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 江苏经济企稳向好
2009-08-22谢波徐金源江海洋
谢 波 徐金源 江海洋
上半年,江苏全力以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运行逐步向积极方向转化,呈现出“总体企稳、结构好转、内需上升、预期改善”的格局,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三个继续”,即:“经济增长继续回升,回暖基础继续巩固,发展信心继续提振”。我省经济运行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东部沿海省市、好于预期,预计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2%左右。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4.1个百分点。
工业稳中趋升推动经济回暖。上半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31.8亿元,同比增长12.3%,累计增速呈现攀升态势,且增速高于东部沿海主要省市。全省38类工业行业中,31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医药、建材、机械行业增长较快,电子行业扭跌为增。工业优化升级效果明显,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医药产业增长31.5%,新能源增长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省工业近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累计降幅收窄。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一季度缩小3.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2%,扭转了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全省13个市6月份全部实现了工业用电正增长。
内需增长对经济发展支撑较强。投资增速持续攀升。上半年,我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916亿元,增长25%,已连续43个月保持20%以上的月度增长幅度,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增强。苏南各地坚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扩大投资,累计投资增幅持续回升。全省160个省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后续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上半年新开工项目个数、计划总投资规模、完成投资分别增长28.1%、31.5%、40.2%。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1.5亿元,同比增长17.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6%,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快速增长,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7.7%,增幅高于城市消费1.7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增势强劲,销售面积持续快速增长,市场回暖趋势明显,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840.6万平方米。增长56%,增幅同比提高65.5个百分点。汽车销售继续趋旺,上半年汽车类消费增长18.3%。
民生得到继续改善。财政收入稳步上升,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顺利实现“双过半”,上半年,全省实现财政总收入382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91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91元。同比增长111.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83元,同比增长9%。就业形势稳定趋好,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5%,与上年末持平,上半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1.4万人,劳动力转移总数已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4.3%。
服务业成为经济回稳的重要引擎。在扩大内需、产业升级等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606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6个百分点,9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和67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全省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等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发展,提高了服务业在保增长促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从而加快了经济回稳的步伐。
上半年我省经济发展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得益于见事早、动作快、措施实。
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突出抓好工业,促进经济尽早止跌回升。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工业大会,对全省工业经济作出全面部署,把工业作为保增长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对企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及相关扶持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要素供应、资金筹措、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财政与金融手段的有效配合,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取消和停止行政事业性收费121项、政府性基金2项,每年减少收费39亿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二是突出抓好投资和消费,确保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尽快取得实效。一方面增加省级财政的支持引导力度。今年省级财政增加安排资金100亿元,以“四两拨千斤”为导向,投向重大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和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优化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前提下扩大有效投入,排定160个重点项目。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一批重大生态环境工程,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到今年底将完成政府性投资3000亿元。再一方面注重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支持,把着力点从依靠政府投资转向社会投资,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预计2009年的政府性投资可带动社会投资1.4万亿元。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条件,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出台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同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推动消费升级。三是突出抓好外贸,坚决遏制外贸出口过快下滑势头。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江苏迎难而进,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份额不下降,力保新兴市场份额有增加;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外经贸扶持基金规模,并设立5亿元国际服务外包扶持资金,加快出口退税和结收汇,减免有关费用,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抓好重大外资项目建设,把苏台经贸合作促进区、苏北台资企业转移中心、新加坡一南京科技生态城等重大项目培育成为全省外经贸新增长点;加快推进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自有品牌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力度,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积极支持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过剩生产能力有序“转出去”。经过艰苦努力,全省出口跌幅逐步收窄,重点产业和产品出口降幅趋缓,有效遏制外贸进出口下滑过快趋势。
把调结构、促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一是坚持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相结合。既积极化解当前困难保增长,更着眼于结构调整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我省在贯彻落实国务院10项产业振兴规划基础上结合江苏实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及13项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支持重点产业破解危机,科学发展。加快推进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为重点的自主创新,切实增强江苏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赢得今后较长时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壮大新兴产业相结合。全面推进“百项千亿技术改造推进计划”。重点实施115个单体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链提升工程,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采取规划政策引导、攻克关键技术、健全投入机制等多种措施,集中力量把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做大规模、壮大实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坚持发挥苏中苏北后发优势与促进苏南转型升级相结合。充分发挥苏中、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的后发优势,积极推进苏北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着力加强苏南地区集约发展,加大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苏中、苏北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优势凸显,增势迅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和苏南平均水平,苏中、苏北地区从江苏发展“洼地”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高地”。正是由于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强劲增长的撬动,以及苏南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增加了江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整体“抗震性”,保证了全省来之不易的两位数增长。
把惠民生、保稳定作为经济工作的落脚点。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我省针对今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把促进就业作为惠民生、保稳定的重中之重,在继续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更加扎实地抓好“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等阶段性就业新政的落实。充分发挥特殊政策促进特殊时期社会就业的积极效应,鼓励企业尽量不停工、不裁员、不减薪。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众“三大重点人群”分别落实具体政策措施,确保各类重点人群就业有岗位,收入有保障。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完善困难群众救助机制,确保城乡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和在校贫困生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加快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确保群众住有所居。三是坚决维护社会稳定。针对经济困难引发社会矛盾增多的情况,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江苏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考核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公众安全感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为保障经济快速回暖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当前我省经济正处在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下滑态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要真正走出衰退、步入稳定复苏轨道还很遥远。从国内看,中央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经济运行继续向好。下一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坚持“两个不变”,即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进一步回暖。从省内看,尽管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外贸出口持续下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但全省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形势发展好于预期。预计下半年我省工业生产保持回暖,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外贸出口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
越是在关键时期,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头脑,紧紧抓住当前经济中出现积极变化的时机,进一步用好用足政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见效,发挥最大效应;积极增加有效投入,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全力遏制出口下滑势头,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千方百计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