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葱香油饼

2009-08-21王艳秋

威海卫文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油饼葱油饼面饼

王艳秋

最记得,在故乡,小奶奶烙的葱花油饼是小村的一绝。那些个年代,每逢谁家来了贵客,必定都捧了半盆面粉去小奶奶家让她给烙张体面的大油饼。

也不过是普通的大铁锅,和面的方式也是众所皆知,可是小奶奶烙出的油饼就是与众不同。蒲团大小一张。外表是金黄金黄的酥皮儿,泛着淡淡的葱香。用手轻轻撕开来,薄皙透亮的层次里混合着细碎的葱末儿,却并不真的透窟窿,一层一层的像极了那时上学写字用的白纸。每一次我都想认真数一数那张大油饼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层数,每次都没能等到数完馋虫就等不及了。

长大后离开小村到了城里,见识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很快就淡忘了故乡的许许多多。毕竟,随着时光的流失,日子是在一天天往好处变化的,童年的小村充斥着过多的辛涩与清贫,那是一颗爱慕浮华的心不愿意多多回想的……

只是,偶尔会吃到葱花油饼,也就不禁勾起淡淡的回忆。现如今不少街头与饭馆都摆着一个巨大的电饼锅,一些看似喷香的油饼可以很容易地从那里统一出炉。咬开来,油碌碌的表皮之下只有略带成涩的面粉味儿,与故乡小奶奶做的油饼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人的喜欢,有时为了生活为了充饥。人们是无暇顾及一种食品的品性的。而有些人,则往往是在温饱解决之后开始有事没事地怀念或者思索一些逐渐变得遥远的东西……

比如说我。在吃厌了馒头、面条、水饺之后的日子,开始频频回味与寻找一些曾在记忆中留香的滋味。其实也不止是我,很多人都在如此做着,想念着那些遥远了的野菜粑粑、豆面球、地瓜汤,想念着这泛着淡淡麦香与葱香的葱油饼。

尝试着跟妈妈学做过,那时小奶奶曾专门教过妈妈招数。先用适量的开水把面粉烫好和好,然后反复地揉搓,直到面团变得光洁细腻像是可以轻揉出油来为止。再用擀面杖均匀有力地摊平面饼,涂抹上食油,最好是用一点新提炼的猪油,撒上细细切碎的小葱末儿、食盐卷好,然后再把长长的面卷有规律地叠合回归至面饼状,再摊再擀,热少许油下锅。面卷的叠合是关键,火候更是关键,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糊弄。要用当年新收割的麦秸杆烧火,往灶堂里添加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心急。一个人半弯了腰锅上锅下忙活着,闻着清新的麦秸香与淡淡的葱油香混合的味道,恍惚有一点简单的幸福让人眩晕。

听着麦杆儿轻爆出“叭叭啦啦”的声响。看着锅底一点一点慢慢鼓起来的硕大油饼,这时可以滕出一只手去将它轻微转动,以防止锅底有些部位着火不均而忽视了哪一点长出金黄色的机会。随后,凭了经验用手把底面肯定已经变得香脆诱人的,面饼翻转过来,再开始微火烙另一面。同样的需要经验与直觉来控制时间,感觉油饼熟了,就将灶堂里的火稍息,抓起油饼用一种潇洒优美的姿态从半空中摔下去。要摔得有力有分寸,摔得恰到好处。你若立于旁边,可以感受到那油饼摔下来的声响,既不是沉闷的“扑通”声,也不是清脆的“喀嚓”声,而是一种柔和柔软的有如一团棉花落地的声音,重复着不急不躁,有点像一个淡定随和的人的脾性,怎么摔也摔不破它。也许,跟那个正在锅灶间忙碌的人有一点相像呢……

照同样办法做了,可是我烙出来的油饼用妈妈打趣的话来说,那是连同嘴唇数整三层。非但如此,那油饼的正反两面的金黄色也不均匀,甚至有糊黄的迹象。吃到嘴里的口感倒是比街面上的强一些。却达不到小奶奶烙的十分之一的标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小奶奶烙的油饼外皮有时几乎不用油煎锅,却能淡淡地透着油香,就好像是面饼内的猪油受不了热的诱惑钻出来了一样;还有,小奶奶烙的那个油饼,光闻一闻外皮,就能嗅到新收割的麦香。那时每每放学从她家的小窗后走过。只要用鼻子一闻,就知道她又在烙葱油饼了。而我所烙的,除了花生油的味道跟葱花熟透了的味道,其它的味道就根本免谈了。

这时候我常常为自己开脱,说现在的面粉不是从前的面粉了。现在的食油也不是从前的食油了,现在的葱花品种大概改良了,还有现在你让我到哪里去找新收的麦秸杆呢?

没有人批评我烙的油饼不好吃,相反老公还倍加赞赏,一个劲地鼓励我经常实践。他说我的葱油饼让他吃得实诚,并且浓浓地感觉着家的温馨气息。

我只能苦笑,他不曾认识我的小奶奶。当然也不曾领略我的清贫童年。那些留在记忆里的美好渐渐忘光了,也只有这么一两件偶尔还飘散着沉香的往事一点点浮现于日益老去的心头……

只可惜,小奶奶去世多年了,故乡也鲜少回去,没听说过谁继承了她的手艺。只知道,这辈子的我是个毛毛躁躁的家伙,很难用心也很难有她一生的从容随和为人烙一张经得起摔打的大饼了。

但是,只要有葱香弥漫,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将故乡小村的油饼想起……

猜你喜欢

油饼葱油饼面饼
人间烟火葱油饼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卖油饼
方便面怎么吃更健康?
做饼干,巧算数末末
我的葱油饼同桌
上海老味道葱油饼
我学会了做玫瑰馒头
儿时的葱油饼喷喷香
小猪木木“买”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