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心田丰润起来
2009-08-25潘勤
潘 勤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文学,语文是美学,语文是人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引导学生渐悟天道和人道,以审美姿态去怡然地对待天、地、人,倾听天簌,体察心音,把握人生艺术,升华生命品位。
所以,我想,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的滋养,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带领他们优化生活,优化人生境界,从而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洗礼和跃升。
本着这一宗旨,笔者就带领学生坚持不懈地走着一条探索人生真谛、书写生命华章的道路。
一、活化教材体味美
综观语文教科书,其中大多数篇目是精选而出的,包括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其间风云腾挪,浪涛跌宕,万种生灵在阳光和暴雨的交织中演示着自身悲欢离合的活剧,无限宇宙以千奇百怪的形态展现着丰富的玄奥神秘,令人憧憬,催人遐思;它分明搏动着或缠绵,或深沉,或哀怨,或昂扬的心灵,分明横溢着生命的热血,进溅着激情的火花。
跟着光未然,我们欣赏到黄河的惊涛骇浪,雄伟壮丽;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芦花荡》迷人的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苇杆,紫色的芦花,是那样的清新、明朗、美丽;跟随郦道元,我领着学生一块走进三峡,我们陶醉在博大优美而雄奇险拔的大自然中。如此,我带着学生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于是,毫无生气的教材有了灵性,自然之美尽显其间矣。这样,我相信我的学生会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注大自然的情怀。朱自清的《春》,让我们领悟到自然是多么美好,生命又是多么的蓬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关注人生、热爱生活?于是,我启发学生去认识。我们应该少一分抱怨,多一分爱心,我们就会活得充实而丰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种悲悯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老王》是学生喜爱的一篇散文,其间所包蕴的人情美、人性美让我们唏嘘不已。文中不被人重视的普通人老王在困境中尤显做人的善良品质固然打动了我们的心,而作者一家对不幸命运的关注更让我们顿生一分敬意。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不是正缺乏这样一种个人品质吗?于是,我们呼唤着这种人生的理解和关切,我们又在学着这种理解和关切。这样,我相信我的学生会去追求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赏析柳永的《雨霖铃》,我们不但体会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绵,更了解到他那身不由己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并由此去探讨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学生明白了: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无贵贱之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利于民、有功于社会,就不枉此生。
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我让学生领会李白诗风的飘逸,更让学生读出李白特立独行的个性。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和学生一道为杜甫那种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宽阔胸襟而击节称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的是另一种人生志趣,我的学生不由得深深感慨:原来人生也是如此的丰富而美好,语文课也会如此般意兴盎然。
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不但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词,还让他们知其人,会其心。因此,我们不但读出了辛词的悲壮,还听到了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的哭诉、一次次的表白,我们也忘不了夕阳中那个把栏杆拍遍的望眼欲穿的形象,从而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沉痛,什么叫国家意识,什么叫匹夫之心。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华民族国难当头艰难困苦之际,炎黄子孙应以怎样的情怀和精神来面对祖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21世纪的今天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如此,学生明白了,爱国是无价的,追求真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的国家既然值得优秀儿女去牺牲,我们也应该为我们自己而努力,也应该为关心我们的人而好好活着,更应该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
一部《史记》真是博大精深,从《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遂自荐》到《屈原列传》,我们读出了春秋战国时代那种张扬的个性。我带领学生反思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失落的个性,我和学生一道探讨怎么做一个独立而富于个性的人。学生似乎懂得了:丰富而多彩的人生,应该做到敢想敢为、敢爱敢恨,不畏名、不畏官、不畏势,敢破陈说、敢向权威挑战,勇于创造、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人生的真谛,让自己活得丰富而精彩,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部语文教材,其各具情态的自然美美不胜收,丰富多彩的人情美令人怦然心动,丰厚的人生志趣又催我们不断去开拓,凝重的历史又让我们深思。其作品的韵味十分丰富,这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品味,还需要我们注入情感,要求我们进入角色,从而带领学生升堂入室,使之性情得到滋养,灵魂得到升华。
二、走进生活感悟美
美在生活,生活是美的源泉(车尔尼雪夫斯基)。李镇西老师说: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育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的美,启发他们去思考人生追求有价值的人生是笔者的一贯追求。
走进自然感悟美。路边的几株草,让我们联想到生命的高贵和卑微;悬崖的一棵松,我们不由得惊叹于它的自在与不屈;枝头翩飞的鸟儿,又让我们神往于它的自由了;秋雨缠绵,我们一道去感受雨打残荷的幽怨。是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便会时时感受美,从而让我们的心灵美起来。
人生或悲或喜,这是一种美;投入生活,我们会发现人情最美。妈妈唠唠叨叨的絮语、爸爸关切的神态、老师渴盼的眼睛、学友顽皮的话语、路上素不相识的人的友好微笑,点点滴滴都是情,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美的自然、美的人生,我们体味到了、感受到了,它慢慢地会化作同学们的行动,我相信,他们的心灵就会美起来。
关注社会人生,我们会多一份生活的热情。日本公然篡改历史,美国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台独分子”叫嚣两国论……读书看报,收听广播电视,积极参与讨论,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于是,我们多了一份义愤,多了一份读书与爱国的激情。这样,我想,我的学生变得会思考,更深沉。思考也是一种美。
我们一起畅谈印度洋海啸的成因,我们共同讨论南极臭氧层对人类的影响,我们时刻关注着拯救野生动物的进展,我们思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在逐步学着走向人生的大境界。
是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风采。
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方能感悟生活,才能成为生活真正的主人。如此,我们的心灵才会丰润,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三、抒写人生创造美
“视野开阔,心中有感。”我让学生拿起笔来,抒写美好的人生:写周记,写随笔写总结,或议论,或记叙,或抒情。抒写凡人小事最真,妈妈的白发、爸爸粗大的手掌,抑或是妈妈的一声叹息、爸爸难得的笑容,在孩子们笔下流淌着感人的情怀;老师渴盼的眼,意味深长的话语,甚至老师的喜怒哀乐,在同学们的笔下都应成为多彩的人生;学友的几句玩笑、会心的微笑,甚至是偶有的矛盾与不愉快,都是孩子们书写的题材。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抒写凡人小事,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创造。
身处逆境志更坚的海伦·凯勒和张海迪等让我们肃然起敬,深深震憾着我们的心灵,追求人生大成功的比尔·盖茨和王选等鼓舞着我们去跋涉,学会正视,学会面对,学会追求。我的孩子们在创造着美,他们懂得了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去面对人生。我也明白了:所谓教学相长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互相学习,也应该是人格上的互相促进与激励。
心中有爱,懂得了理解,懂得了宽容,懂得了悲悯,懂得了永不停留、永不退缩,久而久之,它会化作孩子们的言行。语文应该让孩子们时时感受生活的美,感受生活的热情,让他们去追求积极的人生,学会做一个大写的人。于是,学生会明白,美在自己的言行,完善自我就是在创造美。
语文是文学,是美学,是人学,它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道、人性和人情。李镇西老师说:“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人情味的人。”做一个真诚的教育者是我的追求。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学会创造美,这不但需要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有善感的心灵,更需要我们全体同仁将民主思想、创新教育理念化作切实的行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摒弃惟我独尊的长官意识,从而真正做到以心换心,和学生心心相印,使语文教育真正走向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对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养成孩子们独立自由的精神。
让孩子们的心田丰润起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之会感悟、会表达、会做人,这是我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镇西:《走进心灵》
2、《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3、《陶行知教育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