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月》教学实录

2009-08-25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大圆月亮世界

陈 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45分钟的时间,来品读一篇文章。在读文章之前,我想先说一小段话。如果你知道,就请跟我说。以铜为镜,可以——

生1:正衣冠。

师: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接下来怎么说?

生(几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师:很好!请大家接着说!

生(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师:非常好!这是唐太宗吊唁魏征时发出的悲慨。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个物象,人们经常把它比作高悬的明镜,是什么呢?

生(杂):月、月亮、明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对月》。

(教师板书文题、作者)

之前布置大家预习。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2:我通读了几遍,而且有了自己的感受。

师:很棒!这个预习是很到位了。现在我先拿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来考考你,请你读一句话,第五节的第一句话。好不好?(众笑)

生2:好。

(朗读:“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师:朗读当中有没有硬伤?字音是不是都读对了?

生(众):旋转。

师:好,转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在这一节当中,还有一个字出现了两次,是不是读音也一样呢?

生3:我认为是弹(d3n)球、弹(t1n)动。

师:“我认为”,说明没有查,不过语言功底很好,都是准确的。

(众笑)

师:这个多音字,用作名词的时候读“d3n”,用作动词的时候读“t1n”。

师:请另一个同学接着再读两句话。

生4(读):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师:这句话里也有一个比较难的词——接榫,你读得很好。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4:木头和木头之间的接口吧?

师:知道大概了。凸出来的,叫榫头;凹进去的,叫卯眼。“接榫”这个词的意思是榫头相接,比喻事物相衔接、联系。

还有没有觉得有难度的字词?你不了解要问,或者先查过字典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无答)

师:好,那刚才的两个多音字,和这个生词,请大家注个记号,课后做整理积累。我们预习的时候,对于不太熟悉的字词,先弄懂它;再标好小节,既使自己看得清楚,也方便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读好,正音只是第一步。怎么才能算读好?你能告诉我吗?

生5:先理清思路,弄懂作者的意思,还有重点的难的句子品读。

师:啊,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大致脉络,重点词句,思想情感。文质两面都讲到了。好!我们就这么读。你读出来了吧?我看见你灿烂的笑容。

生6:写月的圆缺,反映出了人世间的一些情况。

师:月的圆缺怎么能反映人世呢?月是月,人世是人世嘛!

生6:月的圆缺就会代表事情的好与坏、盛与衰。

生2:人在看到月的圆缺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的悲欢离合。

生7:月圆代表人的得意,使人里的得意者遗憾;月缺代表人的失意,不太如意的人更失望。

生2:月亮有圆缺变化,人世间也有悲欢离合,之间就有联系。

师:好,三位同学的回答,从月到世界,建立了一种联系。那么大家再读进去,这是怎样的联系呢?刚才同学说了,要把结构理清楚。从结构的角度来说,刚才几个同学的回答基本上都在围绕文章的哪一部分看?

(板书:月——世界)

生(众):开头。

师:一篇文章不是只有开头,我们继续往下看,再深入进来看。

生8:开头写月的圆缺,之后写月的轮回。

师:轮回,这个词在哪儿?

生8:是我自己感觉的。

师:好,自己的概括。请你把这个意思跟我们解释一下。

生8:就像花开花谢,我写了一首诗——花开花谢花满天,潮起潮落潮无眠。燕去燕归燕不散,人来人往人聚缘。我觉得世界就是这样不停的,像一个圆一样,这就是一种轮回的关系。

师:非常好!花、潮、燕、人的轮回,意思我们明白,能不能用作者在文章中的词来表现这种关系?

生8: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

生(杂):归复。

生8:最后还有月的亘古不变。

师:好,这个词是你自己概括的。我们在文本中也可以找出一个词,意思一样。

生8:长久、永存。

师:嗯,在最后一节。这两个词是不是都是在说月亮?

生8:哦,不是,“长久”在说月亮,“永存”在说自己的事业。

师:对,写月亮用“长久”,也就是你说的亘古不变,也就是文章第一节上还有一个词,就是——

生8:“永恒”。

师:请坐。这就不是只看开头了!他梳理了文脉。这位同学,你长长的呼一口气,你这是表示什么?赞叹,还是——

生9:他说的很对!

师:你有补充吗?

