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经济衰退的思考
2009-08-21郭燠霖
摘 要:目前从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危机仍未见底,不可低估此次衰退的严重程度。文章指出,建立在信贷爆发式增长之上的乐观是站不住脚的,合理的机制设计应是国家以少量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向优势行业流动,达到“杠杆”作用。
关键词:经济形势 衰退 机遇设计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044-01
目前,中国经济的乐观情绪在“危机”的呼声中不断积聚,发达国家都把中国看成了摆脱危机的中坚力量,就连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全会新闻发言人也表示:“中国没有危机,只是缺少信心。”上述的说法和乐观情绪也并非没有道理,中国克服危机既有经济优势也有政治优势,这正是我国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所在。另外,我国经济运行也表现出良好的态势。首先,我国银行业依然稳健,没有出现破产的情况,各家银行的坏账率低于3%。其次,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表现喜人,2009年初A股不管外国周边股市状态如何,走出了一波“众人皆跌我独涨”的独立行情。再次,从2008年12月开始我国新增的信贷量呈爆发式的增长,三个层次的货币量均出现了强劲上扬,显示出政府“保增长”政策开始初见成效。第四,一些标志性产品(如房地产、汽车)也出现了“小阳春”行情。由此看来,我国的经济形势也似乎正在好转。
但是,笔者认为,从国际国内的形势来看,经济情况正在恶化,危机仍然深未见底,而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低估了此次衰退的严重程度。
一、建立在信贷爆发式增长之上的乐观是站不住脚的
虽然,一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量突破1.6万亿大关,创出历史天量,但是从新年首月的新增贷款构成份额来看,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据七成以上。这是两种较为安全的放贷方式,选择这两种放贷方式,表明了银行对经济形势的看法仍较为谨慎,其“惜贷”情绪并未得到真正缓解。由于银行的惜贷,真正用于企业生产的贷款量仍在萎缩,民营企业依然处于水深火热的“贷款难”之中。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央行公布的M1数据看出来。一月份M1同比增长6.68%,环比下降2.38%,跌入历史低位。一月份M1数据显示出企业层面的经济活动仍然较为委靡,当月信贷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政府层面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增加,这些项目都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相关。
从公布的PPI和CPI数据来看,我国的数据延续了几个月以来的走低态势,PPI同比下降3.3%,CPI数据亦连续探底。有学者表示,未能挽住下行的CPI和PPI数据说明,企业生产环节和居民消费环节的活跃度均不太乐观,没有明确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反弹。
二、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较去年又进一步恶化
中国制造将承受更为严峻的考验。数据显示,美国2008年四季度GDP折合成年率下降3.8%,自1982年以来尚属首次;当季欧元区GDP下降1.5%,比前一年同期下降1.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度大幅减少,其数据以“腰斩”来形容也毫不为过。2009年1月,有我国台湾地区出口同比下降44.1%,新加坡出口下降34.8%,韩国出口下降33.8%,就连日本,其出口额也同比下跌45.7%。中国内地出口也下降了17.5%,由于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严重依赖出口,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前,外需下降以及成本提高等因素已将中国制造业推入寒冬,以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为首的中国大世界级制造基地无一幸免。以造船业为例,经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初步分析,预计2009年我国新接订单仅為2000万至30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4%至65.6%。
三、制造业低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上升
据报道,我国目前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而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省目前求职人数和岗位比率达到了1∶0.8,这意味着将有20%的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与此同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日益显现,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等进行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仅有35.6%。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目前国内各界所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国内私人投资的持续低迷、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短期内中国经济形势将变得越来越严峻。2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由此看出,我国最高领导层已经从分认识到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提出了大量保增长的措施。3月5日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温家宝总理表示,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地方财政发行2000亿元债券。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从经济学上讲,克服经济衰退,我国政府使用的还是凯恩斯主义药方——加大财政赤字,当然,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使用这一类猛药确实对经济有相当的刺激作用。但是,这类猛药的应用本身就具有两面性,特别是财政赤字的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如果把应对衰退的着力点放在加大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投资上的话,那就会面临宏观经济政策作用和目的相悖的尴尬局面。第一,我国目前经济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分配不合理,存在相当的产能过剩行业,而加大政府投资也就意味着产能过剩情况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在钢铁、水泥行业尤为突出,有经济学家认为,对产能过剩行业应该以消化库存积压为主而不是加大投资。第二,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具有“挤出效应”,“4万亿”投资计划应该是以引导民间资本为主,而不是靠量取胜,殊不知量越多民间资本被挤出得越厉害。笔者认为合理的机制设计应该是国家以少量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向优势行业流动,达到“杠杆”的作用。
所以,笔者认为,解决当前衰退问题应该从改革经济结构不合理入手,我们目前经济是面临相当的困难,却还没有到发生毁灭性风险的地步;宏观经济政策出拳要重,也不应该到达破釜沉舟的力度。经济危机让我国经济制度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这就为我们再一次改革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这样的措施不是靠行政政策“三拳两脚”一蹴而就,也不是靠服用“财政赤字”这类猛药立竿见影,而是要靠长期的努力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比如打破医疗、教育、金融等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基础产品价格体制市场化改革等等。日本当年经济转型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将外向型经济转化成内需型。我国的困难显然要比日本大得多,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应对衰退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它有其独特的困难性和长期性,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认为靠下猛药来“毕其功于一役”。
(作者简介:郭燠霖,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研究 四川成都 6100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