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2009-08-25唐宇
唐 宇
[摘 要]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和谐学生社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和抓手,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通过文化理念、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和闲暇教育等有效途径来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社区 文化建设 途径
学生社区既是大学生休息、就寝的地方,也是学习、娱乐、社交的重要场地,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学生宿舍中合理引导形成一种良好的宿舍氛围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受到高校关注,如何建设和谐学生社区文化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内涵
(一)社区内涵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在社会学意义上,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通常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以一定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2)人群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有一定界限的地域。(3)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4)一套相互配合的,适应各社区生活的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5)基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连的社区成员对所属地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学生社区内涵
高校学生社区通常是指处于高校之中或高校周遍,主要由高校学生组成的,辅以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人员,以学生宿舍为主,包括文体活动场所、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等在内的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区域。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是学生除课堂之外最重要的活动基地,学生在这个区域内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学生社区不光承载了教育青年学生的任务,更是学生踏入社会前重要的一站,在这里他们将学习如何获得基本的工作技能、人际关系知识和社会处世方式。学生社区既有学习的功能,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预演。
(三)学生社区建设概念
在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下,学生社区建设是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学生宿舍为中心,以学生食堂、学生学术活动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外围机构和设施所形成的整体生活环境的改进过程。它建设的对象包括社区的内部组织结构、对外交流结构、文化结构等。它通过一个长期和有序的改进方案来 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意识误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还只是将学生社区的功能定位为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没有把学生社区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来看待。在建设上存在“只强调硬件建设,不重视软件建设”的问题,即重视物质环境的改善,忽视教育引导功能、管理功能的强化。忽视了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就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从而也就容易使学生社区的建设工作偏离育人的目标。
(二)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社区的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专职社区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不足,社区党团组织建设不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落实载体等。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力量不足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引导高校社区文化,使得一些高校的学生社区文化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非主流文化”进而占据主导地位。
(三)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不明确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都大力推行后勤的社会改革,学生社区由原来的学校“包办”变成了学校和后勤集团“共同管理”,因此存在着高校、后勤集团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协调的问题。高校和后勤集团交叉管理,责任不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力量薄弱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当今社会的道德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直接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心理素质、人生追求、政治信仰等诸多方面产生各种影响。面对无序的外来文化,大学生在不断地传承、创造着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而这种“亚文化”如不加以疏导和纠正,容易导致高校学生社区文化的畸形发展,引发大学生道德意识滑坡、自律意识减弱、责任感降低、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1]因此加强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五)学生社区文化缺少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社区文化需要不断扬弃,在实践中积淀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是众多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需要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科学地鉴别和认同健康的社区文化,自觉地培植和弘扬高雅的社区文化。
三、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构建学生社区文化理念
高校应重视对学校社区积极的文化理念的建设,导入“特色文化”理念,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主流文化方向,有效地给社区内大学生提供正确、健康的精神和追求。导入“校园精神”的理念,加强学校校训、校史、学校形成的优良传统等校园精神的宣传教育,使社区内大学生养成爱校意识,产生巨大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建设校园的大潮中来。导入“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设计理念,[2]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坚持做到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满足社区内大学生多方面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为第一要义。
(二)加强学生社区制度建设
制定学生社区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结合学生社区的实际情况,兼顾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教育性。如《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学生社区文化活动管理办法》、《学生社区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办法的出台,使大学生明确知道在学生社区里,哪些是禁止的,哪些是提倡的,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和生活行为等。此外,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可通过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直接挂钩的办法,使学生在社区的考评结果与评定奖、助学金,评优,入党等有效挂钩,以规范大学生在社区内的日常行为,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学生社区的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好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有力保障。主要包括:
1. 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近年来,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辅导员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者和教育者的地位。高校应多渠道、高标准配备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时代性、多样性、有序性;要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辅导员素质,创造辅导员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和实践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为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如专职驻楼辅导员的设立现已经在部分学校得到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以“三自管理”强化文化建设。大学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态度,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加强社区学生的组织建设,就要充分利用社区内有较强组织能力、有责任感和良好个人素质的大学生,例如,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以此作为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人点和着力点。在党员宿舍挂牌,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党员在宿舍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联系负责制。与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及其职能发挥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三自管理”,是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
3.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社团是学生社区内涉及面较广的学生组织,具有跨班、跨系、跨学院的特点。各高校兴起的各类学生社团不论是政治型、学术型、专业型,还是经济型、服务型、娱乐型,都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是大学生展示才华、张扬个性、锻炼能力、表现独立自主、获得沟通的极好场所。当然学生社团还可以是参与社区管理式的,如楼层(公寓)生活者自我管理委员会。加强和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促进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
(四)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提高建设水平
积极开展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以提升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品位,实现“品牌化”。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文化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习惯、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提升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品位,就是要提高学生社区文化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制定中长期文化活动计划,针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特点,本着“品牌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原则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4]增强学生社区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努力构建积极的、健康的、文明的、高品位的、有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区文化,才能达到社区文化育人的目的。
(五)建立学生社区文化与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结合
学生社区作为人际冲突、各种矛盾集中的场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学生社区内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此外还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积极参加课余活动,设立心理老师或朋辈心理辅导,拓宽心理咨询的渠道,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开展对大学生的第二、三课堂教育,提升大学生社区生活品位
第二、三课堂教育就是旨在让学生通过利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对大学生开展第二、三课堂教育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增多,学生自身有内在的要求,渴望过上精彩、丰富的大学生活,希望课外时间过得有价值;另一方面,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学术氛围,适合进行课外教育。对大学生开展课外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积极运用课外时间的各种能力,杜绝时间的过剩与浪费以及生活的单调与无聊,从而提升大学生素质和社区学生生活品位,带动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
总之,学生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创建良好的学生社区文化,必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唐广宁。论新时期高校营造和谐学生社区文化环境的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61-63
[2]王健,吴剑。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若干思考[J]高教视窗,2008(11):210
[3]陈继生,卢亚君,赵建平。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46
[4]王欢,陈滕,顾蓓蕾。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内涵建设之探索以上海大学社区学院的建设为例[J]中外教育研究,200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