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煤供应链特点及问题分析
2009-08-20艾新陈铁东
艾 新 陈铁东
摘要:文章从电煤供需、电煤物流方式、储运保障三个方面对我国电煤供应链的特点进行描述,深入探讨我国电煤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电煤供应链存在物流资源分布时空不均衡、物流管理方式处于传统落后与高成本阶段、电煤需求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电煤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差等为问题。其目的是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电煤供应链;电煤物流;电煤需求;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8-0166-03
一、电煤供应链特点
(一)电煤供需分析
我国电煤生产量虽然不断上涨,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3.73亿吨,2007年为25.23亿吨。2008年上半年全国产煤12.56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4.8%。
同期,我国电煤消费总量也继续增长,2008年电煤需求量增长幅度约6%~8%,预测2010年全国电煤需求量为16亿t,到2020年达18亿t。而且,沿海地区的电煤消耗量将进一步提升。
(二)电煤物流方式
1.铁路运输瓶颈依然是制约电煤供应链的重要环节。虽然铁路经过多年的建设以及改造,运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其运力上限仍然低于新投产的矿井实际的生产能力。矿井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铁路的运力的增加却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因此电煤的铁路运输瓶颈仍将长期存在。
2.电煤公路运输成本将大幅提高。由于铁路运力紧张,每年有近亿吨的电煤通过公路方式由“三西”地区运往北方的电煤消费地及沿海电煤输出港(参见图1-1)。随着汽油价格飞涨,我国电煤的公路运输价格会大幅上升。
现阶段,我国电煤公路运输距离一般不超过300公里。在不超载的情况下,汽车运价为0.60元/吨·公里,而使用铁路的运价是0.07元/吨·公里,水运的运价是0.03~0.04元/吨·公里。因此用汽车长距离运煤,尤其是海港拉煤,将非常不经济。
3.电煤供应链中,物流成本占销售价格的60%以上。以蒙西煤矿的产煤销售至东南部地区发电厂为例,我国的电煤价值增值过程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电煤在蒙西煤矿坑口的销售价格约400元/t;经过100~200公里的公路运输,至包头地区货运车站发运时(含储存、装车等费用),电煤的销售价升至580元/t;当通过铁路运输至秦皇岛港口(含储存、装车等费用),下海时的电煤销售价格是900元/t;运至东南部地区(如福建省宁德市)码头的价格大约为1030元/t;如果再经过陆路或水路运输直至消费地,还需要将实际发生费用计入电煤价格中。从图中可以得知,在电煤的最终销售价格中,物流费用所占比重高达60%。为此,严格地控制电煤物流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煤价格。
(三)电煤储备保障
结合现阶段实际,我国电煤库存的安全保障作用越加明显,建能够保障电煤供应安全和经济效益的物流网络系统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建立安全稳定的电煤物流网络的作用如下:
1.增强电煤的供应保障能力,从而达到平抑电煤市场价格波动,保障电煤的稳定供应。
2.减少燃煤电厂布局选址的限制,使火力发电厂可以克服电力负荷等因素合理布局。
3.促进电煤资源的科学利用,有效降低电煤的物流成本。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能够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的、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电煤储备环节,尚未制定相关政策和条例,不利于保护我国电煤供应企业参与国家重要物资储备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电煤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煤供应链问题
(一)物流资源分布时空不均衡
电煤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间的不均衡是我国电煤供应的主要特征。电煤供需的时空不均衡性决定了电煤物流也存在时空不均衡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关注电煤供需的时空不均衡性,很少考虑从解决电煤供应链的物流问题入手,克服电煤供应链中供需不均衡所带来的困扰。
1.空间布局不均衡。我国电煤资源储备和生产多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电煤消耗中心则集中在东部和南部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及沿海城市,由此构造了“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典型电煤物流流向。
2.时间分布不均衡。我国电煤的生产大多集中在春夏秋季,而电煤的集中需求却常常出现在秋冬季,因此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例如冬季采暖期是我国用煤高峰期,而夏季一般认为是我国电煤生产和运输的“黄金”时段,我国各地气候的变化对电煤需求量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3.供给能力的时空不均衡。冬季采暖期,特别是春节前后,既是发电、取暖用煤的物流高峰期,还是陆路旅客运输的集中时间段。因此,当全国电煤需求进入高峰期时,我国北方的陆路运输部门虽千方百计强调和保证电煤运输,但是由于旅客运输也同时进入高峰期,由此发生的“电煤荒”还是很难解决的。
4.我国电煤物流资源分布的时空不均衡。我国电煤的物流资源(如铁路运输线路能力、配煤中心能力)存在严重的资源分布时空不均衡问题,研究如何进行多种运输和物流方式的一体化管理,分析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物流资源分布特点,将对有效调节电煤物流资源分布的时空不均衡起到重大作用。
(二)物流管理方式处于传统落后与高成本阶段
