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剑锋:后危机时代,谁是“产业领袖”?

2009-08-25刘宏君

中外管理 2009年8期
关键词:领袖价值链企业家

刘宏君

过去的30年,硬扩张带来了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但这种粗放式发展,也使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加之金融危机雪上加霜。中国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但路在何方?金融危机增强了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但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就上述问题,本刊对话华夏基石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为中国企业指点迷津。

野蛮之后的新活法

《中外管理》: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近十年的发展特点?

彭剑锋:首先,这十年,中国企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动作,开始关注产业价值链。其次,这十年也是中国企业真正的成长和提升内在管理的阶段,许多企业经过产权改革、上市、重组、集团化管理,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再次,中国企业开始与国际接轨,开始按国际规则办事,直接参与全球化竞争。最后,中国企业不再是简单地求生存,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

当然,中国企业单一追求规模成长及野蛮生长的模式,也累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也迫使中国企业家们开始思考深层次的理性问题:一是从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导向;二是开始思考接班人和团队问题;三是如何卸掉“原罪”包袱,开始从不按规则出牌和依赖潜规则,知道企业要做大必须要有阳光规则,要按规律办事;四是开始思考国际市场的运营,思考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五是开始思考从生存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从非理性的低成本走向技术、品牌加低成本优势;六是开始思考社会责任问题、思考环境问题;七是开始思考企业家的人生价值问题。等等。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些深层次思考的同时,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依然是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依然是价值链的不均衡,依然面临环境的日益恶化等社会问题。

决胜产业价值链

《中外管理》:全球经济危机促使中国企业开始思考新问题。您认为企业家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彭剑锋:对于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提高内在的竞争能力,全球经济危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百年机遇。

过去,中国企业发展靠硬扩张,靠非理性低成本,靠粗放型资源投入的力量;未来,企业发展靠软实力,靠技术、品牌、人才和管理。也就是说,后危机时代是软硬兼修的发展时代,是软扩张的时代,必须强化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必须走技术、管理、品牌之路,也包括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中国企业前十年规模生长的很大问题,就是规模扩张带来了同质化和低利润。这些问题下一阶段必须解决,否则整个产业没法升级换代。比如:黄光裕出事对国美是个好事,以陈晓为主的管理层会更加关注价值链。

《中外管理》:关注价值链,回归到价值链层面来思考问题是您一直强调的,具体指什么?

彭剑锋:后危机时代是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如果不关心价值链就会面临很大问题。企业必须靠产业利益的价值整合来发展,必须靠技术、商业模式、品牌溢价和高素质的人才。

企业发展到今天,需要回归到价值链的层面进行思考。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的企业家还没有回归到基本面,企业只顾自己跑,却没有真正去关注整个价值链的生态,没有维护相关利益者的价值均衡。

像华为、中兴这些企业都发财了,但是真正相关的企业却垮掉了,这是不正常的。乳业里,蒙牛是赚钱了,但80%都用在了营销忽悠上,对养殖环节的投资只占5%,因而他们的养殖户素质并没有同步提升,投资和利益又得不到保障,只好“往里扔东西”。而家电业,国美等流通企业做大后则过于强势,使得上游厂家没有利润去搞技术,只能同质化拼价格,从而破坏了整个产业价值生态。

所以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产业领袖,我认为首先是价值观上不具有产业领袖的思维。这也是现在很让人苦恼的大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产生过所谓的产业领袖。

诞生领袖的三大挑战

《中外管理》:那么重视价值链,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彭剑锋:后危机时代对中国企业家最重要的问题是领导力的挑战。中国企业家面临三大领导力挑战:

第一,可持续性发展领导力。企业家有没有更长远的眼光,能不能关注企业持续和软实力发展,能不能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不能真正关注人才、技术、品牌,能不能从野蛮生长转移到自我修炼和自我超越是很关键的问题,能不能从个人能力发展到组织和机制,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产业领袖领导力。中国有很多优秀企业家,但不是产业领袖。产业领袖必须要提出行业正确良性发展的价值主张。牛根生是位优秀的企业家,但不是产业领袖,不能引领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要解决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导向,实现中国企业的自我超越,那么产业领袖就要提出新的价值主张。现在,一些中国企业家已经开始有产业领袖的意识,比如任正非、张瑞敏等,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上述问题,开始强调客户价值、强调合作。但想和做必须一致,理念和行为必须一致。

第三,全球化领导力。企业家是不是真正具有全球的视野,懂得全球的市场规则,是否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能否管理世界各地的人才,这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艰巨挑战。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开始回归价值面进行思考,但落实到行动估计还需要一二十年时间。所以,今后一二十年是中国企业价值观落地阶段,是言行一致的阶段,也是中国企业真正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阶段,真正做到软硬兼修的阶段。

获得尊重,才有源动力

《中外管理》: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企业家们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源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他们不再渴望财富。

彭剑锋:过去,我们常说中国企业家不敬业,为什么不敬业?因为他们不乐业,因为心理快乐指数太低,因为生意场上的很多手段见不了阳光,连他们自己都瞧不起这些手段,所以获得了财富也并不觉得快乐。企业家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因为在官本位时代企业家地位是低的,发展要靠潜规则,所以得不到百姓的尊重,使得他们陷入人生价值的迷茫期而不能自拔。以致于一些企业家们干起了与企业不相关的事情,热衷于当个教授写本书。如果解决了上述问题,中国企业则可以实现再次飞跃。

到了这个阶段,就需要解决企业家的源动力问题。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新确定企业家的使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家一定要得到社会尊重,成为社会主流。诚然,获得尊重的前提就是企业家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尊重,而只有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得到尊重。

后危机时代,中国一定能出现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出现世界级品牌。管理

责任编辑:杨 光

经典语录:一个人如果认同了企业的文化,认同了价值理念,就等于把心留在了企业,这才是稳定的。 1996年3月刊

企业在高速发展与规模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和矛盾。

1997年10月刊

企业绝对不是设计出来的,企业也绝对不是按照书本上那些条条框框来运作的,它有非常强的个性。 2003年12月刊

猜你喜欢

领袖价值链企业家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领袖哲学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