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析《癸卯学制》颁布前湖北新式学校考试特色

2009-08-22许风霜喻本伐

湖北招生考试·理论 2009年4期
关键词:湖北

许风霜 喻 敏 喻本伐

[摘要] 1897年以后逐步改革转变为新式书院的两湖书院和1896年改革后的自强学堂,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新式学校以及清末《癸卯学制》颁布之前“全国教育示范省”——湖北省新式学校。其考试极具特色,从中可以窥见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的步伐,对当今的学校考试极具借鉴作用。

[关键词] 湖北;新式学校;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教育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004X(2009)08-062-03

本文以1897年以后逐步改革转变为新式书院的两湖书院以及1896年改革后的自强学堂这两所湖北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新式学校为例,对清末《癸卯学制》颁布之前“全国教育示范省”——湖北省新式学校考试的特色加以探讨,从中可以窥见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两湖书院始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院址设在武昌都司湖。它既是湖北也是全国近代最早的新式书院,是张之洞的得意之作。两湖书院十分重视学习西学。在两湖书院初创之时,准备开设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及经济学6科,试图将两湖书院办成中西合璧性质的学校。实际上,算学和经济学实乃虚悬一格。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一月,张之洞先后颁布《两湖书院各分教规程》和《两湖书院学规课程》,着手改革两湖书院。紧随其后的《新定两湖学规课程》(1897)、《两湖、经心书院改照学堂办法》(1898)以及《札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改定课程》(1899),均促使两湖书院向新式学校转变。湖北自强学堂于1893年在湖北武昌铁政局旁开办,是湖北省最早创设的学习西学的专门学校。自强学堂最初分设方言、格致、算学、商务4门。光绪二十二年,自强学堂被改办为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学堂,分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4堂。次年,又添设东(日)文堂。

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是清末湖北新式书院、学堂的典范,1896年左右两所学校在张之洞的领导下进行改革,培养学贯中西、足以致用的时务人才,考试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归纳起来改革后的新式学校考试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区别于传统的考试种类。两湖书院的考试分3种:月考、学期末考和年终考,这3种考试与今天学校内部考试种类相似。自强学堂的考试类别有:月考、季考、年终考、总考(3年一次)。两湖书院是张之洞一手负责改制的,自强学堂是由张之洞最得力的洋务助手蔡锡勇一手操办的。蔡锡勇是广州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培养出来的高才生,他在创办这所新式学堂过程中,大量因袭了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模式,考试制度也不例外,京师同文馆的考试就有月考、季考、年终考、大考4种。

上述考试种类与清代传统官学、书院考试的种类大异其趣。晚清传统官学、旧式书院考试都是与科举考试直接挂钩,旧式官学中童试、月课、季考、岁考、科考制度都是为配合科举应试而成为定制。旧式书院中的月课也已经]变为科举考试的试练,每次月课都由地方官亲自主持[1]。

清末湖北新式学校考试类别的变化是与其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的,新式学校考试种类力求摆脱科举考试的束缚,这是新式学校教育向近代化迈出的艰难一步。

2. 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的高额奖学金制度。两湖书院每月按学生的成绩发给不等的奖金。对某门功课特别好的学生,还另外发给奖金。奖金分3等:每月考试成绩列超等者,获奖金12元(约合银八两六分);特等者10元;平等者8元。照规定,每次受奖的人数不定。若全部成绩均佳,则人人得奖;反之,人人无奖。事实上,每月有80%以上的人得奖。故张知本(1895~1900年在书院读书)说:“年终大考成绩,各门分别计算,共可得奖金百余元。其待遇之丰,实足以养家。”[2] 76~77

频繁高额的奖学金制度,一方面是对传统教育形式中考试奖励制度的承袭,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清末《癸卯学制》颁布以前新式教育的艰难处境:毕竟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废除,科举考试依然是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而新式教育力求摆脱科举束缚,培养新式人才,就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有学生就读,而高额的奖学金制度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另据陈英才回忆:

那时学生的课程,以文学基础较好。而社会的风气,以学科学为荣。因此,学生对文学不必花多少功夫,反正每月的丙等是可以稳拿的,尽管得甲、乙等奖很不容易。为了争取留学的机会,为了准备将来教书,大家对实用科学比较感兴趣。有的课程(如英语、日语),书院并未设教师,学生间也有相互传授的[3]。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高额的奖学金制保障了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使学生有条件进一步钻研实用学科,且对实用学科更感兴趣,自愿学习,说明教育的近代化在湖北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3. 西学占主导的考试内容。湖北传统书院改制目标在于逐步改书院为学堂,培养学贯中西、足以致用的时务人才。两湖书院在初创时就十分重视西学,改制前书院课试的内容,可从唐才常的课卷中管窥。唐才常是湖南省浏阳人,于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往考两湖书院,被录取,1895年2月移居两湖书院学习,到1896年农历4月离校,在两湖书院学习的时间约有一年半[4]。他的课卷,现存虽仅有5篇,但仍可从中窥见当时两湖书院学术方向上对西学的偏向。其中关于钱币改革的一篇相对完整,其余仅见节录,题目为《孝经六艺总会说》《历代商政与欧洲各国同异考》《唐租庸调法得失考》《征兵养兵利弊说》。从这些课卷中,可以发现如后3项特征:(1)这时两湖书院的学术,是指向实际政治问题的,因此容许对时政的批评。(2)书院师生的思想大体上是求变的。唐才常处处驳斥“拟古”、“守旧”,要求斟酌今日形势,变通成法以求实用。(3)书院收藏有丰富的洋务书籍与报纸,并鼓励学生阅读。唐才常在课卷中,系统地引述西方政治、商务、钱币、赋税、兵政等制度,并主张效仿。