图2-1中的左图,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电煤的主要物流运作管理方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定期召集各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及其所属煤炭和电力公司,对全国煤炭的主要运力进行计划分配,并规定计划期的电煤采购或供应价格等。但是,现行的电煤物流运作管理尚处于传统物流管理阶段的“多对多”方式。
根据物流管理理论可知,这种分散的物流运作管理方式,虽然可以实行“门到门”的直通式物资供应,但却常常因为各消费者的需求能力较小、空间分布分散,而出现运输能力的浪费,大型、先进的技术设施不能采用;在物流过程中,因供应线路过多、距离过长导致物流组织风险较大,并不能保障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同时存在物流成本过高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参见右图):通过科学优化和整合物流资源,适当建立物流中心,实行“多对一”及“一对多”的集中运输和配送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物流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采用大型化技术设施,节省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还能通过中间环节的集中、适量物资储备,科学筹措,提高对下游电煤消费企业的电煤供应保障能力。
尤其是在电煤供应和陆路运输能力比较紧张的现阶段,为了提高电煤供应的保障,特别需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优化和构建新型的电煤物流系统。
(三)电煤需求者的竞争劣势尚待改善
一般来说,我国电煤供应链包括如下主要环节:
电煤生产——公路运输——场站堆存——铁路干线运输——港口吞吐——海上运输——场站堆存——水陆支线运输衔接。
如图2-2所示,我国电煤供应链各环节上的各种企业归属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客观上加大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作难度和复杂性。
在电煤资源缺乏和运输能力紧张时,处于电煤供应链最下游的发电厂,不得不直接与电煤供应链最上游的煤炭生产者实行“对接”,采取“门到门”的直通式电煤供应,以确保电煤物资的可得性和电煤运输物流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电煤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很多,发电厂如果不能及时协调电煤供应链各环节的各种问题,将会造成电煤供应延迟、提高发电生产风险。为了降低发电生产风险,发电厂又不得不采取加大电煤库存的办法保障电煤供应,但过量的电煤库存势必影响发电厂的经营成本。
又如,近年来我国电煤生产总量的增加幅度虽然与发电厂的电煤需求水平基本持平,而事实上却出现电煤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尤其是电煤紧缺时期,空间布局分散、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发电企业与垄断性运输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价格和服务水平等协商总是处于劣势,成为制约我国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要因之一。
(四)电煤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差
每当遇到自然灾害或电煤运输能力出现瓶颈时,电煤供应链均可能发生断裂,轻者导致局部地区的电煤危机,重者甚至是全国性的电煤供应危机。总之,近年来我国电煤供应链随时面临着断链的风险,受到上到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一致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煤供应链中,“两个价格”体系并存。这“两个价格”体系中,其一,是国家根据铁路部门对煤炭运力的分配,来制定的煤炭订货计划价格;其二,是根据煤炭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运力市场调节机制,形成的煤炭采购市场价格。现阶段,只有国家级、大规模的电煤物流活动,可以享受国家煤炭订货计划价格的优惠,同时运输部门也能提供较低的服务价格和较高的服务保障。
由此可见,位于电煤供应链下端的发电企业,只有依赖优化整合电煤供应链资源,提高电煤供应链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才能提高本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否则只能忍受电煤供应链的过高物流费用和较差的物流服务,只能依靠加大本企业的库存来降低电煤供应和生产风险。
三、结论
本文首先从电煤的供需、物流方式、储备保障三个方面对电煤供应链的特点进行了分系。再次从基础上提出了电煤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物流资源分布存在时空不均衡、物流管理方式处于传统落后于高成本阶段、电煤需求者的竞争劣势尚待改善以及电煤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差。通过以上分析,希望对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薜静.中电联分析报告:金融危机对电力行业的影响[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1).
[2]抓好能源保障 促进经济发展[J].现代企业,2009,(2).
[3]王静.湖南省电煤供应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09,(2).
[4]抓好生产要素保障 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现代企业,2009,(1).
[5]武春霞.电力整合,谁主沉浮[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3).
[6]徐炜旋,梁钟荣.“五大电力”抱团拒签[J].中国市场,2009,(7).
[7]沙亦强.“无价”电煤[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7).
[8]沙亦强.机遇与变革:悬念2009[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
[9]张云飞.我国电力行业运行情况剖析[J].电器工业,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