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的崔夫人形象谈
2009-08-21陈云发
陈云发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精彩的爱情篇章之一,也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爱情戏之冠,在于它在树立新的爱情、婚姻观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即青年男女自主择婚。
《西厢记》有四个主要人物,张生、莺莺和热心的红娘都是数百年来人们十分喜爱的人物,唯独崔夫人不受观众、读者的欢迎。上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颁布了新《婚姻法》,提倡、保护自由恋爱,反对父母包办、干涉婚姻,于是,《西厢记》里的崔夫人、《梁祝》里的祝员外、《红楼梦》里的贾母便成为戏曲舞台上婚姻领域封建保守势力的三大代表人物。现在的研究者也总是把崔夫人作为干涉、拆散张生和莺莺恋情的人物进行批判、鞭挞,这几乎成了铁案。
这样解读《西厢记》里的崔夫人公正吗?
近年,有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应重新客观地评价崔夫人这个人物。毫无疑问,元代的王实甫绝无反封建意识,他塑造崔夫人这个形象是展开剧情矛盾冲突情节的需要。王实甫并没有很简单地把崔夫人作为反面形象脸谱化,而是赋于了这个人物世故、老练但又一心为女儿幸福着想的复杂特征。在戏中,她要为女儿婚姻当家是确实的,所以她先把女儿许配郑恒;但当强寇孙飞虎派兵围困普救寺要抢夺莺莺的危急时刻,她便公开宣称谁能退贼兵就把莺莺嫁给谁。这一步很重要,要知道崔家是相国之家,按照道学家观念,女子“失节事大”,另行择配便是“失节”。莺莺既先许郑恒,就不能另嫁,只能“玉碎”,不应“瓦全”。然而,崔夫人在危难之际并未要女儿为先许之未婚夫守节,实际上就突破了当时社会道德的底线。其次,当贼兵退走,张生要践约时,崔夫人此时突感为难——一方面她知道张生、莺莺才子佳人相爱又般配,但毕竟莺莺许配郑恒在前,至今尚未退婚,有法律效力。另一方面,郑恒是自己的亲内侄,如果贸然让女儿另嫁,那在郑恒面前怎么交代?思想矛盾之下,她向张生抛出了一个建议,让张生和莺莺兄妹相称,助银另娶。我认为,这个主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赖婚”,而是崔夫人摆脱女儿“一女二许”窘境的一项最佳选择,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对张生的试探。张生反应激烈,赌气要马上离开普救寺,此时崔夫人喝住张生:
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意为你今日多喝酒醉7)。红娘,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说。
——第二本第三折
崔夫人没有乘机赶走张生,而是把这个怜香惜玉的多情祸种依旧留在西厢之内,实际上为这对旷夫怨女日后偷情越轨创造了条件。而她作为过来之人,应当懂得张生留下的后果,但还是留下他了,我们只能说崔夫人这一“失误”是一种纵容,多少反映了她内心中不便说出来的愿望。以后的情节发展大家都知道了,张生、莺莺终于“生米煮成熟饭”。
接下来的第四本第二折,就是俗称“拷红”的这场戏。这场戏的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很在情理之中。开头崔夫人传红娘,观者可能认为这一回红娘完了,一顿毒打在所难免:而张生也将被崔夫人追究,或被赶出崔家。没想到崔夫人对红娘的一番询问,情势来了个大变,本来担忧的责罚成为天降喜讯。本折戏一开头,崔夫人便说她发现女儿这些日子“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说明作为母亲,她一直在暗中密切关注着女儿。而徕儿关于莺莺半夜烧香不归的“告密”,则是她借机发作的由头。接下来便传红娘询问,红娘很害怕,以为一顿拷打性命不保,没想到她冒险反守为攻,责备崔夫人不该对张生失信、又留张生于书院为他勾引莺莺创造条件的错误时,崔夫人却不嗔反喜,连说红娘的话“也道得是”,借口崔家“无再婚之女”,决定为免出乖露丑,将莺莺配与张生。这说明崔夫人的“拷红”是在故意弄出“响声”,然后借机落篷,这样,她作为家长就免去了“治家不严”的责任。王实甫的聪明在于,他不仅写了“拷红”这场戏,而且还让崔夫人也演了一场戏,即明里是崔夫人拷问红娘,实则却变成为红娘责问崔夫人;明里是调查张生、莺莺做没做“那件事”,目的却是想把张生、莺莺“做下来了”的事正式公开。只有这样,崔夫人才有理由把女儿嫁给张生——他们已是事实婚姻了嘛。当然,作为有丰富社会阅历的相国夫人,考虑问题自然会更全面、更长远、更深层次一些,这就是张生和莺莺结合以后,他们的婚姻有没有保障?是否因此就能一了百了?因为按当时的法律,莺莺尽管已和张生结合,但许配郑恒在先,郑家没有休她,崔家也未退婚,所以莺莺之身仍然是属于郑恒。如果郑恒告官,依旧能讨还妻子。况且,郑恒又是尚书之子,在京城总还是有势力,而张生是白衣,是弱势群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张生要保护他和莺莺的“非法婚姻”,唯一的办法是自己也求得一官,利用官场势力、关系来压倒对方,舍此别无他法。而这一层利害关系,热恋中的张生、莺莺是不懂的。但世故的崔夫人懂,所以她必须逼迫张生赶快赴京科考求官。许多学者、观众读不懂崔夫人逼张生上考场的深意,将张生被迫赴考理解成老夫人“干预”女儿婚姻,这是错误的,因为此时崔夫人已承认张生为婿,并对他说,你快去求一个官,我替你养着老婆。作为长辈,对晚辈提这种要求并不过分。青年男女不能总是沉湎于卿卿我我之中,他们要过日子、要吃饭、要婚姻安定,必须有生存的本领。后来剧情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郑恒果然前来逼婚,幸赖张生此时已当上河中府尹,有了官员身份,才在气势上压倒了郑恒,逼得郑恒只能自杀。这说明崔夫人当初逼张生赴考这步棋虽然冷酷了一点,但却是对的,有超前的忧患意识。
《西厢记》在当代广泛被戏曲剧种改编、移植,是古典戏曲中至今改编最多、演出最频繁的剧目之一。当然,各家改编本在移植、改编中,对内容常“各取所需”,有所侧重,有的突出“反封建婚姻”主题,以张生、莺莺为双主角;有的以莺莺为第一主角;有的则因剧团小生行当为强项而偏重写张生戏,莺莺成为被动配角;有的则以热心的红娘为第一主角,张生、莺莺都成了陪衬,如苟慧生主演的京剧《红娘》。但在所有的戏中,崔夫人都成为保守势力的代表形象,至今未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