生9:他把我要说的全都说了。

(众笑)

师:哈哈,怪不得长呼一口气,既有赞叹,又有遗憾。要说的都被他说完了,他连诗都写出来了。我也汗颜,我看得早呢,比你们先看,我写不出这样的诗来。

我们刚才问的一个问题只是说这月和世界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把文章整个的结构理出来看。他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现在赞叹、遗憾之外,是不是还有补充?(生静默)他刚才说了哪些关键词?两个:一个是轮回,也就是归复;还有一个是亘古不变,也就是永恒、长久。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回答的重心是什么?

生(杂):月的特征。

师:对,他回答的是月有什么样的特征。前面三个同学讲到月有圆亏变化,而他补充说月圆了会再亏,亏了会再圆,是一种否定之否定,不断地归复。并且这样的圆亏、归复,是长久的,是永恒的。准确地把月的特征归纳出来了。我看到,有很好的听课习惯的同学,已经把他找到的词语也圈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问题,月和世界是怎样联系的呢?

(生静默)

生10:作者对着月,想到了世界。

生(杂):人生。

师:好!我在黑板上再写一个词,人生。大家的思路已经慢慢打开了,我们也把问题再扩大,文章中的月、世界、人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再就近讨论交流一下,是不是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板书:人生)

生11:人生就像月一样,有阴晴圆缺;但是人生又像月一样,不管怎样的变化,总是存在的,是亘古永恒的。

师:我看到很多人都很吃惊了,人生像月一样有阴晴圆缺,又像月一样,是亘古永恒?

生11:不是一个人生,是整个人生,整个人类的活动会一直延续下去。

生12:就跟月一样,月有阴晴圆缺,月完成了一个圆,人生也完成一个圆。“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师:单个的人,会生老病死,发生各种变化。可是你看我们整个人类呢?我们一直都在。作者对着月亮的圆缺变化,对着月亮的永恒,想到了人也是这样,是相似的。我们先解决了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关于世界的问题。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东西也是这样的吗?作者告诉我们了吗?

生13:冬过去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还有世上的生命。

师:这句话在哪里?我看到现在大家都标好了小节,很好,这句话在第五节。它们又是怎样的圆呢?

生1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生笑)

师:不要作者举的例子,自己换了一个。可是,你找到榫头了吗?说人,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大鱼、小鱼、虾米呢?虾米不吃大鱼,那中间还要绕一点路。作者给了一个循环,是些原本看起来似乎是毫无关系的事物。

生(众):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虎。

师:用这位同学刚才推断人的方式,推断万物之间,怎么说?

生14:万物都像月一样,总是在周而复始之中,不断变化的,但是,万物又都是亘古不变的。万物的精神还是存在的。

师:那我来将你一军。杠子的精神是什么?

生14:是坚硬。

(众笑)

师:对这解读,大家有没有话说?

生15:我想世界万物和人生一样,都是有轮回的,一切事物都会消失的,不必太伤心,伤感。

师:没有对上一位同学回答作评价,说了自己的理解。先把评价放下,看看这位女生的话:事物都会消失,不要伤心,文章有没有把这意思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生15(读):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

师:好,这是作者看出来,事物都有这样的循环变化。从大的角度来说,它都在。所以不必要为一时一地的成败死生而惑狂悲喜了。这就是作者对月所得出的人生哲理。刚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大家还记得吗?

(生14举手)

师:你自己要补充说明,我们中间打了一个岔,你是不是有新的思考发现?

生14:世界万物它都是在周而复始之中的,都会有自己的精神,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就像月亮也会有自己皎洁的品质。所以说世界万物都是不变的。

师:这个因果关系你还要说得更明晰一点。什么还不变,什么还在?

生14:是精神、品质。

师:这个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解读,万事万物,也就像月亮一样,它会变化,也会不见。但是消逝了的是具体的东西,留下来的是精神、品质。

(范读: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这样的问句中,讲出了月亮本身还有的一些特点,是——

生(杂):亮、静、皎洁。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更多地讨论除人以外的客观物象,是不是本身也有自己的精神品质,这是另外一个命题。一般来说,进入文学作品里的,带有了一定感情,作者用它来抒情说理,我们给它一个什么名称?

生(众):意象。

师:意象,有了情意的物象。所以对同样的一个东西,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于是就有一个说法,莫道无情物、最动有心人。像这样的说法,前提条件是什么?物象本身带不带感情?

生(众):不带。

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然后怎么样呢?

生9: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师:好!都带上了一种主观情绪、感情体验。所以,杠子的硬、坚强,月亮的静、亮,皎洁,是它们本身拥有的特征,也是作者给它们的意蕴。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再探讨。

那么,月、世界、人生,这其中的关系,我们同学理清楚了没有呢?

