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经验体会
2009-08-25代春波
代春波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是二十一世纪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结合本人十八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①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②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③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④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我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对于个体而言)。
在课前预习时,我有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角色转移,站在教师的角度想问题,这叫换位思考法。在学习每一个问题、每项学习内容时,先让学生问问自己:假如我是老师,我是否弄明白了?怎样才能给别人讲清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主动钻研、积极思考,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主动学习的位置上。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问题,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
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演算时间、讨论时间和深入探究问题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正在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不等不靠,不会将问题结果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探索。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J·S·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他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是把学习材料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只给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要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掌握策略、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当然,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探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于学生的指导,尤其在讲授新课时,我将教材组成一定的尝试层次,创造探索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从特殊去探索一般,通过类比、联想,从旧知去探索新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动手“列菜单”,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而是要长期坚持的。多年来,就是靠着这扎扎实实的教学、扎扎实实的学习,才使我的学生在自学能力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科学安排,课前、课堂、课后三者结合,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机会,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地位,使其变成学习的主人。我想,这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梦寐以求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