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建筑:A股变压计火爆路演

2009-08-22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8期
关键词:建筑

林 源

作为2009年主板新股第二单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筑)已于7月13日发布招股说明书,其融资规模很有可能高居2009年亚洲市场中IPO的榜首。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地产综合集团,中国建筑直接受益于本轮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业面向好,同时,又正值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试点时期,公司的发行符合市场的期望,将为资本市场再添优质蓝筹股。

中国建筑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依托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及设计勘察五大业务板块的有效互动,中国建筑致力于为境内外客户设计并实施各种特大型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在各个业务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优秀业绩。如“中国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被誉为2007年世界建筑奇迹的中央电视台新址;以“水立方”为标志性项目的二十个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被誉为欧洲第一高楼的俄罗斯联邦大厦;被评为二十世纪十大建筑的香港新机场;建国以来东北地区投资最大的铁路项目哈大高铁;亚洲最大的交通综合枢细——京沪高铁南京南站;荣获中国房地产界最高荣誉“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的“香蜜湖1号”;结构设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体现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黄帝陵等。

中国建筑经营业绩多年来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建筑总资产2,04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约153.8亿元。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020.97亿元,其中房屋建筑工程业务收入1606.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收入177亿元,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业务收入188.2亿元。

依托优秀业绩,中国建筑成为我国建筑类仅有的一家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的企业,也是唯一一家首批进入国资委确定主业的中央企业名单中的建筑房地产企业。在7月9日公布的财富500强中中国建筑荣列第292位,提前完成进入世界前三百强的目标。

招股书显示,中国建筑本次A股发行采用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和网上资金申购发行定价相结合的方式,发行数量不超过120亿股。募集资金主要应用于重大工程承包项目的流动资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普通住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购置施工机械设备、钢结构加工基地项目等,同时剩余资金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中信证券指出,中国建筑与各地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及通过工程施工置换低成本土地的优势非一般地产企业可及,而出身工程项目管理的地产项目经理在质量及成本控制方面具独特优势。此外,作为大型建筑企业其施工业务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良好的融资渠道和较低的融资成本可为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由于发行价格还未确定,中国建筑总融资规模的确切数值还不得而知,发行价格高低将直接影响此次巨无霸的融资规模,目前多家研究机构都预计此次IPO规模将在400亿元以上,部分机构给出的价格区间则在3.4~4.4元之间。

北京某券商的投行部主管指出:“中国建筑定价或将会成为大盘的一个风向标。首先,定价高低势必影响后市的走向,同时对监管层而言很可能也被视为—个市场信息的重要反馈,当然也是投行市场影响力的一次检阅。”

上海某大型券商研究所的建筑行业分析师则称:“保荐人按照发行120亿股测算的中国建筑2009年EPS为0.15元。我们估计z009年EPS为0.18元。其市盈率定在30倍以上,价格下限为3.8元。”

而深圳某基金公司的一位行业研究员对中国建筑的估值则趋向保守,他认为PE不应该超过28倍,估值下限约为3.39元。

据接近该IPO保荐人的人士对外透露:由于中国建筑早在2008年6月就已经过会,但一直未拿到证监会的批文,0.15元的2009年EPS(每股盈利)是在2008年给出的判断。该人士表示正式的研究报告将对EPS有所调整,原因是2009年的经济环境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已经触底反弹。“中国建筑的业务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进行估值,建筑业务和房地产开发均可以参考已上市的行业龙头。”他表示,“而且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趋势明确,公司盈利肯定好于2008年预期。”

上述分析师认为:中国建筑的最大亮点在于房地产开发业务,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次于万科。不过,一位规模位列前十大的北京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却对公司的成长性有所担院,他认为:“中国建筑的长期增长可能受到旗下建筑业务的局限。而且无论是建筑业务还是房地产开发,和宏观经济的相关度都很大。”

因此,如果参考上述基金研究员的估算——最低估值3.39元,而按照中国建筑最多发行120亿股计算融资规模约为406.8亿元。

除了市场能否迅速消化此次巨额IPO所带来的融资压力,诸多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建筑本身还有一大顾虑——国外基建项目的风险。

“从公司过去情况来看,海外业务是一大优势,不过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海外业务未来增长如何不得而知,至少今年以来考虑到付款等因素,几家上市公司都主动放弃了海外的新项目。”上述基金研究员表示。同时,海外业务面临的人民币汇率风险也不可回避。、

猜你喜欢

建筑
建筑学园(4)
建筑学园(3)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建筑速写系列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建筑与数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