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电气应用专业探讨
2009-08-25李慧茹
[摘要]中职教育的电气应用专业必须坚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最根本目标,建设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为重点,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课程体系,中职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 电气应用 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10135-01
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一所培养专业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学校,必须立足实践,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创建品牌学科,以满足企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一、电气应用专业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电气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依赖良好的培养计划,面向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形成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专业技能为重点、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宽基础、专门化”的模块式电气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在熟练掌握某一特定岗位需要的专项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和专业技术相关的多种职业通用技能,具备在一群相关职业内转岗和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技术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根据岗位群的特点,寻求相关企业的合作,进行职业教育;根据生源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二、立足职业教育培训,深化教学改革
(一)跟踪新技术发展的专业设施建设。社会进步、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气应用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注重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开放性和现实性等特点的统一和高度整合的角度出发,进行设备(装置)以及工控软件的选型,同时又针对教学实验的特殊要求,开发与之配套的模块式实验模板。新建实验室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提供系统的配套环境支持和必要的基础保障。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为重点,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课程体系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一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都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二是同时为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提供充分的专业的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三是使个人具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及教材建设。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是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及时反映最新技术的发展;注意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综合。更新教学观念,变革灌输式教学模式。
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体系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深入发展的奠基石。一方面选用水平较高的通用教材并辅以必要的补充讲义,不断扩大教材的物化形式和品种,加大音像教材和电子课件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自编及参编反映学科前沿和体现教学改革成果的培训教材。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现代化教学软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育网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以及交流应用的能力。
(四)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尤其是通过与合作院校的师资交流,师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学校不定期组织举办教育理论学习与交流活动,选派教师参加相关新技术培训。通过交流培训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及时将新的专业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或课程设置的调整。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安排中青年教师参加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要求专业教师全部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80%以上取得中级或高级技能等级证书。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从事实践工作,到生产第一线,熟悉现场设备、工艺、技术,获得第一手资料用于教学与培训。
(五)开展教学交流,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开展包括教师交流、专业课题交流、新技术研讨及面向未来职业教育模式探讨等多方面合作内容。通过教师互访学习和交流活动,使专业师资得到了培训与提高。交流合作的内容从最初的学校教学体制、专业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的相互了解,到相互参与专业师资新技术培训计划,逐步进入了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领域,同时也促进电气应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开发校本课程,加强专业基础教育
统一课程是对本地区全体学生进行培养的蓝图,突出的是本地区的共性和统一要求,无法充分考虑区域或学校的个性和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只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满足不同区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需要。
除了普通文化课程以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另一类课程是旨在发展个体技术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这就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基本能力的培养,改变因强调技能而忽视专业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校本课程,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校本教材除了要能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情况,反映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也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强化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四、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
国家现在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目前社会缺乏初、中级电气应用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的特征所在。很多中职校都建设了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锻炼技能的需要。加大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与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含量,使之更加接近生产现场实际,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方向,要在搞好原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争取企业的支持与理解,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扩大实训基地,并不断加强实训基地教学的管理,提高实训效果和实训水平。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的“创新工程”,并为学生聘请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实际动手工作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伴随着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的就是实训场所的建设。需要指出的是,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一些硬件和场地,而应当是在理念主导下的物质的综合。只有有了优质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求来建设实训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了专业学科的建设。所以专业学科的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在紧跟新技术的发展,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为重点,立足企业、立足生产一线。不断跟踪学科发展新方向,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现代化的教育培训理念和方法相结合是我们电气应用专业建设不断追求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慧茹(1969-),女,辽宁人,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