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
2009-08-21刘宏波袁永平
刘宏波 袁永平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广东省的情况从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在学科专业建设,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实习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及师资水平等方面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 人力资源 人才培养 就业 经济社会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098-02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区域产业转移等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则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使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的根本保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2008年,国务院制定的部门“三定”方案,对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的职能进行了调整,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地方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更是引人瞩目,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金融危机调整了世界经济格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增长速度减慢的趋势。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务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调整了经济调控政策,实行适度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实行以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为主的战略,对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作了调整。而广东作为外向型经济的省份,经济社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外贸出口下降,外商投资减少,外企失业人员增多,劳动力成本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整体经济出现下滑迹象,区域经济受到重创。2009年5月1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中山大学压轴演讲时,对“中国制造与广东创新”、“全球金融危机改写中国经济地理版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说,中国经济要超过目前世界经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欧元区,都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他预言:中国要变成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需要20年时间。克鲁格曼充分论证了世界经济格局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造成经济不景气的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方式也随着改变,客观上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进行改革。
2.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设置作为高校教育偏向的一点重要体现,总体上应该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但实际上,很多高校还是没有根据国家、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学科专业。主观上存在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困难。如:会计、金融、国际贸易、法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另外,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理念越来越为原来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校所采纳,其原因同样是学校主观上偏向于热门专业,利用综合性扩建扩招的势头来进行专业调整,这种调整出发点或许是积极的,对于增大学校办学规模和学科互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但却越发加大了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造成就业难题。
3.高校扩招出现教学质量下降。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教学质量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在校学生人数增加,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学生宿舍等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新设置专业,根本没有专业教师能胜任课程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临时聘请一些非专业教师来应付,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至今也散发着生命力。扩招对于毕业生专业素质的影响并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长远来看,随着教学资源配置的分散性不断加大,教学质量导致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的下降是必然的,原本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担当大任的大学毕业生也有被社会所不承认的趋势。目前,技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高校毕业生相比已渐显优势,除了其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较为吻合的原因外,技校规模扩大速度较高校为低或许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4.高校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有的高校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课堂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调,照本宣科,甚至连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都很少运用。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实验教学比较少,实验研究课题项目几乎是没有。学生缺乏动手实验,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无疑,该教学形式并不会被现代的多数大学生接受,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该形式也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改革开放30年来,知识转换为产能的效率早已成为了许多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高校若仍按传统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技能,毕业生将会越来越达不到用人单位尤其是处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的企业的用人要求,就业困难也必将成为恶果。
5.毕业生实习实践活动少。高校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缺少,造成有些专业的学生根本没有实习基地,没法开展实习活动。有的高校没有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没有安排学生参加产学研实习或“中试”实践。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少,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岗位适应性差,就业竞争能力不强。学校与社会环境的有效衔接,可以体现学校教学理念与水平,同时也是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的关键,眼高手低往往成为了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该成为高校教学的必修环节予以重视。
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对高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高校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要有一个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正确的培养方向,在学科专业建设之前,必须把握国家政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深入市场调查了解社会情况,研究国家、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合本校特色的实用型学科专业。从广东省的情况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革30年,广东省利用对外经济贸易优势,集中建设了一批大型和技术型城市,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批中等城市发展。但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广东省忽略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前,广东省政府已作出新的经济战略部署,实施珠三角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内需为主的经济体,改变过去依赖大城市和外向型经济带动就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基层县域经济扩大内需,发展广东省整体经济,实行“双转移”战略,把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目前,珠三角开始实施产业转移工作,重点产业是电子、机械、塑胶、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行业。在转移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将逐步减少,其挤出的劳动力将转移到县域地区。因此,高校要科学分析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根据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为中心,合理建设学科专业,培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科学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调整是一所高校突出办学特色和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对实现学生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高校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特别是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广东省的情况比较特殊,2009年国务院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广东省珠三角“先行先试”的发展机会。广东省各高校要紧密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状况、专业目标定位、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情况,根据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从深层次上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适应广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实习实践活动。(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不同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与特色;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知识传授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办法,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为主要动力,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全面开展实习实践活动。积极与社会相关行业单位联系,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基地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建立产学研三结合的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要实行“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社会,适应岗位工作,或者开拓创业之路,自主创业,学校必须要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1)在就业方面。高校要加强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建设,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就业模拟比赛和参与招聘活动,熟识面试技巧。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选好就业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规划大赛,强化职业设计、职业规划。如2009年广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为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供平台。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辅导,提高学生就业能力。(2)在创业方面。一是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广东各高校要根据广东经济发展战略,设置创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有针对性,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强化创业教育辅导工作,着重在创业技巧、经营核算、经营策略和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重点辅导,引导学生选择创业项目,规范企业管理,规避经营风险;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安排大学生参加创业基地实习,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效机制,让学生走进企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要引导利用学生科研成果,在学校创业园或相关企业开展“中试”实践活动。
5.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是关键。一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实力、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1)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重点,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科专业知名度。(2)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企业精英进校,提高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要选拔懂管理、会投资、熟法律的教师到就业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充实就业创业教育教师人员。同时,加大对就业创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提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3)组织教师参加学科调研、市场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视野,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4)倡议教师参加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根据教育部科技部意见,联合组织高校部分教师到企业当企业科技特派员,为广东省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有重大意义。这种方式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为企业把脉,为企业发展当好参谋,他们将入驻广东省科技型企业,服务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应对金融危机发挥积极作用。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升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广东省企业实现升级、转型。另一方面科技人员入驻企业,这些教师更方便更直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利于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此外,在发挥高校创新优势、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培养高校毕业生服务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引进人才效率,拓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渠道。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11名老师成为2009年第一批广东省政府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这些老师将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高校要推进以学生就业和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地方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广东省政府门户网,http:/www.gd.gov.cn/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人民网,http://www.politics.people.com.cn/
3.陈斯毅.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新思路[N].羊城晚报,2009.3.29
4.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教育网,http://www.edu.cn/.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