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实践中发展高效农业
2009-08-22赵保华
赵保华
近年来,我们丰县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以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为抓手,突出培育优质果品、创汇蔬菜和木业加工三大产业,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加工转换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创新投入机制,夯实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我县积极探索财政贫困县农业投入新机制,创造性地挖掘潜力、提升张力、广借外力,合力破解制约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工商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新格局。
一是挖掘潜力,创新财政资金投农机制。首先是抓补助投入。去年县镇财政共筹集补助资金1100余万元用于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对新建蔬菜大棚、日光温室和标准鸭棚每个给予2000-3000元的补助。今年财政将安排2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建设。其次是抓贴息投入。去年向132个村6890户农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528万元,财政贴息102万元,带动民间资金投入农业近亿元。再次是抓配套投入。去年共向部、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9400万元,整合财政配套资金2500万元,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开发,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提升张力,创新金融资本投农机制。通过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争取到信用联社农业贷款余额9.5亿元,占各类贷款的70%。为解决农民贷款难、农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筹建农业投资担保公司,目前已筹集注册资金1000万元,由财政和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入股,坚持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同时引导和集聚信贷及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充分利用“五方挂钩”帮扶机遇,积极争取后方单位帮扶资金。去年累计投入到55个经济薄弱村帮扶资金6093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26个。
三是广借外力,创新工商资本投农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进驻,先后招商引进了安德利果汁等一批规模大、品牌响、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丰县。广西桂柳集团落户丰县后,先后投资8500万元,建设4个种鸭场,可年产300万只父母代种鸭和1.2亿只商品鸭苗。安德利、湖滨两大果汁企业追加投资1.2亿元提升加工能力,去年消化加工果品46万吨,带动丰县及周边果区农民增收2.5亿元。同时引入企业搞订单农业,范楼镇引进青岛鹏园进出口公司在徐楼村建设鲜切花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企业无偿提供种苗,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枝鲜切花纯效益0.4元,亩效益达5.6万元。
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高效农业发展的支撑力
发展高效农业,科技创新是关键。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增加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化率,使农业主导产业逐渐转变为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标准农业。我县紧紧抓住创新成果的适用性和技术应用的主动性两个关键环节,把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全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业是丰县的传统产业,前些年,果农常常因为果品品质差、难以销售犯难。2000年以来,我县果品生产从提高单产人手,以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切入点,采取高接换头等科技手段,更新品种,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引进红富士优新品种,全面推广果树无公害栽培管理等各项精品果蔬生产综合技术,并出台颁布了《江苏省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等4个全省标准,果品质量有效提高,产品销路明显扩大,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逐步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质果品品牌。
集约发展规模农业。有规模才能出效益。以黑木耳食用菌生产为主的师寨镇,近年来在该镇张寨村的带动下,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目前全镇36个行政村有32个村生产木耳,10个村已形成规模生产,全镇拥有标准木耳生产大棚5000多个,生产规模6000万袋以上。产值1.1亿元以上,效益达到6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师寨镇已成为江苏省木耳生产第一镇。蒜薹是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几年前,全县蒜薹种植面积仅有数千亩,现在已经发展成华山、范楼、梁寨3个镇集中连片35万亩的规模。亩均效益达到2600元左右。全县的农业生产正在由过去的零星、粗放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生产转变,由发展规模农业所带来的增加值呈现逐年攀升态势。
实施科技入园入户工程。为提高农民应用农业新科技的能力,我县着力培训农民的三种能力:一是科技增收能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立“镇有科技学校、村有农业示范基地、组有科技中心户”的三级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定期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实地指导农民科学种养,并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函大学习。去年,全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780期,培训人数达15万余人。二是市场经营能力。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合作组织177个,培养农村经纪人2.8万人。三是专业化生产能力。实施了种鸭、奶牛养殖和“绿色证书”教育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专业培训,使2万多农民至少获得了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实施科技入园入户工程以来,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共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100余个,完成试验项目42项,示范项目28项,推广各项新技术30余项,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为全县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引入循环农业理念,开辟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园林化、经济循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我县狠抓农村节能减排。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2008年12月6日,江苏省农林厅的干部以及省内农业科研院校的数十位专家教授。对我县华山镇刘楼村的丰县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进行论证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刘楼万头生态养猪场没有一般猪舍散发出的臭味,猪舍里也看不见粪便,这归功于他们采用的“生态发酵床”新型养殖技术。进驻产业园区的江苏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刘楼模式”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围绕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来发展现代农业。为此,他们从日本引进这项生态养猪技术,并与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联手,根据我国国情、气候、土壤进行了结构性优化改良,如今这项新型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5年内将在全国形成180万头生猪养殖的规模。生态养猪业将带动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屠宰等相关产业。形成完备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产业园总占地面积4200亩。分生态养殖、农业示范、观光农业、屠宰加工、生态农庄五大功能区,园内建有千头种猪场、万头生态猪场、百亩果树园、百亩四季葡萄园、千亩无公害粮油基地、百亩苗木花卉基地、百亩大红袍龙虾养殖基地、中华民俗园和中国生态第一村,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具特色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科研、示范基地。
培育生态养殖链。种鸭养殖是我县的传统产业。目前全县种鸭饲养量达到100万只。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樱桃谷种鸭基地,肉鸭饲养量达到1亿只,鸭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防止大量的鸭粪污染农村环境,我县探索出两条生态养殖链。一是结合当地果林业发达特点,在果树林中建棚养鸭,形成果树林天然防疫、鸭粪肥地的“林鸭模式”:二是结合“一池三改”沼气工程,整合农林局、开发局、畜牧局资源,在养鸭集中地点建设沼气池,实现了鸭粪便自流入池。产出的沼气用于农户做饭、照明、洗浴,沼液、沼渣用于果树施肥。初步形成了“饲料→鸭业生产→鸭粪→沼气(沼液、沼渣)→果”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形成了10亿元的生态产业链。
实施清洁田园工程。加快节水农业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全面开展土壤“一查两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达87.4%。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我县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量达80万吨,以前大多作为农民做饭用的烧材。2005年以来,我县组织实施了“秸秆种菇百村-万棚亿元开发工程”。组织农民综合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种殖,食用菌生产实现了秸秆的就地增值,每年实现经济收入总值1亿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产业。
责任编辑: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