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香港廉政公署

2009-08-20李彦春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3期
关键词:反贪廉政

李彦春

香港廉政公署(简称ICAC)成立35周年,任职廉署27年、原副廉政专员、执行处处长郭文纬回首廉署35年坎坷风雨路,感慨成立初期,民众对廉署持不屑、漠然及观望态度,举报人中匿名者占30%-40%。今天,廉政公署在香港已与柴米油盐一样几成市民生活一部分。廉署今年2月公布最新民调:99%的香港市民支持廉署,81%的受访者愿意举报贪污,74%的人愿意透露身份,且愿配合调查。这三个数字为1993年首次进行民调后的最高纪录。

香港廉政公署的机构建制、工作流程有无可借鉴之处?

背景

贪污曾像一辆巴士,如果拦挡必将血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香港人口剧增,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资源难抵社会需求,市民为及时得到政府服务无奈走后门,于是“茶钱”“黑钱”“派鬼”等各种替代贿赂的名堂应“需”而生。久之,市民视索贿受贿为生活一部分。邮差送信,需收10元钱;救护车送病人前往医院,必向病人索取“茶钱”;病人要“打赏”医院职工才能得到开水和便盆;消防队员灭火前要收“开喉费”;跑马赢了要给小费;申请住房、开店、入学及各种公共服务,必携红包过五关斩六将,否则永远在等待中。

历数各行业贪腐行径,司法系统表现最烈。如各警区在辖区内收取黄赌毒保护费已成惯例,数据显示:每年从黄赌毒处所得贿金达10亿港元,惯例致使社会治安走向崩溃。

郭文纬在海关缉私处工作时,一次,他上山巡查逃米酒税的商贩时发现一个鸦片烟档。于是,他将与鸦片摊主正面交锋的事汇报给上司,他万没想到,上司竟训斥他“坏了人家的‘好事”。这件事逼促郭文纬辞职。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的比喻:贪污就像一辆巴士,你要么选择上车跟大伙同流合污,要么选择在车下静默。如果选择拦挡,结果必是血祭巴士。

1973年,总警司葛柏被发现拥有430多万港元,财产解释不清的葛柏逃至英国。葛柏潜逃令蓄积已久的民怨爆发。民众手持“反贪污捉葛柏”横幅示威游行,要求政府乱世出重典,缉拿葛柏整顿吏治。副按察司百里渠授命组织调查委员会并建议“成立反贪机构,其须脱离警方独立,以挽回公众信心,否则政府永成被民众质疑与声讨的对象”。港督麦理浩接受了百里渠建议。

1974年2月15日,廉政公署诞生。廉署成立伊始即制定了三管齐下的反腐战略——法律打击腐败、预防控制腐败、教育绝缘腐败。政府承诺市民:香港要掀起一场“静默的革命”,廉署要开创一个廉政时代。

1975年初,葛柏被引渡回港,获刑4年。同年,郭文纬加入廉署,投身于这场“静默的革命”。

解析

执行处是打击贪污的拳头

廉政公署的反贪模式是独立执法,拥有贪污案件调查权、拘捕权、扣留权、查询资料权等特殊权力。其只对最高行政长官负责,任何机构与个人无权干涉。员工1300多人,执行处1000多人。“如果以双手比喻三个处”,郭文纬形容:“执行处是打击贪污的拳头,其他两个处是堵住贪污的手掌。”

防治贪污处:“让人不能贪”

防治贪污处职责:防治公务员在利益面前冲破“受限制利益”底线,如接受高档礼品馈赠、赴豪门宴等。如果躲不过人情债,那就要遵守“利益冲突申报”制度——如员工参与招投标,其亲属恰好属竞投者,那就要申报。

防贪处还为公共及私营机构量身订做了人事管理、存货管理、采购程序、付款程序等23项防贪锦囊,其中“利益冲突”“滥用有价值资料”“欠债”为最寻常贪腐——

利益冲突:雇员拥有跟其雇主有生意往来的供应商或承办商的股份,而未向雇主申报;雇员兼职或提供顾问服务,私下协助雇主的竞争对手;参与招标的雇员向承办商提供投标策略。

滥用有价值资料:雇员向投标者提供投标资料以协助他们获得合约;向外界披露客户个人资料;披露城市发展计划、政策或规例实施计划等资料。

欠债:当雇员入不敷出的时候,便沉迷投机性投资或赌博。

社会关系处:“让人不想贪”

