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评论摘要
2009-08-22
编者按
2009年4月18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由蒙古族作家布仁巴雅尔、马宝山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作品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部作品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解读和分析,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刊根据研讨会现场录音,将部分评论整理、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翟泰丰(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这是我读涉及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中,最撬动我沉思的一部书。丁新民不是一般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灼见、有胆识、善思考、勇于创新的时代弄潮人,他是一个敢于追逐时代步伐的勇敢者。
本书让人们走进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营企业的新境界,走进了民工兄弟的大家庭。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这里萦绕的每一个大爱的梦,这里关于企业占有关系与分配关系的创新格局,这里提出的每一项经营管理上的大胆思维与创新……都让人们为之一振,既给人们以鼓舞,又让人们步入深沉的思考。
本书作者布仁巴雅尔和马宝山,通过文学的审美观照,高歌了人性美,吟诵了人间大爱的真谛,通过记录丁新民的企业发展过程,向人们揭示了丁新民的人生追求,走进了他的一切为了人的内心世界,彰显他崇高信仰的精神力量。
陈建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这本书,不仅使我们对主人公的事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对主人公思想境界、人生轨迹乃至影响他成长的社会家庭环境、民族性格渊源、地域文化特质等等,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体悟。两位作家以满怀深情而又素朴平实的笔墨,塑造了当今中国企业家中一个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这部作品的成功,既得力于丁新民的所作所为和崇高境界,也得力于两位作家的深入开掘和艺术塑造。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两位作家的采写过程,也是自身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的过程。应该说,作为一个作家,投身火热的生活现场是一种境界,和他笔下的主人公同甘苦共忧欢又是一种境界,而追随着主人公的思考,把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受一起升华,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通过这部作品,我们既看到了丁新民们崇高的身影,也看到了两位作家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齐肩奋进的脚步!
吴仕民(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从这部报告文学中我分明看到了当代中华民族的真实生活、丰富情感、价值取向和崇高追求。
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他们尽管可能不像丁新民麾下的农民工兄弟一样幸运乃至幸福,但起码应当享有作为中国公民的尊严,享受劳动者的权利,不可以受压制、受歧视,甚至领不到工资,这正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本书折射出来的巨大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这次研讨会的举办,是对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鼓励和推动。我也真诚地希望,或者说请求我们的作协和广大作家、评论家,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文学、文化事业,因为在少数民族的群体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文学创作的丰厚土壤,并且很多的少数民族有深厚的文学传统,创作过许多惊世骇俗的作品。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需要文学的滋养。
玛拉沁夫(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名誉会长)
《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的两位作者,能够深入到丁新民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中去,把一个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时代企业家的形象如此生动地描绘出来,我感到震撼。我们现在的许多作品越来越与时代脱节了,没有展现新形式下文学应具有的面貌。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是个新的课题。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对的,但怎么富,富起来干什么,是值得深思的。富起来很重要,怎么富更重要,而富起来以后干什么,更加重要。这样的思想在这本书中体现了出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所有作家团结在一起,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思考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样我们的文学才能为这个时代做出努力,才能提高文学的生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两位作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发现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当然最基础的是丁新民创造了这项可供书写的事业。他过去做官员,现在做企业家,实际上是换了个形式和战场,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在一种价值取向和信念的指引下,在伟大的事业中体现着自我价值,也是一种境界的升华。
