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培养工作
2009-08-25史文芬羊衍富
史文芬 羊衍富
[摘 要] 加强和改进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考察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周到,但对入党后的培养教育却抓得不够,尤其对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现象。本文主要剖析了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以期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大学生 预备党员 培养教育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出台后,高校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为了确保党员质量,各高校对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考察工作做得十分细致周到,但对入党后的培养教育却抓得不够,尤其对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现象。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是党的组织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预备党员教育,对于保证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等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预备党员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源泉,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任务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党在21世纪抓好自身建设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也给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好培养预备党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预备党员的教育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上一定要“科学”,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时代的特征;在内容上要加强党情、国情和世情的教育,增强预备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不断培养他们科学思考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要帮助预备党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他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思考、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增强他们的服务宗旨意识。
2.加强预备党员教育的现实意义。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在党的组织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各种思想交汇激荡,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人生的转变时期,思想价值理念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即使是预备党员也会在思想上产生各种疑虑、困惑和矛盾,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否则他们的思想就会松懈,信念就会动摇。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既是我们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的关键,也是前期培养工作的继续。这个阶段的工作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向党组织输送的人员质量以及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二、高校预备党员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预备党员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是入党动机不端正。预备党员大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预备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存在功利化倾向,把入党作为将来谋取职业的政治资本,或为以后从政作难备;有的对党缺乏深刻了解,仅仅是因为成绩好而被动地被推荐入党。二是存在轻理论学习的现象。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当从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树立什么形象的高度,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来提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有些大学生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够重视,存在轻视理论、钻研理论的自觉性不高等情况,或是对共产主义缺乏理想信念。三是有“自然转正”的思想。有些预备党员错误地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要在预备期不出现大的问题,到时间就自然会转正,这样,有些预备党员对入党时党组织指出的缺点、不足,不是去克服,反而又增添了新毛病,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
2.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预备党员发展工作前紧后松的现象比较严重。从客观上讲,高校党组织比较注重加强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工作,如党校学习、各种培训、指定专人谈话、定期考核等,但是在对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却存在松懈的现象。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大部分是用在组织发展上,而党员教育工作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客观结果是对预备期内和转正后的教育管理落实不够。二是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单一。当前,高校预备党员教育偏重于理论、形势政策、党员义务的学习,而在实践性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则相当薄弱,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还有不少高校的教育内容没有及时体现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没有全面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的最新经验,缺乏时代性;此外,还有一些高校的教育内容呈现“宏大”“遥远”的特点,教育中一味用现阶段暂时无法实现的高标准来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却很少顾及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实际。在教育方式上,许多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基本上采用课堂授课、报告讲座、组织生活、思想汇报等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很少综合运用讨论辩论、演讲征文、观看影视、参观考察、实践锻炼、环境熏陶等深受大学生预备党员欢迎的教育方法。三是缺乏规范有序、协调统一、监督有力的教育机制。高校学生预备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规范有序、协调统一、监督有力的教育机制来保证其质量。但在当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坚强有力、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组织机制。许多高校的党委职能部门甚至都没有全部参与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中去,工作大多由二级党校和党支部负责,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各二级党校和党支部又往往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和人员配备不到位的情况,教育计划、教育过程、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等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控,使得预备党员教育流于形式。
三、切实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
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一方面,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该站在一个战略高度来看待大学生党建工作。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既是对发展前一系列工作的巩固,又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开始。这个阶段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向党组织输送人员的质量;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预备党员,也应该认识到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组织上入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思想上入党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学生预备党员应该主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对入党后的学习不仅不能削弱,反而需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2.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在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入党动机教育、先进性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心理素质锻炼、工作能力培养等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完整性;要把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最新经验,吸收到教育内容中,充分体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从大学生预备党员最为现实的、急需澄清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党情国情、形势政策、社会热点、压力释放、心理健康等纳入预备党员教育内容;要从满足大学生预备党员全面发展的最新需要出发,把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等纳入预备党员的教育内容;要从大学生预备党员所在学科、专业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方法、学科前沿知识、成长成才规划、就业择业指导等纳入预备党员的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大学生预备党员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启迪、学习上有新风貌、工作上有新思路的目标。
3.在预备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主题、社会环境与实践活动的变化,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方法应该跟着发生改变。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方法应该充分体现综合性和针对性,一要综合运用好课堂授课、报告讲座、讨论辩论、演讲征文、影视录像、参观考察、实践锻炼、环境熏陶、组织生活、思想汇报等丰富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效果;二要积极探索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新方法,坚持正面灌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4.建立健全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机制。高校党组织在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中,要坚持“收”与“放”相结合。一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各二级党组织创造性地教育管理预备党员自主权的同时,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组织机构。除学院党委(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外,高校党委所有职能部门、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相关行政机关都要全部参与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确保领导重视落实到位、工作制度落实到位、工作队伍落实到位、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二要建立健全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保障机制,协调好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科技处、设备处、基建处、后勤处、图书馆、网络中心、广电中心等校内相关部门从人力、财力、物力等各个方面支持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监督机制,开展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93.
责任编辑 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