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牌事件
2009-08-25于春红
于春红
开学之初,学校要求全校学生:校牌丢失的同学要自己去补订校牌。于是,我对同学们说:“范翔宇同学家住在‘海鸥复印社的楼上,有哪位同学需要订校牌可以请范翔宇代订。”
第二天,于庆涛气愤地对我说:“老师,范翔宇用我的10元钱给咱班三名同学订了校牌,其他两名同学把钱给了我,可是冷潼不给我钱,还说订完的校牌不要了。”我把冷潼叫过来,只见他哭得满脸是泪,特别委屈。我请他说明不还钱的理由,他抽泣着但理直气壮地说:“昨天范翔宇说用于庆涛的钱订校牌,也没说要还钱呀,我才也跟着订了一个……”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原来冷潼是有校牌的,他以为反正是用别人的钱订校牌,就订一个吧,等到人家跟他要钱时,他又反悔不想要校牌了。
看到冷潼那委屈的模样,我发现,我把孩子们想象得太简单了,原以为很多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况且冷潼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平时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积极,绝对是我眼中的好学生。可是今天的事让我认识到,儿童认知水平还很低。由于儿童生活经验少、学习层次较低,因而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不够全面,容易形成对客观事物“非错即对”的判断模式,他的行为或许达不到品德不良的层次,但也绝不利于小学生做人品质的形成和巩固。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在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情商的培养,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
由“校牌风波”我认识到:“学会做人”应该是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兵家打仗要知己知彼,医生看病要望闻问切,育人则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对待他们不能只看其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提升自信心和责任感。当我严肃地把冷潼的错误指出来时,他先是一惊,继而低头不语。趁热打铁,我又对他说,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他的自私,范翔宇已经把他的校牌做出来了,这两元钱必须由他出,希望他能做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冷潼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答应自己出钱买下那个校牌。可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科学、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才能及时引领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
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永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