张炯(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报告文学曾被称为文学园地的轻骑兵,它最能迅速地反映时代前进的脉搏,画出历史急剧变化的画影。而长篇报告文学更因具有更多的篇幅,以容纳更厚重的内涵而见长。这样的报告文学自然需要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功力,从而保证将更丰富和复杂的人物与事迹付诸笔端。《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写到的人物不下几十个,包括李颖梅、白进勤、白进彬、袁顺利、张金保、刘士奇、刘志成、杭青山、邵凤英、王德平、张保成、李喜强等等。他们的事迹也都被写得十分生动感人。这部作品不仅为读者刻画出一个时代的英雄谱,也以宽阔的视野描绘了集团公司转战各个工地,人员来自全国,以及公司如何关爱员工,组织他们到国内外许多地区游览考察等经历。写到精彩之处,每每令人热泪盈眶。在诸多的采访材料中,以独到的思想眼光和熟练的艺术技巧,取舍剪裁,组织经纬,着墨用笔,浓淡相宜,这都是需要相当功力的。
张小影(中宣部出版局局长)
在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文学创作出版的作用十分重要和独特,它的价值是持久的,是深层次的,是潜移默化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在这方面做出了独特的探索和创新,创作者选取独特的角度,挖掘企业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启示来传达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乃至在当代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种展示是很难得的,也是具有创新性的。
对农民工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近段时间以来,对农民工的关注,更多是放在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关注,这部作品难得的是在关注农民工为这个时代所做贡献的同时,讴歌赞美农民工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的普通人的内在情感,讴歌真善美,是通过感人的细节而不是用单纯的宏大命题来表达,将其放在中心位置。我们有责任引导出版界的目光更多地去关注普通人,用独特手段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
汤恒(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既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名叫丁新民的蒙古族企业家,了解了他的事迹,又在于让我们理解了他在带领农民工一道前进的过程中,从企业体制和管理方面进行的新探索、新创造,还在于让我们从丁新民对众多民工兄弟的关心与帮助中,感受到了平等对待和尊重农民工的态度,感受到了焕发农民工主动性、创造性的企业精神,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感和博大的爱。
作家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朴实生动的语言,讴歌了农民工的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奋斗品格,赞美了他们的成长进步和对理想、对未来的执着追求。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家从农民工的实际出发进行文学描写,站在农民工的立场思考问题和抒发情感,就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作者对农民工也投注了深厚的感情,那就是:不忘我们的根,不忘我们的本,不忘我们的父老乡亲。
向东(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
农民工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贡献最多,得到的却很微薄。最近这几年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我们要看到另外一面,就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仍然在扩大。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有几千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成为国务院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后阶段,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农民工进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市场广阔,内需潜力巨大,农民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空间。
我们要完善各方面制度,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科学发展观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差距也正是今后我们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和来源。这几年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农民工的许多文件,出台了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保险制度等,但做得还不够,这关系到农民工自由有序流动,农民工进城后定居下来能否与城里人获得一样待遇,获得同等的尊重。
毕力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这部作品,主题鲜明,思想性强,是一部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佳作。作品用动情的心和真诚的文字,形象地表达丁新民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作品在叙写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的时候,着重表现的是人物内心的信念和爱心,以及因为爱而表现出来的坚韧意志、乐观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正是建立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东方路桥的成功,并非仅仅是创业的成功,而是践行“以人为本”思想,尊重劳动者的成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的成功。因此,对于所有与农民工打交道的企业来说,只有解决好与农民工的关系,企业才会发展,事业才会长久,人心才会凝聚,奇迹才能创造。《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既是文学的,也是社会的,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本书的及时出版发行,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叶梅(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民族文学》主编)