社会关系处职责:教育公众认识贪腐之害,争取公众支持肃贪倡廉。其工作是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反贪,具体为廉政进社区、廉政进课堂、廉政做广告。公共场所反腐警句常见如下:“平生不做贪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早知结果,何必当初”“贪污毁商机”“给小费、收小费都是犯法”“防腐胜于反腐”……每所小学每周一堂课播放德育教育卡通片“想一想”。故事一般无结局,旨在引发学生做道德思考并撰写道德文章。大、中学生接受的廉政课程是“反贪个案齐探讨”,此课程旨在给未来公务员打防腐疫苗。

“贪是人的本性”。郭文纬介绍:一些罪犯交代,未被逮捕前,明知廉署一旦邀请喝咖啡必有去无回,但仍心存侥幸,所以廉署执法底线之一:贪一元钱也不行。通常情况下,公务员贪污不是第一天就收一百万、两百万,都是一步步由小贪变大贪变巨贪的。该底线旨在起敲山震虎的阻吓作用。廉署查办的案件中,甚至有因受贿五元钱而被拘捕的。底线之二:零度容忍。意对贪污无丝毫姑息。零度容忍对象既是廉署亦含民众。

35年反腐,一个深入人心、深得人心的理念深为港人接受——贪污是一个高风险、低收入、低成果的恶行,如果你心存妄想,利令智昏,你便有51%的机会被抓。被抓捕后,除接受刑法处置,赃款赃物还会被一追到底,其反贪重拳令你完全没有机会享受你觊觎的财富。

执行处:“让人不敢贪”

执行处与社区关系处不同,它不设办案的下级部门或分支机构,而在该处内划分科组,执行处下设两位执行处处长,分管调查业务和情报及后援事务。

廉署每年接受举报3000多件,郭文纬介绍了其调查侦破的海外信托银行事件。1985年6月6日,海外信托银行高层突然以严重亏损为由宣布倒闭,24亿港元资产化为乌有。海托作为全港第三大华资银行,其令人不可思议的举措令廉署迅速介入。1986年3月,郭文纬临危受命,组成史无前例的警廉组合的专案小组(30人),人称“双剑合璧”。廉署亮出举证海托第一剑,即在浩如烟海的证据中筛选出核心证据及让证人核证。16个月,专案小组少眠寡休,会见证人613人,圈定196位核心证人。最终以22270份证据检控海托五犯因贪污、诈骗30亿港元而犯有贪污及诈骗罪。

1997年,香港回归后,一些人物品尝了“廉署咖啡”——如中国银行香港公司总裁刘金宝利用职权收受贿赂3000多万元,被判死缓。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涉嫌诈骗及挪用公司资金,并与上海地产董事长周正毅、毛玉萍串谋诈骗。

2003年1月18日,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购买一辆凌志房车。3月,他宣布将调高车税。廉署随即接到投诉,认为梁锦松没有申报利益,有避税之嫌,涉嫌以权谋私。廉署介入调查。3月15日,董建华公布梁锦松的调查结论“没有申报利益,违反了《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7月,梁锦松请辞财政司司长职务并获批准。虽然他未被起诉,但他成了香港回归后第一个因接受廉署调查而辞职的高级官员。

2006年,从内地到香港城市大学留学的女博士陈静被拘,起因是她希望得到考试题及答案而向教师行贿一万元。廉署接到教师举报后将其逮捕,判入狱6个月。

2007年8月,小肥羊火锅店5名员工因涉嫌收受回扣被拘。

电影《2046》拍摄时,一位娱记为进片场拍摄,贿赂门卫300元,结果被判3个月徒刑。

在郭文纬的眼中,上述案件都是“零度容忍”的必然结果。

27年的反贪生涯,郭文纬感悟:“许多贪污犯犯罪时走进一个误区,以为搞钱是为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实际上毁已败家。”多少次,郭文纬在执行特殊任务(引渡罪犯)的漫长旅途中,与罪犯在飞机上“闲谈”,他们的共同祈求是盼见家人一面,但此念已属妄求,因而他们向郭文纬忏悔“悔不当初……”

(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反贪廉政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关于基层廉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为反贪精英喝彩
乱象
廉政领导力有助于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
浅谈反贪检察官法律素养