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价值导向的理性思考

2009-08-20朱逢春潘雅婷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

朱逢春 潘雅婷

摘要当前,财政体制改革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态势,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必须确立其应有的价值导向,并通过政策调控、监督与规范机制的健全等方面加以落实。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 价值导向 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价值取向是“利益主体根据自身需要或信仰所采取的思想和行动走向”,价值导向是“社会对个人价值取向、集体价值取向的有目的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规范、组合和引导”。价值导向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价值导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

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价值导向建构的必要性

1、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政府围绕预算体制、税收体制、国有企业体制以及国债体制进行的探索,这势必会引起新旧体制之间的摩擦以及原有体制、制度下利益关系网络的更新。

2、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导向直接关系到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内容和重点。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中,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内容和重点、改革的方案设计,都与财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导向密切相关。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个人与集体等方面的关系是政府在财政体制改革考究的重要因素。财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导向正确,改革的设计者不囿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背离的思维误区、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财政改革的差异性,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内容和重点就会比较合理,改革的方案就会比较科学。相反,如果财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导向出现偏差,那么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内容和重点就会偏离预定的轨道。

3、价值导向对个人的价值取向起着导向作用,是影响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因素。价值取向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观念和行为的集中指向,是人的需要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是主体对客体的定向机制。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价值取向的主体表现为改革所涉及的组织以及所代表的个人,客体主要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方案。目前,财政体制改革出现了主客观不统一甚至相违背的情况,价值取向丰富多样,并表现出功利化价值取向泛化的趋势。倘若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引导、调控作用明显,就会为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二、当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应确立的价值导向

1、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导价值导向。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就意味要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改革的主要价值导向,加大对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益性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积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包括县级在内的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保障其基本的支出能力。

2、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价值导向。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导向嬗变轨迹为:公平至上——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追求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这一演进历程上看,社会公平逐渐成为财政改革的价值导向之一。它要求在进行预算体制、税收体制、国有企业体制以及国债体制的改革过程中,要既注重财政资金使用和投放效率的提升,同时更要注重公平的价值导向,实现中西部地区之间、财政支出领域之间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动态平衡。

3、注重地区差异与目标统一相契合的价值导向。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基础上,要遵循解决地区差异性的价值导向,制定改革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这个难题。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环境、结构和发展水平迥异,仅仅依靠中央确定统一的省以下分税体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府际之间的财政问题。因此,在新阶段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特别是在省级以下的改革中,要确立地区差异与目标统一相契合的价值导向,要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条件,避免机械套用统一的改革政策。

三、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价值导向的路径选择

1、强化价值导向的宣传、教育力度。价值导向在财政体制改革中能够在何种范围和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价值导向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种主导和分属的价值导向不断渗透到人们头脑中,引导和规范其追求的价值取向,并促使其将正确的价值导向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品质和行为。

2、充分发挥方针政策调控作用,营造浓厚的导向氛围。方针政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选择中具有的权威性、指导性、及时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因此,在制定预算体制、税收体制、国有企业体制以及国债体制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时,要营造浓厚的导向氛围,使各个主导和分属的价值导向蕴意其中。这样既可以缩小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生存空间,又可以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平等价值导向的权威性及其力度。

3、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监督与规范机制。首先,对财政体制各个维度的改革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及时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现有碍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碍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时,要及时地加以控制和规范,使财政体制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其次,要明确财政体制改革中的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对背离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价值导向,推行利己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事件,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作者:朱逢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潘雅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瑞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建构的深层思考.齐鲁学刊,1994(4).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
基于价值导向体系下的乡镇企业营销体系的思考
围绕“中国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高中政治的教学要求探析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琅琊榜》浅评
把以人为本思想渗透到办刊实践中
强化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
作为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