《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这本书的出现,和丁新民与他的农民工兄弟所经营的企业的出现,实际上显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非常自觉地学习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的一个过程。丁新民先生不仅是对企业的经营,也是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学习实践的探索,这一点是我们文学强烈关注的价值所在。
在我们这样一个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国家,文学表现的社会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而尤其要关注到的就是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样一些边缘的、处在相对还比较落后的,但是又具有巨大财富、巨大优势的地区,这是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布仁巴雅尔和马宝山,还有阿尔泰、阿云嘎等等这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作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值得关注的创作经验。
在此,我还要特别提到的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和主席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繁荣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尤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明确地提出《民族文学》杂志由原来的汉文版扩展到少数民族文字的多种版本,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少数民族文字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民族文学》多种文字版本的创刊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意义,更具有强烈的民族和谐、社会稳定、中华民族大家庭繁荣昌盛的意义。感谢《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一书的出现,丰富和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学。
葛笑政(中国作协出版集团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总是试图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丁新民,但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文学语言是软性的,连软性的语言都不能概括丁新民的时候,我怎么能把他提炼出一个标准呢!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心灵的标准,对待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态度,一种心灵的境界,而这样的心灵境界决定了他的所有言谈举止。丁新民来自内蒙古草原,想到这点我就想,他的心灵境界就是那茫茫无际的草原,他的心灵的高度就是那草原上的蓝天白云。
胡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写企业家的传记,一般总有一半以上篇幅描绘其业绩,由创业到发达的历史,这是重中之重。而《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不同,丁新民是东方路桥集团公司老总,业绩斐然,但翻遍全书,能注意到书中写他如何进行路桥建设的文字竟寥寥无几。相信这不是作者采访中的遗漏,更有可能的是,作者在写作中舍弃了大量这方面的采访素材,而把笔墨完全集中于写这位老总和他手下农民工们的特殊关系。显然,以此为主旨的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十分罕见,也尤为值得重视,因为这完全是写人与人的关系,比写业绩更具文学性,品格颇佳。
当然,此书在写作上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作者的文笔还嫌不够老到。尤其遗感的是,书的用纸比较讲究,而封面设计过于简单,影响了读者的观感。
崔道怡(著名评论家)
社会和谐,是民族复兴的前提。而随着改革深入,劳资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关键在有产者如何看待无产者,领导人是否把劳动群众视为主人翁。这是事关国体与国策、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课题。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丁新民不仅革新劳资关系,而且采取一系列开创性理论和举措,促使无产者成为有产者。他以崇高的理念和勇敢的实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品格与风范。
无论物质生产范畴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丁新民都走在了时代前列。唯有把他的人生放在除旧布新的历史坐标上来品评,才能恰切确认其划时代的表率作用。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就是他先进事迹的艺术传记。他的人生,他的性情,他的贡献,他的功勋,他的栉风沐雨,行侠仗义,普度众生,先人后己,形象生动地描叙在了这一部文情并茂的作品里,新人耳目,感人肺腑。
张守仁(著名评论家)
看完全书,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词——“儒商”。我认为丁新民是新型民营企业家中的儒商。他不仅关爱农民工们的生活,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这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家,必能使企业长寿,越来越发达兴旺。丁总甚至在筑路建桥的过程中培养作家、艺术家。这是真正的远见卓识。他在领导物质生产的过程中,也重视精神生产。想到目前一些中央级的文艺团体、文艺刊物,一直为缺乏资金而苦恼,有关领导真应该向丁总这样的企业家好好学习。
丁总把关爱奉献给农民工们,农民工们又把爱心转献给家乡的父老、汶川震区的灾民。爱心像水波似的一圈一圈传递开去,使被波及的区域变成一个温暖的湖泊、关爱的海洋、和谐的世界。正如《爱的奉献》所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范咏戈(《文艺报》总编辑)