改制后,两湖书院新增加了一系列西学课程,且文理兼顾,传统课程仅保留经、史两门,考试内容自然便是西学内容占主导,书院考试还特别加重西学课程的分量,学生要拿甲、乙等就只能在西学课程上下工夫。

自强学堂改办为外语学堂后的考试内容,苏云峰在《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一书中,引用程颂万《十发盦丛书类稿》中的相关资料,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据该书记载,光绪二十五年九至十一月间,自强学堂曾举行过3次月考和1次总考,测验中西各门功课。在汉文方面,每次月考出13~16题,内容多以《春秋》《左传》《汉书》《四书》《通鉴》等书为范围,亦有涉及时务者。如“问学堂之设与书院不同,试析何故?”“问意人索我三门湾,近又欲索我唐山,议者多主战,然否?”“问英与脱兰士战,英为欧洲最强之国,脱为非洲至弱之国,何英反为脱困,试陈其故”[2] 102~103。西文方面则以文法、改错、翻译为主。如1899年冬天的总考,各堂西语题目大概如下:(1)英文堂出英文8题,其中文法与改错5题,翻译3题。其中翻译题为“译奥员虐待瑞民记一则”、“译通工通商说一则”、“译游西克记一则”。(2)俄文堂出俄文13题,其中4题属文法,余9题则翻译“微普斯克书”各课。(3)法文堂出法文9题,其中文法2题,默写“欧洲史略各一段”1题,余为翻译。(4)德文堂出德文9题,其中文法4题,翻译5题。(5)东文堂出日文16题,其中文法5题,翻译9题,另外还有论说2题,即“阿非利加洲说”与“日本北海道说”[2] 103。从以上所举各堂西文题目可以看出,自强学堂考试外语学堂的性质决定了其考试内容一边倒,学生对西语及其所传达的西方社会历史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比较高的。

自强学堂在开设方言课程的同时,还较为重视理科科目的教授和考试,如生理学和格致学。在《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中,便着重介绍了自强学堂生理学和格致学的考试题目。现转录如次:

普通学理科,人身生理学8题如下:(1)筋肉及骨骼考;(2)呼吸器之部位及其作用与卫生考;(3)消化器之部位及其作用与卫生考;(4)循环器之部位及其作用与卫生考;(5)神经系之部位及其作用与卫生考;(6)血液循环之次序考;(7)问人何以必藉空气始能养生?问人何以知觉诸事;(8)何以能立志传意。

普通学理科、格致学14题如下:(1)问地球之有吸力何以证之;(2)问寒暑表之制法;(3)问雨何以形成;(4)固液气三体制区别考;(5)问何为液体之沸腾点;(6)问物体受热作何变状;(7)问何为对流;(8)问物体传热迟速不一,甚有不能传热者,是理何以证之;(9)问物皆有重,其重果何自而生;(10)问物体遇热增涨何以验之;(11)问平杆之支、重、力三点既可互易置之、用之之法有异同否;(12)问水既为液体,其质遇热,固未有不蒸发者,而江海之水不见其少,果何故耶;(13)问某平杆之重支距八尺,今欲用平杆起八十斤之中须用力几何;(14)问金较银重,果何故耶[2] 105。

以上考试题目所承载的西方近代以来社会历史、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表明西学全面渗透到学堂考试之中,这是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如果以5年后(1904)所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准,上述生理与格致二科题目的程度,仅相当于中学一二年级而已。至于各堂算学考题,分为新班、旧班两种。新班题较繁难;旧班题目,则全属四则范围,诸如方阵、分配、行程、比例与本利计算等。各堂中,以德文堂的题目较深。不过,从题目看来,这时的数学程度顶多与高等小学相当。这又说明清末《癸卯学制》颁布之前,湖北新式学校教育尚刚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本文从清末湖北两所最具代表性的新式学校考试的特色这一视角,揭示了清末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所迈出的艰难的第一步,但是,正因为这艰难的第一步,湖北才真正成为清末全国“教育示范省”。前人不甘落后、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雷方圣.从《龙山书院条约》看清末书院的考试制度[J].湖北教育史志资料,1985,(3).

[2]苏云峰.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M].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

[3]陈英才.回忆两湖书院[J].湖北省教育史志资料,1987,(5).

[4]郭汉民,陈宇翔.唐才常入两湖书院时间考实[J].近代史研究,1996,(4).

[责任编辑:黎阳]

猜你喜欢

湖北
神秘的原始森林:湖北神农架
《徽州写生》系列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党员生活》荣获“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
湖北2009年8月14日企业生猪收购价格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