生15:对着月亮这面镜子,看见了世界和人生。月亮有圆缺的变化,但它又是永恒的。世界和人生也是这样。

生16:很多都会消失的,但是精神会一直长留。

师:很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什么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品质的力量!它推动历史向前!

由此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明朗了。对着明镜,看世界,看人生,看明白了,那么,“我”这短暂的一生,该怎么度过?作者把他的人生态度说出来了吗?在哪一节?

生(众):第六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第六节)

师:作者把他的人生态度说出来了,这是他对月所得的启示。大家同意吗?说说自己的理解好吗?

生17:人生就像一个圆,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这样的,人生是空的,人应该会看开。

(生笑)

师:这是你的体会,还是你看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生17:自己的。

师:和作者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差别?

生17:作者认为,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仅仅活着就行了。

师:你发现差别了吗?你还是坚持自己刚才的观点吗?

生17:摇头。我要为完成天地万物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生笑)

师:我想,是紧张,还有表述的关系吧,人生的态度,绝不是在两分钟之内就能改变的,你们在这样美好的年纪,我看到你们的眼睛,你们的神情。我相信,没有人认为人生是虚空的,是为活着而活的。

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静默)

我还有一个有点难的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这里“圆”出现了很多次,第六节里“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其中的“半圆”“大圆”指什么呢?

生18:“半圆”就是走完一生,走完剩下的时间。

师:很好。作者写这篇文章正当而立之年。那么“大圆”呢?大家再交流一下,看是否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生讨论)

生19:大圆是跳出了个体的局限,世界万物连缀成了一个大圆,它在不断运动,而小圆只是这个圆中的一点。

生20:小圆组成了大圆,小圆尽自己的本分,做得好的话,大圆也就会更好。

生21:所有的小圆贡献的力量在推动大圆向前进。

师:很好!否定之否定,每个否定都是向前进步。当我们从哲学的高度俯视时,我们看到是一个圆;但当我们用一种历史的眼光纵观,我们会发现不断上升。所以我们说,历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生(杂):历史是螺旋式的上升。

师:非常好!作者对月,展开联想,抒写心志。人是自然之子,何止是月,这自然间,有很多道理,和我们人世都是相通的。刚才我们同学说了花,潮,燕。还有人写草,“离离原上草——”(齐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还有“子在川上曰——”(众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刚才开始,我们说唐太宗怀念魏征的话,同学耳熟能详了。我再给大家一个课外作业:做一个仿句,以月为镜,可以 。还可以再延展一些,以草为镜、以花为镜、以水为镜,我们是不是还会想到什么?

铃声已响,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课堂教学点评】

这节课有几个突出亮点:

一、什么是语文?语是由语言到语感到语用,文是由文字到文学到文化。所有的文科都有工具人文性,语文更突出语言交际性。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如何解读文本?教师的深度理解保证了学生的适度解读。从五个角度考察:1.语文基础积累有没有?得“双基”者得天下,这节课抓住了基础,注重基本字词积累。2.阅读核心问题目标抓得怎样?很好,以问题的延伸推动课堂教学开展。3.写作的教学目标。本文的相似、相关联想,是写作中的常用手法,通过学习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4.口语交际目标。注意到用词的准确、严密。5.按高考的训练目标。上课不一定按照题目要求都讲到,但是预先要想到。

二、作为教材的开发者和教学内容的建设者,很难得,很好。文本的难度适合像绍兴一中这样的高一同学的学习程度。对文本的解读有一定深度,由师生共同完成探讨,这就是适度。

三、导语亮、准,自然引出以月为镜。课后练习也扣住这里,适度拓展,加深理解。整体感知很好,课堂上的横向思想展开与纵向文脉梳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实施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语言,品读比较到位。文本主题层层剥笋,逐步呈现,是递进式的课堂教学。

四、语文教学有四种境界:首先是讲书,其次是讲课,第三是谈话,最高是谈心。这节课已经到了谈话的境界,并且很有些谈心的意味。教师拿准“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注重生成,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达到了一种积极境界。

建议:1.遇到特别好的学生怎么办?可以充分发挥,甚至考虑就让他来带动教学,老师作为指导者、调控者。

2.精神品质那里有失偏颇,不是作者要说的,可以忽略掉。

3.对文本内容可以再联想突破一下,内容可以再充实一些。

(特级教师曾宪一)

【附《对月》原文】

对 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能,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猜你喜欢

大圆月亮世界
画大圆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填数
填数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