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书的根基和丁新民事业成功的根本,就是写出了博大的爱。丁新民的一句话非常令人感动:“我是搞企业的,企业最重要的是经营,通过经营发展壮大,通过盈利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但用什么思想去办一个企业,用什么理念去经营企业,我们可能与别的企业有所不同,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企业宗旨,坚持利国利民利企业和谐统一的方向,我们还坚持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从这里可以看出丁新民是站在建设和谐世界的高度来对待农民工的。
我觉得这部报告文学也写得很有文采。它确实不是一种平面的企业发展史的概况介绍,或者是企业老总的颂词。作品故事性非常强,很多小事非常闪光,也非常感人。特别是在刻画丁新民身上那种党员的风格、慈善家的情怀、兵团战士的精神、蒙古人的气派时很是生动和传神。
包明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
这部作品以很多感人事例和优美文笔,突出描写、艺术再现了东方路桥集团党委书记兼总裁丁新民的人生经历、心灵轨迹、创业精神、工作业绩和高尚情怀,揭示了丁新民与他的农民工兄弟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展现了民营企业的可贵探索和美好前景。这部作品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把握了现实生活的主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反映了时代的诉求和人民的心声,表现的是重大题材和主题,以高昂的姿态唱响了文学的主旋律。这部作品对文学创作,对企业发展,对社会进步,都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丁新民怀着崇高的目标,用自己的行动对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民营企业的价值取向做出了创造性的诠释和追寻。
王必胜(《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相对时下一些报告文学追新求异,这部作品是老实之作,诚实之作。然而,平实并非没有光彩,平实之中见奇崛,它通过记叙内蒙古鄂尔多斯东方路桥集团公司总裁的事迹,描绘了在当今中国经济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创业和生活的侧面。因为有了一个卓有成就的民营企业,一个有眼光、有个性的老总,才有了这一群体丰富光彩的人生,而这个群体的成长,又是推动社会共同进步的前提,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和检验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功能和能力。作品展示出一个创业者的个人成功,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这种成功和辉煌,同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群体进步相关联,个体的发展同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相和谐,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共同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作品注重细节和情节,突出主线,也不乏闲笔勾画,它以主人公为经,抒写创业者的历史,也突出群体的内容,描绘群像,以生动感人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而平实的叙述和生动的细节,使作品具有真实的力量。这也是报告文学所应有的品格。
文羽(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创业者和英雄,他们的业绩映照着时代前行的步履,给人以前行的力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记录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业者和英雄,作品不显山不露水,我在文本素朴、沉稳与扎实的推进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满足,逐步走进主人公丁新民的精神领地,进入到他所率领的那个独特团队的世界,我得承认,这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作家抓住的突破点是主人公与改革开放时代的深刻联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丁新民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子,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精彩的呈现,把他的成长、把他的事业的壮大放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给予考量,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时代进步对丁新民的突出影响,反映了改革开放对丁新民的事业的巨大推动。是改革开放的潮流,造就了丁新民的人生,是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为他搭建了人生和事业的新舞台,让他走上了在市场经济风浪中搏击的道路,这是丁新民成功的根本,也是这部作品立意高出一般作品的地方。
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
兵团战友老丁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当初他在连队当战士时,就是铁人一样的好战士。而今天的他又是陌生的,他完成了一般人不能完成的事。在老丁身上有一个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就是今天在我们的讨论中经常有的争论:青春无悔还是青春有悔。当无数青年走到内蒙古大草原,或者走到很多地方去过这种兵团战士生活时,究竟怎样去面对困苦,怎样面对祖国前进路途中不平凡的一段,怎样面对暴风雨,怎样面对内心不平静的青春,怎样面对灵魂上的波动,甚至是灵魂上的拷问。在《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这本书中做了非常有价值的探讨。丁新民的确是我们兵团战友的骄傲,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为青春有悔还是青春无悔做了很好的解答。这样一本书所传达的精神,以及老丁和他的农民工所做的这番事业,对今天青春激荡的年轻人是个很好的启示。
阿云嘎(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席)
文学的力量来自人性。这部书里的丁新民是个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老总,但作者并没有去描述他在商战竞争中的风采与辉煌,而是努力开掘他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农民工的问题上,丁新民表现出了爱心、善良、同情弱者、怜悯不幸等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
