更加平衡的环境。

自下而上避免“逐底竞争”

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首先要保证遵守法律,即使亚太地区的执法水平还有待完善。拥有良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企业可以有效地避免“逐底竞争”(只考虑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忽视劳工标准、自由结社和社区发展)。在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中,钻规章空子比遵守规章更具诱惑力,而大型企业应当有责任地制定计划,主动防止供应链上的企业因贪图利益而做出这类负面效应的行为。

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由自上而下的模式(以企业自身为主体)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模式(更多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授予员工更多的参与权利、更多地与当地社区互动)。这已经成为了多数企业社会责任领导者理想中的发展方向。

社会责任关注点与发展目标相一致

企业社会责任倡导者还面临着一大挑战,那就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迟缓的人。毋庸置疑,很多大型企业都在良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许多投资,但这样的举措在一些人眼中不过是企业的一种公关手段和营销技巧。于是,这些批评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过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装饰物,而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实际上,一些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非常抵触,并错误地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样的举措也反映出了米尔顿·弗里德曼所持的观点:企业惟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将利润最大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如何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我们认识到的是,企业社会责任领袖及其倡导者所关注的项目,都是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的。要达到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需要超越劳工标准等问题。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在谈到员工与社区参与、更广泛的基本人权及社会环境正义时所倡导的。

消除贫困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动力。与农民一起建立合作社、妇女广泛参与、社区能力建设、激励并资助创业、改善社会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开展公共健康计划、参与人权项目等措施都是与消除贫困的最终目标相一致的。然而,消除贫困不仅要在宏观层面强调,也要在微观层面加以强化,政府及政府间组

织不应当由于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参与就降低对社会的管控职责。

发展中国家需开拓视野广泛参与合作

企业社会责任通常被认为是来自西方的概念。西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往往来自企业自身降低风险的需要,以及西方媒体、西方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运动的巨大压力。同样对于亚太地区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各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非常重要,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程度。许多本土企业和组织也曾希望广泛参与进来,并为此做出努力。但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思辩能力、自信和沟通技巧。在一些地方,人们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私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动机缺乏信任。这样,我们就又回到了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对话之前更为成熟的广泛参与以及确保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机的充分信任这些问题上。

亚太地区的大多数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都聚焦于最表层的供应商,而非法用工、忽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等问题往往发生在供应链的深层。此外,虐待员工、破坏环境的问题在第一产业如采矿业、农业、林业和渔业中最为常见。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多非正式行业(包括家庭作坊),而这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应对发展中国家供应链深层问题和非正式行业问题,需要拓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视野,需要机构和组织共同拓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同时保护并增强被边缘化的劳工的权益。举例来说,当前的工会组织无法解决在家做工的女性劳工的问题,应该尽量在社区层面安排好她们的工作。企业应该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但首先要解决其能力建设的问题,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无法做到的。

若要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经济发展有所促进,必须与人合作。只靠私营经济自身无法在地区内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最重要的合作关系是行业内企业间的合作,但此类合作目前仍有待进一步开发。要穿透供应链的第一层需要各企业间的齐心协力,而不是各企业的单打独斗。

从行业层面着眼比从企业层面着眼更能通过多利益相关方计划来加强合作,开展实际工作项目和能力建设,从而摆脱在机构层面无尽的辩论。此外,联合项目更有助于从审计、检验的方式过渡到以更加公正为基础的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社区发展中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是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有助于经济发展,企业通过投资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要进一步地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关键在于确认企业在所在国家、国际政治、社会规范和发展计划中的角色。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高度依赖于当地的机构和监管背景。另外,政府要发挥作用,推动良好的社会责任实践成为标准和规范,使其与当地劳工标准、人权和环境政策相协调、统一。

发展并不是一个地区问题或国家问题,而是一个与全球化息息相关的国际性问题。全球化进程更加重视发展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主导全球化进程的大型企业在发展问题上要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地方监管的角色固然重要,而国际组织的标准,如全球契约、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跨国企业和社会政策原则的三方宣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跨国企业准则、联合国跨国公司和其它工商企业在人权方面的责任准则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类倡议应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视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进程中的一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发展中尽管存在一些局限、面临一些问题,但仍旧可以通过投资、贸易、创业和广泛参与来应对可持续发展中的挑战。企业在这些问题上投入得越多,取得的成效也会就越大。

(文章来源/企业社会责任亚洲 CSR Asia)

猜你喜欢

亚太地区责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