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审美教育融入小学古诗教学之中

2009-08-21王贤才

甘肃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审美教育小学生

王贤才

〔关键词〕 小学生;古诗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B)—0038—01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编入教材中的很多古诗,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 静夜思》中的“光”、“霜”、“乡”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天门山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动态美。

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比如,学习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节奏进行如下划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七言诗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可以进行如下划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语言显示出的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的节奏美。

二、用“美”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教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不能只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字面上的意思,就认为把古诗教好了。殊不知,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 ,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以此获得美的享受,进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课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通过想象绘制彩色图画,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用“美”的意境,沟通学生的情感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情境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刻意追求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故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从而让学生“晓理”。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要富于感情,切忌死板、僵化的章法讲解。2.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江畔雪景和垂钓“寒江”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又要引导学生抓住“绝”、“灭”、“孤舟”、“独钓”、“寒江”等词语仔细品味、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所在。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审美教育小学生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