文学的力量来自真实,而真实中应该包括高尚,因为高尚也是我们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只是高尚存在于普通之中,存在于一些普通人的内心与行为之中。高尚的心灵、高尚的追求、高尚的责任感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所在。如果没有高尚,人类也许就没有希望,至少没有多大意义。这部书的成功告诉我们:那种否认或无视高尚的存在,否认或无视光明的存在的观念是十分片面的。
王东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长)
一部作品的创作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及生存现象的认知表达,而一部好书的推出则是宣传文化界对一种先进理念和典范实践的有力倡导。《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一书正是倡导社会各界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政策和关怀的一部好书。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的劳动力群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就业,他们生存权益的保障,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国务院极其关心的问题。如何体现他们的生命尊严,如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如何发挥他们的创造激情,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诉求等等,不仅是一个新的社会课题,更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们应该探索和回答的一大课题。正当农民工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温家宝总理亲自出面为农民工讨工
钱的时候,民营企业家丁新民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与农民工同呼吸、共命运、同致富的时代命题。
布仁巴雅尔(内蒙古自治区作协常务副主席、本书作者)
通过深入采访,东方路桥集团提出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办企宗旨、“把无产者变成有产者”的企业目标以及“敢想敢干,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他们提出的东方路桥的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和创新管理制度,以及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当前金融危机下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在东方路桥采访创作的半年,是学习的半年,收获的半年,感动的半年,难忘的半年,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型企业所展现的崇高的精神追求。
白进勤(东方路桥集团农民工代表)
我们在东方路桥干了十年,由游击性质的“锹头队”跃变成一支综合性的路桥专业施工队,在公路建设上我们为集团打了许多硬仗,受到了集团的多次表彰。我们发展成这样的规模,我有这样的体会:只有先进的办企业宗旨,农民工联队建设才能走向良性循环。农民工在创造城市生活的同时,要渐渐融入城市生活。集团为了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还建起了农民工创业园区,专为民工盖了别墅和单元楼,我和我的联队骨干,都在城市有房有车,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
我个人更是变化大,我在东方集团还入了党,成为了农民工致富的带头人,这是我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去年四川汶川闹大地震,我除了和联队的农民工兄弟一起积极捐款外,自己还交了两万元特殊党费。我想,人应当是有精神追求的,扶贫济困是一件非常让人心情舒畅的事情,是我高兴做的事情。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品性,而且是东方集团的品性。
邵凤英(东方路桥集团农民工代表)
我们在东方路桥越干越有奔头。现在,跟着我们干的农民工都成了村里的富裕户。我们自己也过上了富裕日子,前年,公司还奖励了我们一台价值三十万元的现代越野圣达菲小汽车。
过去大家称我凤英嫂,后来,人们称我是工头,前面还得再加上个“女”字。集团抓党的建设,要在农民工联队成立党的组织,一下子让我想到我是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现在队里的民工和集团的上上下下都称我为邵书记,这是我最爱听的。大家想想,我这个过去捡破烂的女人成为了东方集团基层党支部的一位书记,这份尊严怎能换得来?
丁新民(东方路桥集团总裁)
这十年来的发展,我也在不断考虑,我不只是经营一个企业,也是在经营一个理念。我想,在经营中如何把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先进的发展模式和我们原先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中好的东西嫁接在一起,来把我们的企业发展壮大,把我们的企业真正办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共产党的宗旨和理念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作为党领导下的一个企业,就要考虑如何更快地带领农民工共同富裕起来。我们的目标是在社会多方面的努力下,使我们的农民工摘掉“农民工”这顶帽子,要让他们成为我们企业真正的主人,成为新型的产业工人,成为现代企业的主力军。
赵晏彪(北京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民族文学》事业发展部主任)
翻开这本书,主人公丁新民的故事渐渐感动了我。农民工,多么庞大又刺激眼球的一个群体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工的问题解决不好将国家不保,政权不稳,可以说,谁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谁就具有贤人的品格!
我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下翻看着《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的。令一个人富裕是本事,令一个群体富裕是德行,丁新民正是具有令一个群体富裕的大德行之人。他令农民工们实现了三个跨越:由贫穷变富有,事业由小做大,实现了人生的梦想。所以他们从陕西来,从山东来,从四面八方来,到东方路桥去挣钱,到东方路桥去求发展,到东方路桥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东方路桥是农民工成长的沃土,他们在这里得到了财富和事业,更得到了关爱、理解和应有的尊严。
责任编辑石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